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39篇 |
综合类 | 6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分析幕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S-SHB)特征性影像及病理表现,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SHB患者的CT、MRI影像与病理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肿瘤部位、信号/密度、瘤周水肿、血管流空征、强化方式以及肿瘤与硬脑膜的关系等;病理指标包括肿瘤光镜下及免疫组化特征.采用Kapla... 相似文献
132.
地中海贫血的骨髓MRI与X线平片对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比分析地中海贫血的MRI与X线平片表现 ,研究MRI与X线平片对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例地中海贫血行胸、腰、骶椎矢状面及骨盆、股骨上段冠状面MRT1WI和T2 WI;其中 7例同时行头颅、脊柱及四肢X线平片检查。另选择 2 0例无血液病且年龄相匹配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并对X线与MRI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 2 0例 ,T1WI椎体骨髓表现为等信号 ,其内可见条带状或斑片状高信号。T2 WI均表现为均匀的等信号。 15例地中海贫血组的胸腰椎体、髂骨、股骨上段骨髓T1WI信号均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均匀性、弥漫性降低 ,T2 WI信号改变不明显。其中 4例MRI见脊椎附件增粗 ,椎体变扁 ,呈弹头样改变 ;4例见到胸段椎管内外多发软组织肿块 ,压迫脊髓或硬脊膜囊 ,手术证实为髓外造血组织。 7例X线平片检查 ,2例未见骨骼异常改变 ,但MRI发现骨髓信号降低 ;另外 5例 ,出现广泛骨质疏松 ,骨小梁增粗、椎体、肋骨变形等骨骼异常。地中海贫血组平均T1值为 (897 4± 75 4 )ms,对照组平均T1值为 (40 1 5± 2 8 1)ms,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地中海贫血的骨髓MRT1WI表现为信号降低 ;(2 )MRI能明确显示脊椎及其附件增大并突入椎管 ,以及椎管内髓外造血灶压迫脊髓或硬脊膜囊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3.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腰椎和骨盆的MRI和X线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在下胸椎至骶椎、髂骨和股骨中上段的MRI和X线表现的特点。方法 搜集1998-2001年住院并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的PMF共11例,所有病例均同时行X线和MR检查。分析其腰椎和骨盆X线平片及MRI表现,探讨其骨髓影像学表现的特点,并比较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1例PMF X线平片,5例诸骨形态、大小、密度均未见异常;3例骨小梁模糊,病骨呈磨玻璃样改变;3例骨质密度普遍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融合,呈骨硬化,长骨不能分辨其骨髓腔。11例PMF其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的MRI信号改变均一致,即6例T1WI、T2WI表现为明显均匀弥漫的低信号(降低的程度略有不同),5例表现为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点、斑片状低信号灶,数目不等,呈不均匀散在分布。4例股骨头及大转子信号不变,仍保持与皮下脂肪相同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灶变为低信号。结论 PMF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平片对早期诊断PMF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4.
135.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媒体技术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容大量信息 ,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的课件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97年以来 ,我们分别采用 POWER-POIN、 PHOTOSHOP等软件全面制作上大课用的课件 ,用POWERPOIN、 3Dm axi、 VB软件制作实习课件 ,在本校的医学影像专业和医疗系本科生的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积累了有益的教学经验。为了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应用技术 ,总结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6.
报道20例中晚期肺癌,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及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有效率为80%,疗效与肿瘤血供有关;Ⅲ期以内肺癌疗效较好,Ⅳ期较差。合并放疗11例,有效率达90%。结果表明,BAI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放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7.
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的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WI在慢性肝病及其肝功能储备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共60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各30例,均行肝脏DWI,病例组中15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随访复查.病例组抽取静脉血行肝功能测定,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不同分为3组,其中MELD评分<30分组27例、30~36分组17例、>36分组16例.测量肝实质的ADC值并与同层面椎管内脑脊液ADC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ADC值,治疗前后ADC值比较采用配对组间t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肝实质在DWI上信号均匀,ADC伪彩图上表现为均匀的绿色区域;慢性乙型肝炎DWI示散在不规则斑片状稍高信号扩散受限区,25例分布于左右叶,5例局限在右叶,ADC图上扩散受限区表现为蓝色区域;30例肝硬化肝实质呈斑片状扩散受限区更为明显,同时显示肝边缘不规则.正常组ADC值为(0.47±0.02)× 10-3mm2/s,慢性乙型肝炎组为(0.37±0.03)×10-3mm2/s,肝硬化组为(0.36±0.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05,P<0.05),正常组与病例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慢性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30分组、30~36分组、>36分组的ADC值分别为(0.38±0.02)×10-3mm2/s、(0.35±0.02)×10-3mm2/s、(0.32±0.03)×10-3mm2/s,正常组与这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例慢性肝病患者DWI显示扩散受限区减少,治疗后ADC值由治疗前的(0.33±0.03)×10-3mm2/s提高到(0.38±0.03)×10-3mm2/s(t=7.73,P<0.01);MELD评分由治疗前的36.01±6.00降低到27.83±4.86(t=9.01,P<0.01).结论 慢性肝病的DWI表现为斑片状扩散受限区,肝细胞损害越严重,肝功能越差,ADC值越低;治疗好转后,肝功能恢复,肝实质的扩散受限减少,ADC值升高. 相似文献
138.
肺囊虫病的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带绦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尤以皮下、肌肉及脑感染致病为多 ,肺部感染较为少见。有关肺囊虫病的文献报道极少 ,现将我院资料完整、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3例肺囊虫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做一总结 ,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一、材料与方法3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70、38、32岁。临床表现 :3例均有咳嗽、2例咯少许白黏痰 ,均无血丝痰 ,无发热、盗汗及消瘦。 3例于面部、四肢或腹部可触及多个皮下结节 ,颈、胸、背部未触及皮下结节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音。 3例囊虫酶标检查均阳性。皮下… 相似文献
139.
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诊断(附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肺肉瘤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组1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肺肉瘤7例(纤维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未分化肉瘤1例),癌肉瘤3例。所有病例均照胸部正侧位片,5例行CT扫描,1例作断层摄影。结果:10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大小5-10cm。8例位于肺野外带;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10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光滑、无毛刺征象;8例(8/10)局部肺门及纵隔无淋巴结肿大,而有局部组织粘连。CT值均为40-50HU左右。结论:肺原发性肉瘤及癌肉瘤多发生在肺叶的周边部;轮廓清楚、边缘光滑。肿瘤较大,多在5cm以上,密度多均匀增高,CT值35-55HU,肿瘤易局部胸膜侵犯,但很少发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0.
BOLD-fMRI定量分析在运动中枢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运动中枢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的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探讨fMRI定量分析对揭示正常脑功能区激活特点和临床康复治疗评价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15例脑部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运动中枢的fMRI研究,病例组分别于治疗后1~14天、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20名正常人右手与左手、左手与双手对指运动所引起的脑功能区激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运动中枢病变组治疗1个月前后脑激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4天激活体积值增幅较快,之后上升幅度变慢;6例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激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枢激活区的体积可由AFNI软件精确计算出来,从而可观察正常人的中枢激活特点,评估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及治疗效果;(2)病变治疗前后的激活体积随病情变化而相应变化,大致趋势是:病变激活体积小于正常人,治疗后短期(1~14天)复查显示激活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而随时间的推移,中枢激活体积增幅趋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