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51篇
  免费   5968篇
  国内免费   3473篇
耳鼻咽喉   559篇
儿科学   790篇
妇产科学   365篇
基础医学   4671篇
口腔科学   1353篇
临床医学   6979篇
内科学   6534篇
皮肤病学   1014篇
神经病学   2138篇
特种医学   26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537篇
综合类   13624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5680篇
眼科学   922篇
药学   6145篇
  77篇
中国医学   5048篇
肿瘤学   3475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911篇
  2022年   2188篇
  2021年   2695篇
  2020年   2382篇
  2019年   1487篇
  2018年   1611篇
  2017年   1800篇
  2016年   1559篇
  2015年   2456篇
  2014年   3134篇
  2013年   3688篇
  2012年   5412篇
  2011年   5516篇
  2010年   4611篇
  2009年   4100篇
  2008年   4294篇
  2007年   4176篇
  2006年   3733篇
  2005年   2913篇
  2004年   2231篇
  2003年   1952篇
  2002年   1563篇
  2001年   1205篇
  2000年   900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evaluated whether demographics and COVID-19 symptoms predicted COVID-19 death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comparing COVID-19 deaths in HCWs with 3 control groups (HCW nondeaths, non-HCW deaths, and non-HCW nondeaths) using a case–control design. We obtained patient-level data of 33 variables reported during January 1, 2020–October 12, 2021, in all US states. We us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hile controlling for confounders. We found that persons who were >50 years of age, male, Black, or Asian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more deaths than matched controls. In addition, HCWs who died had higher risks for the most severe clinical indicators. We also found that the most indicative symptoms were preexisting medical conditions, shortness of breath, fever, cough, 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summary, minority, male, and older HCWs had greater risk for COVID-19 death. Severe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specific symptoms may predict COVID-19–related deaths among HCWs.  相似文献   
992.
背景:临床工作中发现,同时患有骨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建立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疾病模型模拟临床中绝经妇女病变的基本特征,将为临床中更好的防治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提供帮助。 目的:尝试建立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病理学观察,于2008-08/2009-01在新疆医科大学科研中心、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完成。 材料:4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210±10) g,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症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 方法: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先行背部两侧腰椎旁1.5 cm处纵行切口入腹,切除双侧卵巢,结扎卵巢动脉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1个月后依次切开左膝关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纵向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切断前交叉韧带,摘除半月板,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制作骨性关节炎模型,置于温暖环境,抗生素皮下注射3 d,并驱赶1个月。骨性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症组分别按照上述方法制作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 主要观察指标:待大鼠6月龄时,取左膝股骨髁关节软骨做光镜、电镜观察,取左侧股骨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 结果:3组模型大鼠关节软骨变薄、退变,骨质疏松症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骨小梁稀疏,排列紊乱,骨小梁及骨皮质松解。骨性关节炎组及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切线层大部分缺失,移形层受损严重,细胞肥大,大量簇集,大量毛细血管侵入软骨下骨及钙化层,甚至突破潮线;骨质疏松症组可见关节软骨切线层变薄,并出现双重潮线。骨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组关节内髁部软骨细胞异形性增多,表现为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细胞器减少,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分布不均匀,胞质内可见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胞浆内微丝堆积,可见脂滴和糖原颗粒,胶质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大量软骨细胞凋亡。3组模型大鼠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下降(P < 0.05)。 结论:成功建立了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a SAH患者,根据有无DCI把患者分为DCI组和无DCI组,测定血清IMA,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血清IMA。结果在7~10天时间段VMCA和血清IMA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在1~6天、7~10天、11~14天时间段,VMCA比较、血清I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I组的CVS发生率高于无DCI组,并且DCI组的血清IMA水平高于无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MA[(64. 28±5. 94) U/ml]高于预后良好组[(45. 46±5. 72)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MA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密切相关,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a SAH后脑缺血情况,对血管痉挛相关的DCI评估有重要价值,并且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94.
双相障碍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致残率高的慢性重型精神疾病,经常与免疫性疾病共病。其致病机制未明,现有研究支持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障碍可能是关键病因之一。目前有多项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辅助治疗双相障碍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传统抗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米诺环素的治疗效果不尽一致;免疫调节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吡格列酮在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上证据较多;微生态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拮抗剂等在改善胃肠道反应、疲劳等特定症状的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为双相障碍治疗困境的解除提供新选择。不过,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以验证其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技巧。方法 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7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对眼眶的累及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经额颞眶顶入路手术17例,眶上-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除率为77.8%(21/27)。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脑膜瘤19例,转移癌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纤维瘤4例,泪腺混合瘤1例。术后随访6年,2例死亡,22例仍存活,3例随访半年后失去联系。结论颅眶沟通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对于全切除肿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6.
