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 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 3级(正常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 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病例1:女,81岁,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黑朦,无意识丧失,服速效救心丸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为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收入院.查体:血压150/80 mmHg,呼吸20次/分,心率70次/分,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3.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引起的心脏性猝死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美国每年大约发生30万例。研究表明植入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or defibrillator,ICD)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死亡方面优于药物治疗,但还不足以作为单独抗心律失常措施。研究报道40%。70%ICD患者同时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和减少ICD放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4.
缝隙连接位于心肌细胞之间,是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相互传递的直接通路,对心脏的电传导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缝隙连接的数量及分布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本实验着眼于研究缝隙连接阻滞剂16-DSA对于局部心肌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对于缺血心肌的电生理作用。以期探索缝隙连接的影响,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办法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对GCS评分 4~ 8分的脑出血患者 61例作前瞻性研究 ,实验组于早期 (伤后 2 4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 ,静脉营养补充不足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 4d鼻饲流质。结果 GCS评分 4分以上的患者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神志恢复快 ,生存质量也显著改善。结论 脑损伤早期可安全地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 ,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物 ,对维护胃肠道结构和功能 ,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172例患者,年龄50~75岁,男140例,女32例,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静脉 冠状动脉内溶栓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计算溶栓前后梗死面积和其差值.结果溶栓成功可使23.95%(P<0.01)心肌获得挽救,其中前壁梗死预测面积和实际面积差值达-22.45%,(P<0.01)下壁梗死面积差值分别达-31.72%(P<0.03)和26.66%(P<0.05).前壁与下壁梗死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电图分析溶栓前后的梗死面积,静脉 冠脉溶栓组比单纯静脉溶栓组梗死面积差值增加8.04%.二组间前壁心梗和下壁心梗QRS记分面积和梗死面积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可使更多心肌获得挽救,提示静脉 冠脉溶栓疗法可能优于单纯静脉溶栓,且与梗死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07.
108.
米杰  齐向前 《山东医药》2014,(33):90-92
肺血栓栓塞症( PE )是目前除了心肌梗死和卒中以外的第三大急性血管疾病[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咳嗽、咯血、晕厥甚至猝死,但以上症状、体征都没有特异性,容易与胸膜炎、肺炎及心血管疾病混淆,造成漏诊、误诊、误治,因此早期病死率很高[2]。肺动脉造影是早年诊断PE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有创伤性,很多患者难以接受;核素通气/灌注扫描一度成为PE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其只能提供估测的结果,当肺通气扫描和灌注扫描不匹配时,考虑该节段存在PE,并不能明确显示栓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脑水肿(TBE)合并海水淹溺性肺水肿(PE-SWD)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和治疗组(24只).脑侧方液压打击伤+气管内灌注海水建立大鼠TBE合并PE-SWD动物模型.伤后治疗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500、50 000、100 000 U/kg)乌司他丁溶液1 mL,对照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伤后24 h观察脑、肺组织含水量变化,血清、脑组织、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以及脑、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乌司他丁治疗后.TBE合并PE-SWD大鼠脑、肺组织含水量及血清、脑组织、肺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明显减轻. 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轻TBE及PE-SWD.其机制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心肌活检技术开展于5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心肌活检技术的临床和科研应用已十分广泛。本文简述近10年来心肌活检对某些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组织病理学评价的新进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