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409篇 |
免费 | 7650篇 |
国内免费 | 53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87篇 |
儿科学 | 1121篇 |
妇产科学 | 1171篇 |
基础医学 | 8611篇 |
口腔科学 | 1955篇 |
临床医学 | 10427篇 |
内科学 | 11928篇 |
皮肤病学 | 1466篇 |
神经病学 | 3857篇 |
特种医学 | 369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5篇 |
外科学 | 10029篇 |
综合类 | 16022篇 |
现状与发展 | 17篇 |
一般理论 | 15篇 |
预防医学 | 6728篇 |
眼科学 | 1716篇 |
药学 | 8971篇 |
75篇 | |
中国医学 | 5235篇 |
肿瘤学 | 6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5篇 |
2023年 | 1143篇 |
2022年 | 2730篇 |
2021年 | 3794篇 |
2020年 | 3015篇 |
2019年 | 2523篇 |
2018年 | 2770篇 |
2017年 | 2621篇 |
2016年 | 2316篇 |
2015年 | 3828篇 |
2014年 | 4949篇 |
2013年 | 5182篇 |
2012年 | 7383篇 |
2011年 | 7836篇 |
2010年 | 5903篇 |
2009年 | 4988篇 |
2008年 | 5655篇 |
2007年 | 5226篇 |
2006年 | 5181篇 |
2005年 | 4571篇 |
2004年 | 3238篇 |
2003年 | 2850篇 |
2002年 | 2351篇 |
2001年 | 1762篇 |
2000年 | 1556篇 |
1999年 | 1286篇 |
1998年 | 763篇 |
1997年 | 701篇 |
1996年 | 514篇 |
1995年 | 463篇 |
1994年 | 431篇 |
1993年 | 281篇 |
1992年 | 393篇 |
1991年 | 345篇 |
1990年 | 257篇 |
1989年 | 203篇 |
1988年 | 222篇 |
1987年 | 179篇 |
1986年 | 144篇 |
1985年 | 122篇 |
1984年 | 90篇 |
1983年 | 46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35篇 |
1978年 | 25篇 |
1977年 | 20篇 |
1975年 | 18篇 |
1973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及临床病理表现及DCISM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及DCIS患者626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X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DCISM与DCIS患者X线表现进行分类诊断。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ISM与DCIS患者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的差异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DCISM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26例患者中,DCISM患者171例,DCIS患者45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粉刺性坏死、淋巴结阳性、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阴性是DCISM的预测因子(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7cm(OR 2.229,95%CI 1.505~3.301,P<0.001)、高核级别(OR 1.711,95%CI 1.018~2.875,P=0.043)、淋巴结阳性(OR 4.140,95%CI 1.342~12.773,P=0.013)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乳腺X线摄影中,DCIS与DCISM患者的病变类型、有无钙化及钙化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42、9.65、9.10,P<0.05),17.6%(80/455)的DCIS患者表现为隐匿性病变,49.1%(84/171)的DCISM表现为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团簇状钙化多见于DCIS(41.5%,120/289),而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普遍(35.9%,47/131)。结论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性病变及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常见。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淋巴结阳性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 探讨武警某队属医院收治的骨关节训练伤特点及膝关节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12月因骨关节军事训练伤在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科住院治疗官兵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骨关节训练伤种类、构成比及受伤训练科目与时间来分析骨关节训练伤的特点。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全总队范围抽取83名发生过膝关节损伤的官兵为损伤组,91名从未发生膝关节损伤的官兵作为未损伤组,向两组受试对象发放问卷,通过问卷设置一般情况、行为习惯、身体素质、训练运动量、主观情绪、社会认知6个维度共20个问题,对问卷内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索膝关节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020年,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共收治骨关节训练伤住院病例155例,含12类疾病诊断,其中膝关节损伤在骨关节训练伤疾病谱系中占比最高,400m障碍是最常导致骨关节损伤的训练科目,1-3月及7-9月为骨关节训练伤发病的高峰期。(2)膝关节损伤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组的行中、大强度训练量与消极情绪人数占比高于未损伤组(P<0.05);与损伤组相比,未损伤组中有饮茶习惯的人数占比较高(P<...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 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VX-680处理MDA-MB-231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噻唑监(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碘化丙锭(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观察核和纺锤体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AuroraA/B蛋白、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Yo-Pro-1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VX-680显著抑制MDA-MB-231增殖,24、48 h半数抑制浓度( IC50)分别为(2.362±0.599)、(0.102±0.556) μmol/L;经药物作用24h后,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克隆形成率南( 93.00 ±0.03)%降至(0.01±0.01)%,G0/G1期细胞由(51.27±0.75)%降至(5.87±0.49)%,G2/M期细胞由(17.67±1.25)%升高至(91.93±1.96)%,荧光染料法显示凋亡细胞数由(4.33±0.03)%增高至(44.00±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与纺锤体结构紊乱;免疫印迹检测提示磷酸化AuroraA/B、磷酸化Histone H3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3和PARP被剪切.结论 VX-680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诱导凋亡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2009年,22例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12例,传统手术入路方式10例。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腰椎MRI所示的多裂肌横截面面积。 结果 2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患者手术前后L4/L5/S1各平面的多裂肌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入路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明显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CEUS诊断精索静脉曲张(VC)侧支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单纯左侧VC患者行精索静脉CEUS,观察是否存在开放侧支血管,并用Doppler检测反流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将60例VC患者分为无侧支组(A组)和有侧支组(B组).造影完成后对全部患者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检查精液质量、睾丸大小、术后复发及配偶受孕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41例(41/60,68.33%),B组19例(19/60,31.67%).B组27支侧支血管开放,其中13例18支侧支血管检测出反流频谱.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的左侧睾丸体积较术前均有所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精液质量较B组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A组无复发病例,B组5例复发;A组7例、B组2例的配偶受孕成功.结论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无开放侧支血管VC的治疗效果好于有开放侧支血管者.侧支反流是术后VC复发的主要原因.CEUS可于术前诊断阴囊段及腹股沟段VC合并侧支反流,为外科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Introduction
Althoug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upper thoracic spine in recent years, controversies exist about the safety and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rve or vascular intru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echnique. In this study,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was validated.Materials and methods
Morphometr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of the upper thoracic zygapophysial joints of C7, T1, T2 and T3 in 20 male and 20 female patients in the axial and sagittal planes. The degree of screw angulation was recorded in the sagittal and axial planes and the screw length was measured at the spinal level from C7 to T3.Results
The smallest medial–lateral diameter and 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of IAP was found at T3 in the female patients and C7 in the male patients. The screw trajectory length ranged from 14.9 to 20.5 mm in all patients. All the above measur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at all levels (P < 0.05). The mean value of screw trajectory angle was 19.3°–20.1° in the axial plane and 44.3°–45.7° in the sagittal plan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in the axial and sagittal angles.Conclusion
The morphometric data of C7–T3 zygapophysial joints indicate the suitable screw diameter and screw length for this technique.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proved to be a potentially safe alternative to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999.
目的综述女性激素致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为预防雌、孕激素致石形成寻找途径。方法复习有关雌、孕激素致石形成的文献,总结其致石机制。结果雌激素主要通过核效应机制影响胆固醇代谢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也可通过非核效应促使胆固醇成核及影响胆汁排空参与结石形成。孕激素通过核效应机制影响介导胆囊平滑肌收缩舒张的G蛋白α亚基损伤胆囊运动,通过非核效应途径影响离子通道及信号传导削弱胆囊运动,但孕酮的非核效应在结石形成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结论女性激素致石机制复杂,明确其相关致石机制可为预防雌、孕激素致石形成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