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1篇
  免费   1980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327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1264篇
口腔科学   358篇
临床医学   2389篇
内科学   1892篇
皮肤病学   175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911篇
外科学   1740篇
综合类   5640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2441篇
眼科学   178篇
药学   2355篇
  17篇
中国医学   2100篇
肿瘤学   88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404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1243篇
  2012年   1940篇
  2011年   2068篇
  2010年   1880篇
  2009年   1647篇
  2008年   1664篇
  2007年   1501篇
  2006年   1414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6 周龄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 PMSG)10 U 48 h 后处死, 取出卵巢收集卵母细胞以30~40 枚/ 孔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内, 以不同浓度CGRP(0, 10-10, 10-9, 10-8 mol/L) 处理24 h后检测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GVBD) 率和第一极体(polarbody I, PBI) 排出率;收集、培养人卵巢颗粒细胞, 以不同浓度CGRP(0, 10-10, 10-9, 10-8 mol/L) 处理24 h 后测定颗粒细胞内cAMP 浓度。结果:外源性CGRP处理小鼠卵母细胞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GVBD 率及PBI 排出率;外源性CGRP 处理人颗粒细胞, 可浓度依赖性地增高细胞内cAMP 浓度。结论:CGRP 抑制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可能与其增加颗粒细胞内cAMP 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虚拟现实技术在蝶骨嵴脑膜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方法 10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术前行头颅CT、MRI和MRA等检查,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新加坡Volume Interactions公司研发的Dextroscope术前计划系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对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进行重建等处理,构建出立体的空间三维图像;再利用系统工具对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观察、手术模拟等操作,在术前充分获得肿瘤、颅底骨质及神经、血管等相互关系的信息,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并与术中情况进行对照。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实现了三维立体虚拟现实影像的重建,按照术前计划进行手术,术中情况与术前模拟基本一致,符合率达100%。10例肿瘤均全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患者无后遗症。结论头颅MRA结合Dextro-scope术前计划系统反映肿瘤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信息,为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与病灶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3.
用低浓度过氧化氢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郑延松  李源  张珊红  龚卫琴  孙斌 《医学争鸣》2001,22(20):1849-1851
目的 观察低浓度 (10 0μm ol· L- 1 )过氧化氢对心肌细胞的时间损伤效应 ,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心肌氧化损伤模型 .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 ,随机分为两组 :H2 O2 处理组和对照组 .在处理后不同的时间点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每分钟搏动频率 ;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 (MDA) ;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 DH) ;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  H2 O2 处理后细胞搏动频率先有一个增加过程 ,而后迅速下降直至停止搏动 ;细胞 MDA的含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 ,30 min开始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 (P<0 .0 1) ;L DH漏出量也逐渐增加 ,40 min后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 (P<0 .0 1) ;H2 O2 处理 30 min后细胞存活率就开始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10 0 μmol· L- 1的H2 O2 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损伤效应 ,可以用它建立模型来研究心肌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4.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1,3-PD)的3种关键酶(甘油脱氢酶(GDH)、1,3-PD氧化还原酶(PDOR)及甘油脱水酶(GDHz))的表观酶活变化。结果显示:这3种酶的酶活变化与Klebsiella.pneumoniae的1,3-PD代谢不完全相关。用SDS-PAGE电泳分析上述不同发酵条件下酶活变化,结果显示不同于3种酶的蛋白条带,Mr约为4.0×104位置的蛋白条带有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菌体代谢过程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地龙蜂蜜浸液的皮肤过敏反应,探讨地龙蜂蜜浸液对浅溃疡模型大鼠血清溶菌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物皮肤过敏实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进行安全性评价,将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设4个实验组,即完整皮肤1组,完整皮肤2组,破损皮肤1组,破损皮肤2组;另设2个对照组,即完整皮肤对照药物组、破损皮肤对照药物组;通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复制大鼠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对照组、1组、2组。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2 h,采集样本检测血清溶菌酶含量。结果:实验连续观察14 d,各用药组对完整或破损皮肤大鼠未见任何急性中毒症状,肉眼未见分泌物,动物活动自如,饮食正常,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生过敏性反应及急性毒性反应;各用药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P0.01),对照组与1组比较,溶菌酶含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用药组(P0.01)。