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96篇 |
免费 | 472篇 |
国内免费 | 3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8篇 |
儿科学 | 47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240篇 |
口腔科学 | 76篇 |
临床医学 | 421篇 |
内科学 | 349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208篇 |
外科学 | 599篇 |
综合类 | 115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489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591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65篇 |
肿瘤学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350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423篇 |
2009年 | 416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311篇 |
2006年 | 237篇 |
2005年 | 193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特殊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报道特殊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方法1993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147例患者的毁损性创面175处,其中电烧伤96例,热压伤18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癫痫发作等原因烧伤18例,药物渗漏、创面感染致深部组织坏死6例,放射性烧伤3例,化学烧伤2例,爆炸伤2例,冻伤2例.175处毁损性创面应用局部皮瓣,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胸大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背阔肌皮瓣,腓肠肌肌皮瓣,胫前、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等修复.创面缺损范围1cm×1cm~20cm×28cm,皮瓣最大22cm×30cm,最小1.5cm×2.0cm,同时行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肌腱7例.结果169个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6个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切除坏死痂皮植皮愈合;7例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全部成活.28例经4个月~8年随访,功能、外形均满意.结论根据毁损性创面部位、范围和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进行修复和去细胞异体肌腱移植,是恢复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2.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足母]甲瓣切取术后供区修复的方法,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足母]甲瓣切取术后25例[足母]趾创面,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其中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9例,采用足背或足底局部带蒂皮瓣修复12例,采用第二足趾皮甲瓣修复4例。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其中2例游离皮瓣在术后6个月进行二期削薄,外观和功能满意。第二趾皮甲瓣修复后的功能在3种方法中效果最好。结论根据[足母]甲瓣供区的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即时修复,能最大限度减少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3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展为脊柱关节炎,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它的两个主要病理特点。进行性的脊柱关节僵硬引起的脊柱活动障碍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因此对脊柱关节的异常骨增生的病理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脊柱局部过度骨化的同时伴有系统性的骨丢失,表明AS发病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成骨或破骨异常,而是处于兼有两者的骨代谢失衡环境中。目前研究发现AS疾病中Wnt、BMP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AS疾病中既促进成骨,又能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破骨细胞在发挥骨吸收作用的同时,它的产物又参与了新生骨形成。但大多数研究均是着重于描述单独的成骨或破骨机制,未能明确地阐明它们是如何在引起脊柱周围骨质增生的同时导致全身骨量丢失的具体作用机制。AS病理过程中炎症因子是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何在控制新生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6.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CVD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EAT)通过分泌外泌体(EXO)和生物活性物质促进AS进展,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EAT中的关键基因,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联合CAD患者EXO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推测EAT来源EXO间DEGs并进行验证,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EAT在CA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关于EAT的数据集GSE64554、GSE120774,根据临床信息将EAT的测序数据分为CAD组和健康对照组,使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使用R语言筛选CAD组与健康对照组EAT间DEGs,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评估所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参与其调控的转录因子。构建GSE64554数据集中EAT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获取同CAD表型相关的基因模块,将所获EAT间DEGs与模...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膝关节盘状半月板(DLM)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17例DLM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照NRS数字分级法评估术侧膝关节及髌周疼痛情况,将患者分为疼痛组(≤4分,n=26)和非疼痛组(≥4分,n=19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LM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DLM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性能评价,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临床净收益评估。结果 疼痛组患者年龄、关节软骨损伤比例、术后无冷敷比例均高于非疼痛组(P<0.05),术后负重时间早于非疼痛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术后负重时间的AUC分别为0.767、0.77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4岁、7 d。年龄(>54岁)、关节软骨损伤(有)、术后负重时间(≤7 d)是DLM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冷敷(有)是D...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LY294002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大鼠氧自由基、TRPV1神经元敏感性及TSL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健康大鼠常规饲养)、模型组(卵蛋白致敏和鼻部滴注攻击法建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大鼠模型)、治疗组(模型+静脉注射LY294002 0.5 mg/kg)、对照组(模型+布地奈德气雾剂)。ELISA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SLP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TBA法检测MDA,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TRPV1表达,免疫印迹检测NF-кB、I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及周围产生大量炎性细胞,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肺组织病理明显有所改善。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TRPV1、MDA、TSLP、NF-кB升高,SOD、IкB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TRPV1、MDA、TSLP、NF-кB降低,SOD、IкB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通过抑制TRPV1、...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介绍选择性脱细胞猪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的研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5月,对1例深Ⅱ度15%、Ⅲ度25%烧伤患者的右前臂和右小腿,行选择性脱细胞中厚猪皮早期覆盖.戊二醛交联后表皮面黏贴于容器,边缘包埋.在含0.25%胰酶的PBS液中37℃消化2小时,去污剂处理24小时后,漂洗备用.将处理后猪皮应用于1例切削痂自体微粒植皮创面覆盖约2%,大体和光镜观察其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 结果组织学观察见表皮层基本完整,真皮内无细胞.初步临床观察显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的真皮可在创基成活,失活表皮可被宿主自体表皮替代. 结论选择性脱细胞猪皮有望替代现有材料用于大面积烧伤切削痂创面的早期覆盖. 相似文献
40.
早期切痂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代谢车动态观察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对静息能量消耗 (REE)的影响。方法 根据首次切痂植皮时间 ,将 5 6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 (A组 ,39例 ,伤后 5d内手术 )和非早期切痂植皮组 (B组 ,17例 ,伤后 5d后手术 )。首次切痂时将Ⅲ度及其周围深Ⅱ度创面全部切除 ,切痂后创面用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覆盖。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患者REE变化 ,同时检测 9例A组患者和 7例B组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 (IL)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内毒素 脂多糖 (LPS)等变化。 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 ,尽管两组患者REE均明显升高 ,但A组在切痂前、后及伤后 14d内REE明显低于B组 (P <0.0 5 )。A组患者血浆IL 6、IL 8、TNF α、LPS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0 5 )。 结论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其原因可能与及早封闭创面从而减少多种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