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1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篇 |
儿科学 | 98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51篇 |
口腔科学 | 52篇 |
临床医学 | 252篇 |
内科学 | 209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51篇 |
特种医学 | 85篇 |
外科学 | 165篇 |
综合类 | 498篇 |
预防医学 | 241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5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25篇 |
肿瘤学 | 9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77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76年 | 5篇 |
1974年 | 10篇 |
1972年 | 9篇 |
1971年 | 5篇 |
1969年 | 9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9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两种方法建立SD大鼠RAU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实验性SD大鼠口腔黏膜组织匀浆+完全弗氏佐剂的免疫注射法和乙酸灼烧法建立RAU动物模型,为研究人类RAU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法和灼烧法建立大鼠RAU模型,观察大鼠口腔内RAU的形成及体重和摄食量变化情况。研究溃疡的组织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2种方法建模的实验大鼠都发生了RAU,模型建立过程中大鼠体重和摄食量均有变化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乙酸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发现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组CD3+CD8+的细胞数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免疫法和乙酸法均可引起SD大鼠发生实验性RAU,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观察均与人类RAU相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石辛牙痛口含片治疗胃火牙痛(智齿冠周炎)过程中对冠周盲袋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符合胃火牙痛(智齿冠周炎)试验组(石辛)、对照组(牛黄)各120例。就诊当天对受试者常规冠周袋冲洗。石辛组病人含化石辛牙痛口含片,0.6 g×2,4次/d;口服牛黄解毒片赋形剂,0.3 g×3,3次/d。牛黄组病人口服牛黄解毒片,0.3 g×3,3次/d;含化石辛牙痛口含片赋形剂,0.6 g×2,4次/d,疗程5 d。用药前后各进行1次冠周盲袋细菌检测,按Bergey’s系统细菌学鉴定标准鉴定菌属名称。结果: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在石辛组和牛黄组各112和111例受试者。治疗后石辛组和牛黄组总菌落数(CFU/mL)减少率(%)分别为59.05±25.64和59.67±27.25。石辛组和牛黄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89%和78.37%。全部厌氧菌的总菌落数(CFU/mL)减少率(%)分别为83.48±26.87和82.34±24.61,全部兼性厌氧菌的总菌落数(CFU/mL)减少率(%)分别为41.57±23.89和40.86±30.47。鉴定的16种主要细菌菌落数(CFU/mL)减少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辛牙痛口含片和牛黄解毒片都有抑制盲袋细菌的作用,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分析40例术前诊断为肾癌的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肾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过度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肾癌的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评价CT平扫及增强后三期扫描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强化模式、强化程度、是否伴有钙化等。结果肿瘤最大径1.6~7.9(3.48±1.68)cm;38例表现为实性占位,2例表现为囊实性占位(BosniakⅣ型);1例肿瘤伴有钙化;就强化程度而言,13例表现为轻度强化,18例表现为中度强化,9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就强化模式而言,28例表现为延迟强化,12例表现为非延迟强化;10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0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CT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特殊征象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3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肿瘤标本中非肌层浸润性癌104例,肌层浸润性癌44例;G147例、G2 73例、G3 28例;单发肿瘤89例,多发肿瘤59例;非肌层浸润性癌中未复发40例,复发64例.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和正常组织中CXCR7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正常组织中CXCR7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0.0%(3/30),肿瘤组织为85.1%(126/148);单发及多发肿瘤CXCR7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9.4%(44/89)和71.2%(42/59),G1、G2、G3膀胱癌CXCR7蛋白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0%(16/47)、65.8%(48/73)、78.6%(2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肿瘤中CXCR7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51.9%和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CXCR7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64.1%和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rier曲线显示,CXCR7蛋白高表达组患者和CXCR7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XCR7蛋白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提示CXCR7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CXCR7 in bladder cancer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relationship with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CXCR7 protein in 148 specimens of bladder cancer and 30 specimens of normal bladder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s then analyz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CXCR7 protein was higher in bladder cancers than in the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P<0.01). CXCR7 protein expression rates were 49. 4% and 71.2% in mutifocal tumors and unifocal tumors, while 34.0%, 65.8% and 78. 6% in G1, G2, and G3 tumors, respectively (P<0. 