背景:以往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麻醉主要为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单纯腰麻容易造成麻醉平面和麻醉时间的局限。 目的:对比观察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侧腰丛阻滞复合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两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平面,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术中不良反应,患肢有效的镇痛时间及有效的阻滞时间。 结果与结论:采用等比重腰麻复合腰丛麻醉,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105),患侧痛觉阻滞平面,温度觉及触觉阻滞平面,Bormage 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患肢的有效镇痛时间及有效阻滞时间均长于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提示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复合腰丛阻滞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起效快、不改变麻醉体位、循环稳定,减少了腰麻用药量,麻醉平面更易控制,更安全。  相似文献   
997.
目前国内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起步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如针对各个专
科统一的胜任力培养细则尚未完备、传统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实际执行
过程中落地难等。作为独立二级学科,阶梯式评估反馈模式可能为神经科教学提供落地实施的方法。
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为各年资住院医师设立要求指标,每年考核,不合格学员由带教
老师有针对性地反复强化培训、补考,直至达到标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阶梯式评估反馈模式,是
对神经科住院医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初探,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临床可行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的弥散变化,探讨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的继发性损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单侧纹状体梗死、非纹状体梗死、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各20例分别作试验组和临床对照组,募集健康志愿者20名作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均进行1次弥散张量成像(DTI),试验组与临床对照组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ol指数(BI)的评分,评估患者脑梗死的预后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部分有类似帕金森病症状的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Ⅲ分量表评价其严重程度.结果 DTI的参数分析显示:分别与临床对照及健康对照比较,试验组梗死灶同侧黑质的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on,MD)值分别升高30.86%(t=40.07,P=0.000)及31.42%(t=42.64,P=0.000),临床对照组梗死灶同侧黑质的MD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没有帕金森病样症状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中4例出现帕金森病样症状患者梗死灶同侧黑质的MD值升高22%(t=18.03,P=0.01),同时患侧黑质的MD值的上升与其帕金森病样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7,P=0.03).结论 纹状体梗死可以导致同侧黑质的继发性损害,而且这种继发性损害可能是部分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损伤患者注意网络功能受损的特点,探讨额叶、顶叶、颞叶与3个独立的注意网络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注意网络测验,测试23例额叶损伤、18例颞叶损伤和18例顶叶损伤患者以及53名健康对照的注意网络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额叶损伤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显著减低,额叶损伤组、对照组分别为(143.7±46.6)、(91.6±46.4)ms,Z值为-4.714,P<0.01;而顶、颞叶损伤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顶叶损伤组的定向网络效率显著减低,顶叶损伤组、对照组分别为(34.9±25.2)、(55.1±21.8)ms,Z=-2.418,P<0.05;额叶损伤组的定向网络效率增高,额叶损伤组、对照组分别为(71.2±35.2)、(55.1±21.8)ms,Z=-2.125,P<0.05;而颞叶损伤组的定向网络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额、顶、颞叶损伤组的警觉网络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心理学证据提示,额叶与执行控制功能密切相关,顶叶在注意的定向网络中起关键作用,而颞叶损伤患者的注意网络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34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超声辅助,分别将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超声组(前者44例,后者18例)和对照组(前者34例,后者16例)。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影像学复查和改良McCormick量表(MMS)分级评估肿瘤复发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别比较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术中超声对肿瘤完全切除率的评估准确率。结果两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MMS分级及肿瘤累及脊髓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资料均基本一致。室管膜瘤的超声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7%(43/44)、91.2%(31/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3/44)、11.8%(4/34)]及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36.4%(16/44)、32.4%(11/3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和对照组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0/18、2/16)和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分别为:3/18、2/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肿瘤完全切除比例高[分别为16/18、9/16,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中位PFS分别为84.0(67.5~100.5)个月、75.0(52.0~98.0)个月,P<0.05]。以增强MRI为标准,术中超声判断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的准确比率分别为97.7%(42/43)、14/16。结论术中超声有助于实时、准确地判断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切除程度,且对星形细胞瘤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