结论:地龙蜂蜜浸液具有良好的皮肤用药安全性,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长耳白兔术后心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对心功能的影响及MRI表现.方法 对30只日本长耳白兔经开胸并在冠状动脉左旋支距心尖部1.0 cm处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 h内因心室性颤动死亡3只,术后严重感染2只.共25只长耳白兔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第8周对25只长耳白兔行心功能的MRI检查,测定各项左室心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以及观察左室心功能参数随粘连程度变化的MRI表现.结果 25只长耳白兔中,无粘连(无粘连组)7只,轻度粘连(轻度粘连组)5只,中度粘连(中度粘连组)6只,重度粘连(重度粘连组)7只.EDV值在无粘连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V值在无粘连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粘连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ESV、SV、EF值与重度粘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粘连组、轻度粘连组SV、EF值与中度粘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示:SV、EF与粘连程度之间均具有线性关系(r2=0.585、0.799,均P<0.01).粘连后的MRI表现为:室壁运动不均衡,收缩时左室前壁可见有小尖角状变形或与胸壁间可见宽接触面,边缘成角.结论 在兔心肌梗死模型建立过程中,心脏术后重度粘连会明显影响心功能,尤其以收缩功能最为明显,这种模型在研究中应予剔除.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某院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11例IPA患者,年龄为(68.8±12.5)岁,以男性为主(63.1%),主要分布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科及感染科,共占75.6%。IPA常见的曲霉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分别占67.6%、19.8%、4.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3.7%、68.0%。111例IPA患者中,32例(28.8%)随访发现预后不良,25例(22.5%)合并病毒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病毒感染[OR(95%CI):4.535(1.385~14.846),P=0.012]、连续3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OR(95%CI):9.128(2.293~36.341),P=0.002]、机械通气[OR(95%CI):4.690(1.100~19.990),P=0.037]及留置导尿管[OR(95%CI):7...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了湖南省精品课程中药鉴定学的系统化构建,把分散的各类相关资源变成集成的资源,建设模式从封闭建设转变成开放建设,有效地整合了校内外的本学科资源,充分发挥了本团队的学术优势,为其他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nterleukin(IL)-17, growth-related oncogene(GRO)-α and IL-8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sal polyp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IL-17 and the production of GRO-α and IL-8 in human nasal polyp fibroblasts are not complete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increased IL-17 on the changes of GRO-α and IL-8 expression in human nasal polyp fibroblast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nasal polyps. Nasal polyp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six cases of human nasal polyps, and the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fiv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L-17.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GRO-α and IL-8. The mRNA of GRO-α and IL-8 was expressed in unstimulated controls and remarkably increased by stimulation with IL-17. Moreover, the levels of GRO-α and IL-8 produced by fibroblasts were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s in IL-17 concentr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nasal fibroblasts can produce GRO-α and IL-8, and their production is remarkably enhanced by IL-17 stimulation, thereby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IL-17 mediate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nasal polyps. These findings might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using IL-17 inhibitors as a treatment for nasal inflammatory diseases such as nasal polyps.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 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B1*15及HLA-DRB1*1501,结合年龄、性别及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表达情况等,对各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IL-2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66.7% vs 28.6%,P<0.05);治疗前IFN-γ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73.7% vs 25 0%,P<0.05);HLA-DRB1*15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44.4%,P>0.05);HLA-DRB1*1501阳性者与阴性者有效率均为50%;CD55、CD59表达降低者有效率与表达未降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 vs 40.0%,P>0.05);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60.0% vs 14.3%,P<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62 5% vs 42 9%,P<0 05).结论 重型再障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FN-γ水平、性别及年龄可作为IST疗效预测指标,而HLA-DRB1*15、HLA-DRB1*1501及CD55、 CD59在本研究中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