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对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成熟及存活起重要作用的Nurr1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比值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右侧中脑黑质致密区注入6-羟基多巴(2g/L)3μL制备帕金森病模型,4周后将69只成功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24只:右侧纹状体尾状核头部注入生理盐水4.5μL。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24只:相同部位注入培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5μL。③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21只: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cDNA3.1(+)-Nurr1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稳定表达,然后移植入模型大鼠脑内,部位和剂量与其他两组相同。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Nurr1,DAT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结果:5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旋转行为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前1周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后2~8周,另2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P<0.05);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移植后2~4周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轻(P<0.05),但至8周时两组无差异(P>0.05)。②Nurr1及DAT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区能够稳定表达Nurr1且少量细胞表达DAT,但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其他两组移植区未发现阳性细胞。③Nurr1及DAT和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移植后2~8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电泳、3组大鼠术侧纹状体染色后均可见1030bp片段(DAT),241bp片段(Nurr1),438bp片段(β-actin),但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条带(647bp)。④脑内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术侧与健侧比值:移植后2,8周,两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8周时两治疗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转Nurr1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可以存活(8周以上),在该环境中Nurr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DAT基因表达,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纹状体内相对较高的多巴胺、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病人实施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观察组),并与0例传统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7.5%、78.8%(P<0.01或P<0.05),常见4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43.
Jumex合并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长期治疗中常会出现运动波动(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和异常的不自主运动(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Jumex(Selegiline,Ldeprenyl)是一种选择性不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动物实验表明,它能阻止MAOB将MPTP转变成有毒性的MPP ,防止MPP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1]。临床研究提示该药可以减慢PD病程,延缓黑质神经元的死亡[2]。兹对我院1998年5月~10月PD专科门诊中应用Jumex合并左旋多巴(Ldopa)治疗的20例PD患者的临床疗效报…  相似文献   
44.
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吡贝地尔( 泰舒达) 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50 例帕金森病运动波动患者治疗前后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原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吡贝地尔100 ~150 mg ,连续观察8 周。临床疗效按帕金森病改良 Webster 10 大症状评分法为观察指标。结果 吡贝地尔对运动波动的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痛性痉挛的有效比例分别为19/24 、9/22 和3/4 ,总有效率为62 % 。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多见。结论 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疗效肯定,口服吗叮啉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缓解。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给予美多巴灌胃治疗5周。分4组(正常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美多巴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未治疗组)行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放射自显影,每组4只。图像分析得到左、右侧纹状体及小脑的光密度值,计算左、右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纹状体/小脑—1),比较各时间点(正常、术后4周、术后9周)多巴胺转运体比值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对^99mTc—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比值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术后4周大鼠成为帕金森病模型后,大鼠两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比值较正常均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明显。术后9周未治疗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双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比值均较4周刚成为模型时明显升高;经美多巴治疗后,双侧的比值均较未服药组明显降低,右侧(损毁侧)降低幅度更大。[结论]长期美多巴治疗可能会使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6.
Ischemicdamagetothebloodsupplyareainducedbyocclusionofonesideofthemiddlecerebralartery (MCAO)undercraniotomytranstemporalregionmaybedividedintoaninfarctareawithsevereischemia ,andborderanddistantareaswithrelativelyslightdamage Weusedtheelectronmicroscop…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流行病学词查、双生子研究、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均表明遗传因索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现了多个帕金森病相关基因,为帕金森病的遗传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以下就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病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狭窄 Sprague—Dawley 大白鼠肾动脉方法,复制了可靠而稳定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观察到脑动脉发生透明样变、纤维素样坏死及增生性改变,病变与血压程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脑血管严重损害者有血栓及微动脉瘤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脑水肿、梗塞及出血。显示这种大鼠的脑血管病变特点点及发展过程与人类慢性高血压病的脑血管损害极相似。  相似文献   
49.
病例:患儿,男,10岁,因双上肢不自主运动、行走不稳4个月于1年前入院。患儿4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扭动,手指呈指划动作,以右上肢为重,影响进食及日常活动;伴行走不稳,行走时右下肢抬高,以脚尖着地,容易摔  相似文献   
50.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患者实施自行设计的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观察组),并与60例传统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70%)和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45%、72%)(P〈0.01和P〈0.05),常见四种并发症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28%)(P〈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卒中单元医疗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