01). Expression of CXCR7 protein was higher i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s than in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s (72. 7% versus 51.9% ,P<0.05). In patients followed up for 2-95 months, CXCR7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than with non-recurrence (64. 1% versus 32.5%, P<0.01). Kaplan-Meier analysis and the log-rark test showed that the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 of lower CXCR7 expression group and the higher expression group (P<0.01).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CXCR7 protein is high in bladder cancer and the analysis of CXCR7 protein expression is potentially valuable in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bladder cancers. CXCR7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ladder urothelial cell cancer.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应用Danielson成形术与Danielson加人工瓣环矫治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以确定后者在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31例10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年A或B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中19例采用单纯Danielson成形术矫治(A组),12例采用Danielson成形术加人工瓣环矫治(B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围术期A组死亡1例(1/19例),B组无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所有术后生存患者随访5~41个月,平均(23.0±18.5)个月.A组术后1年1例因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行三尖瓣成形术后死亡;B组术后无晚期死亡,组间远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4).超声复查显示患者房化心室均消失;三尖瓣反流结果,A组轻度11例,中到重度7例,B组轻度2例,无中到重度,组间差异显著(P=0.026).心功能NYHA A组Ⅰ级11例,Ⅱ~Ⅲ级7例;B组均为Ⅰ级,P=0.024.随访期内B组的6 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优于A组[(415±41)m对(382±46)m,P=0.047].结论 Danielson成形术加用人工瓣环矫治有助于提高A或B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大体重,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TVT治疗失败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13例,其中术后中度SUI患者9例,重度SUI患者4例,均给予AM800B尿失禁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20~30min/次,每周3次,疗程2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3个月。13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5%(8/13),其中术后中度SUI的有效率为77.8%(7/9),重度SUI的有效率为25%(1/4)。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以作为TVT术后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措施,尤其适合术后中度SUI的患者。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血清OC的变化及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根据排除标准筛选115名受试者(男60人,女55人),用电化学发光法和终点法检测血清OC,能量代谢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OC与TC、TG、HDL-C、LDL-C、FINS、FPG、HOMA-IR之间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OC水平与男性、绝经前女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男、女性年龄与血清OC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_男=-0.517和r_女=-0.568)。男、女性BMI与血清OC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_男=-0.286和r_女=-0.453)。男性HDL-C与血清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HDL-C=0.271)。女性TG与血清O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_(TG)=-0.340);女性HDL-C与血清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HDL-C=0.275)。男性FINS、HOMA-IR与血清O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_(FINS)=-0.295,rHOMA-IR=-0.28)。女性FPG、FINS、HOMA-IR与血清OC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选取的受试者中,绝经后女性血清OC水平明显低于绝经前女性,绝经后女性出现肥胖较明显。年龄、BMI与血清OC呈显著负相关,即血清OC可能导致肥胖。血清OC与机体能量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神经肌炎临床表现、EMG、NCV结果。结果:13例患者均以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11例并发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及体征。13例患者NCV均有异常。所检测的104根神经NCV异常率为57.7%。F波异常率为26.9%。11例针极EMG呈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混合损害,2例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EMG、NCV是有价值的电生理诊断方法。确诊神经肌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和EMG结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S病变形成早期血脂水平与血清磷脂转运蛋白(PLTP)、Il-6、C
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银杏叶胶囊组、半枝莲总黄酮高、
中、低剂量组,取正常C57BL/6 小鼠为对照组,各6 只。除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阳性
对照药与受试药8 周。处死小鼠,ELISA 法检测血脂、PLTP、IL-6 及CRP 的表达水平。取主动脉制作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
变化。结果半枝莲总黄酮中、高剂量组TG、TC、LDL-C 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HDL-C 水平高于模型组,半枝莲总黄
酮各组PLTP、IL-6、CPR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LTP与IL-6 水平呈正相关,与CRP 水平呈正相关,IL-6
与CRP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可通过降低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TG、TC、LDL-C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
低PLTP、IL-6、CPR 水平而发挥抗AS 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