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Introduction  

p14ARF stabilises nuclear p53, with a variable expression of p14ARF mRNA in breast cancers. In vitro, nuclear p14ARF binds Hdm2 to block Hdm2-dependent nucleocytoplasmic shuttling of p53, which is required before cytoplasmic degradation of p53. p14ARF is negatively regulated by p53 and through p53-independent pathways. No studies have yet examined levels of p14ARF protein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Hdm2/p53 immunoreactivity or subcellular localisation. Previously,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cytoplasmic p14ARF, p53 and Hdm2 has been described. HER-2 (c-erbB2/neu) predicts prognosis and interacts with the p14ARF/Hdm2 pathway to inactivate p14ARF and to influence Hdm2 activity and localis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p14ARF and p53/Hdm2 expression and subcellular localisation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a series of 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ncers (IDCs) with concomitan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to evaluate whether findings in vitro were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HER-2 and their effect on patient outcome.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1AT)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肝脏纤维化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T2DM+NAFLD组,于同期纳入性别、年龄与NAFLD+T2DM组匹配的单纯T2DM患者(单纯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1AT水平,采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评估患者肝脏纤维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1AT水平对T2DM合并NAFLD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A1AT水平与NAFLDFS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肝脏脂肪含量(LFC)和A1AT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疣体内局部注射聚肌胞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治疗周期为28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治疗时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①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6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51例,其中治疗组77例,对照组74例。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第2次治疗前、第3次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第3次治疗前组间比较,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寻常疣自拟综合分级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④第1次治疗时组间比较,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第3次治疗、第4次治疗时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时VAS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⑤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治疗寻常疣疗效满意,与聚肌胞注射疗法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时疼痛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七十味珍珠丸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七十昧珍珠丸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0例,患者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5.
罗哌卡因伍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应。方法:40例ASA(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麻醉分级)Ⅰ~Ⅱ级,择期或急诊行阑尾及子宫、附件手术患者。Ⅰ组:舒芬太尼复合0.75%罗哌卡因组,Ⅱ组:0.75%罗哌卡因组。观察循环功能、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Bromage评级)、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作用持续时间、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小于4分时间延长(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高于Ⅱ组(P<0.05);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优于Ⅱ组(P<0.05);循环功能、SpO2、Bromage评级等,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维持时间,提升感觉阻滞平面,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对运动阻滞影响小。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通过抗炎、镇痛、抑菌、水肿抑制实验及组织学观察等实验,观察复方米蒿籽软膏剂对烧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热板法、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水肿抑制作用实验,进行复方米蒿籽软膏剂对小鼠Ⅱ度烫伤的药效学评价。结果复方米蒿籽软膏高低剂量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且低剂量组对肿胀的抑制程度接近于阳性对照组,具有显著抗炎作用(P=0.0023);该制剂高剂量组还具有缓解热板性疼痛的效应(P=0.0365);并具有较好的抑制小鼠烫伤性水肿的作用(P=0.0390);尚可抑制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G+细菌和G-细菌生长的作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用该制剂7天,皮肤组织伴有成纤维细胞生成,深层结构汗腺、毛囊腺恢复,表皮层次结构日趋完整,对试验性烧烫伤的治疗作用显著。结论复方米蒿籽软膏具有显著治疗实验动物烧烫伤创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观察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肪因子调控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39例:65例为观察组、74例为饮食和运动干预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159例孕妇均为空腹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中各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饮食、运动干预组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仍处于高水平状态有统计学意义(P <0.01),饮食、运动干预组孕妇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均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观察组比较,饮食、运动干预组孕妇血浆中血脂和各脂肪因子水平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饮食和运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血脂和脂肪因子的调控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究琥珀散对人经血源间充质干细胞(MenSCs)植入式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裸鼠的异位病灶及 Bcl-2 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1)、锌指E盒同源结合蛋白1(ZEB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诺孕素(0.001 g·kg-1)组和琥珀散(29 g·kg-1)组,每组 10 只。从 EMT 患者及健康女性的月经血中提取 MenSCs,并借助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鉴定其干细胞属性。将EMT MenSCs注射至裸鼠腹部皮下,制备EMT裸鼠模型,对照组植入正常人MenSCs。至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1只裸鼠,开腹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并借助HE染色和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免疫荧光法评价模型。自造模成功连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后第2日取材,观测EMT异位病灶体积及血管分布;切取异位病灶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测定组织中Beclin1与ZEB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EMT源及正常MenSCs为长梭形,呈辐射状向周边集落扩散,且经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后均有脂滴、钙结节形成。造模7 d后,对照组未见异位病灶形成,其余各组均有囊泡样病灶形成,且周围血管形成丰富,病理切片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HLAA 均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琥珀散能显著缩小EMT裸鼠异位病灶体积(P<0.001),改善周围血管分布。在 mRNA水平, 与模型组比较,地诺孕素组和琥珀散组ZEB1表达显著降低(P<0.001),Beclin1 表达显著升高(P<0.001)。在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地诺孕素组和琥珀散组ZEB1 表达显著降低 (P<0.05),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琥珀散组 Beclin1 大量分布在异位内膜、腺腔以及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胞核及胞浆中,Beclin1 表达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琥珀散组 ZEB1 蛋白在异位内膜、腺腔、腺上皮细胞及周围间质细胞的胞核与胞浆中的分布均明显减少,地诺孕素组、琥珀散组 ZEB1 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琥珀散可能通过上调 Beclin1、下调 ZEB1 表达,缩小 EMT 裸鼠异位病灶,改善周围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