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和放疗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应用替尼泊甙(VM26)+甲基环亚硝脲(MeCCNU)联合治疗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5.01-2008.10年收治的资料较完整、全切肿瘤22例,MRI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征像,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MGMT阳性的弥漫...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护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仪器设备:英国牛津公司Medele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仪,包括术中双极电刺激器,前置放大器及术中监测专用头盒.术中采用自发面肌电图及诱发面肌电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抑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文探讨雷公藤红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丌丁行性。方法:建立BALB/c裸小鼠SHG-44胶质瘤同种移植动物模型,将3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雷公藤红素作用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方法。雷公藤红素按三种浓度4mg/kg、2mg/kg、1mg/kg分组给药,每日1次,每周5天;阳性对照顺铂组按2mg/kg给药,每周两次;空白对照组只喂养不做任何处理。共给药四周。全部荷SHG44胶质瘤裸鼠于给药后第28天断颈处死并剔出肿瘤,将肿瘤组织分块处置。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5组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体积(处死后测量)比较,差异显著(F=5.519,P=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4mg/kg组、雷公藤红素2mg/kg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5),其体积抑瘤率分别为35%、26.9%。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目前海绵状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位于生命的中枢,手术治疗风险和难度较高。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1年6期间收治的1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肿瘤位于中脑2例,中脑脑桥交界8例,延髓2例。结果:10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随访6~24个月,未见肿瘤再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改善6例,4例同手术前,加重2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对有手术指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以胶质母细胞瘤(GBM)为代表的实体瘤治疗中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该文简要回顾了GBM的治疗现状、CART的治疗原理及有效靶点,并分析其疗效不显著的各种原因,总结目前有希望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复发胶质瘤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分析综合治疗措施。结果复发胶质瘤的诊断应综合考虑,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弥散加权技术(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等影像学手段有利于鉴别诊断;复发胶质瘤再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无死亡;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措施有效。结论复发胶质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再次手术应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中心;硼中子俘获治疗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瘤内不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体外模型还不能准确再现脑肿瘤微环境,体内原位模型耗时长,成本高昂,且成功率不高。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研究模型能够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可以稳定地维持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诱导大脑类器官形成脑肿瘤,用以研究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GBM干细胞与大脑类器官共培养可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直接培养建立GBM类器官可用来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测治疗反应。该文对大脑类器官进行简要介绍,回顾GBM类器官建立的不同实验技术方法,并对GBM类器官的应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Caspase-3、Caspase-7的表达,探讨其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Caspase-3、Caspas-7在48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胶质瘤组织中的survivin、Caspase-3、Caspase-7的阳性率分别为56.2%、70.8%、68.8%,均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Caspase-3、Caspase-7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水平能反应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Caspase-3、Caspase-7在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汉族人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特点及家系表现和VHL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个家族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HB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长期随访的7个家族中的12例患者和15例相关家族成员抽取外周血进行VHL基因测序.对于测序阴性的患者,对其DNA进行三个外显子实时定量PCR测定.结果 本组15例HBs中,多发性肿瘤10例,共34个肿瘤.进行开颅和脊髓手术17次,共切除HB22个.基因测序发现在4种点突变.通过实时定量PCR发现2个家族外显子1大片段缺失.在未发病家族成员中检出携带者3例.随访期间发现2例复发和3例新生的HB,主要集中在移码突变和拼接错误的家族中.通过再次手术和对脑干HB进行γ刀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VHL相关的HB易复发,并不断有新生HB出现.基因测序和实时定量PCR联合应用可以提高VHL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基因突变分析可有助于未发病基因突变携带者确诊,基因突变的分型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Von Hippel—Lindau病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onHippel-Lindau病(VHL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VHL病患者的病史、影像学资料和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VHL病多以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为首发症状。5例患者均接受小脑或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其中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术后11年后出现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余3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新病灶出现。结论:VHL病可涉及多个系统,应该早期、全面诊断,采用联合治疗。对于VHL患者及家族成员应长期随访,及早发现新病灶并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