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l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 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 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鼬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2.
唐洁  苏彬  陈涛  米杰  张健  齐向前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1):957-960,F000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对心功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CM—DiI标记体外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marrowmononuclearcell,BM—MNCs),分为移植组(n=10)和对照组(n=6),于心肌梗死后2h分别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生理盐水,冠状动脉结扎后2h及6周时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m量、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移植后6周,观察CM—Dil标记的BM—MNCs在心肌内的分布,检测心肌组织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周,梗死边缘区和梗死中心区均可见CM—DiI标记的细胞;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压比对照组显著降低[(5.1±3.07)mmHgVS(11.67±3.42)mmHg,P〈0.01,1mmHg=0.1333kPa],移植组心输出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3.1±0.89)L/minvs(2.39±0.43)L/rain,P〈0.05];BM—MNCs移植后6周,移植组有明显的血管新生,移植组梗死边缘区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9.32±2.47)vs(9.47±1.28),P〈0.01],梗死区血管数量移植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44±0.51)VS(3.07±03),P〉0.05]。【结论】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9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糖尿病与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支架直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再狭窄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4.
55.
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是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此,VT的治疗多年来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VT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电转复律、外科手术、经皮导管电或射频消融和埋  相似文献   
56.
单鼻孔入路切除复发性垂体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口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术后复发的肿瘤大多仍在原位或向蝶窦内生长 ,再行口鼻蝶入路困难很大。我院 1996年1月— 2 0 0 1年 4月经单鼻孔入路共切除了 6例经口鼻蝶入路复发垂体瘤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8~ 5 4岁 ,平均 38.2岁。复发时间 3~ 8年 ,平均 4 .6年。肿瘤直径 2 .6~4 .2cm。均在鞍内原位和向蝶窦方向生长。1.2 CT、MRI表现 CT表现 :①均可见鞍底破坏 ,梨状骨垂直板缺如 ;②肿瘤类圆形 ,大小 2 .6cm× 2 .8cm~ 4 .0cm× 4 .2cm ,均为…  相似文献   
5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得到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环肺静脉隔离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术式,所用能源主要为射频能源,但手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可出现血栓形成、心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致命性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限制了该术式的普及。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与长期预后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性入选2013年10月28日至2014年4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8例,按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对照组(TB≤17.1μmol/L)共482例和实验组(TB17.1μmol/l)共116例。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共发生MACE事件21例(18.10%),其中,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2.59%),心衰4例(3.45%),死亡14例(12.07%)。对照组共发生MACE事件128例(26.56%),其中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7例(7.68%),心衰45例(9.34%),死亡46例(9.54%)。实验组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衰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49,0.03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胆红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01,OR=1.030,95%CI 0.930-0.999),尤其是对心衰(P=0.029,OR=0.931,95%CI 0.874-0.993)和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P=0.012,OR=0.906,95%CI 0.839-0.978),而胆红素对全因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胆红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晚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缬沙坦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大耳白兔30 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缬沙坦组,每组8 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第一分支处穿引结扎线进行冠状动脉结扎2 h,松解2 h 制作大耳白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心肌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取心脏做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及超微结构.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及再灌注后血清NO 较缺血前进行性降低,而血浆ET 进行性增高,心肌组织SOD 明显下降、MDA 明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较药物干预组明显增加.(2)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血NO 有所回升、ET 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 <0.01),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轻.结论 缬沙坦对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