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静脉窦狭窄和假脑瘤综合征的关系以及支架扩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支架扩张治疗的9例伴有静脉脉窦狭窄的假脑瘸综合征患者,包括临床症状、眼底检查、颅内压测定、脑血管造影情况、静脉窦各部位压力、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支架置入前狭窄静脉窦两侧压力差明显,为(22.67±7.25)mmHg,支架置入后原狭窄静脉的...  相似文献   
112.
脑室及腰椎蛛网膜下腔灌洗治疗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颅内感染一直是在困扰神经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随着医疗条件、无菌手术技术的提高,强有力抗生素的出现及神经影像学的飞速提高,对颅内感染诊断与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3.
114.
建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猪尾导管建立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兔急性肺血栓栓塞(PTE)模型。方法试验兔24只随机分为PTE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建立右侧颈静脉和左侧颈动脉通路。PTE组经导管注入自体血栓3个,通过肺动脉造影评估PTE模型是否成功,监测肺动脉压力和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PTE组肺动脉造影显示,右心室扩张,肺动脉增粗、充盈缺损、截断或完全缺失。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和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16.40±1.82)mm Hg vs(9.60±2.07)mm Hg和(11.17±2.14)mm Hg,1 mm Hg=0.133kPa,P=0.01,P=0.002]。血气分析显示,造模后PTE组较造模前pH、PO2、标准碳酸氢盐、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等指标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增加。结论经颈静脉送入猪尾导管建立兔急性PTE模型成功率较高,重复性较好,且能够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PTE诊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5.
心肌活检技术开展于5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心肌活检技术的临床和科研应用已十分广泛。本文简述近10年来心肌活检对某些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组织病理学评价的新进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6.
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齐向前,孙瑞龙心律失常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10年来,随着新的诊疗技术的开创以及新的药物问世,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本文主要从临床角...  相似文献   
117.
小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心绞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本文报告1例采用华法林治疗获满意疗效。患者男性,3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及后背部疼痛三年入院。疼痛发作频繁,3~5次/日,劳累后及夜间睡眠时均可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含硝酸  相似文献   
118.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二例齐向前,宋有城,任自文例1男性,51岁。因阵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6个月,近3个月来加重入院。患者胸痛与活动无关,多发生在白天,每天多达10余次,少2~3次,5~10分钟可缓解,含硝酸甘油亦可缓解。无高血压和晕厥史...  相似文献   
119.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因其创伤较小,而在一些医院或对某些病人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该病栓塞后复发目前仍是棘手的问题。栓塞后复发典型的症状是栓塞后患者原有的症状再次出现,其起病和进展一般均较缓慢。如果栓塞后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往往是由于脊髓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很多病人在栓塞后采取常规抗凝治疗。该文报道了一例硬脊髓膜动静脉瘘病人,在栓塞后数小时出现双下肢完全瘫痪。经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硬脊膜动静脉瘘复发而非脊髓静脉血栓形成。该患者在行再次栓塞后症状逐渐恢复正常。该文还对该例患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0.
张春晓  张健  齐向前 《临床荟萃》2011,26(16):1401-140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住院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6 03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22例早期ST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资料库登记成功实施PCI治疗的6 036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急性ST 2例,亚急性ST 20例,院内早期ST发生率0.36%。ST时间相对集中于术后较早期,20例亚急性ST形成时间为1~7天,平均(3.6±1.5)天;ST后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其中多支病变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血栓形成于前降支13例,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T,13例紧急PCI治疗行球囊扩张后血栓消失,5例再次支架植入后血管再通,患者发生心室颤动5例,低血压状态6例。行急诊PCI治疗,18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8.2%)。结论 ST是介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与患者临床病变特点、介入操作因素、支架本身、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AMI,合并心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前降支病变等患者。支架内血栓一旦形成,再次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抢救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