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通过测定乌司他丁与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以及两者的体外结合实验、模拟分子对接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n=18)大鼠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作为对照。实验组(n=18)大鼠在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后随即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采用酶标仪法、ELISA法分别测定乌司他丁及Bip在大鼠脑缺血后05、3、24 h中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通过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实验计算两者结合率,并利用软件模拟乌司他丁与Bip的分子对接模型。结果在患侧大脑皮层中,实验组乌司他丁浓度在3 h升高,24 h下降,而Bip浓度则在3 h中下降,24 h升高。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率为44%~6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乌司他丁与Bip中的残基可形成范德华力及共轭作用,两者可形成不稳定复合物。结论在缺血大脑皮质中乌司他丁可与Bip形成不稳定复合物,其可能通过影响Bip的表达而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152例,根据肌松拮抗剂使用情况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82例和新斯的明组(N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肌松拮抗剂效能、术前及术后1、3、7、14 d的血清肌酐清除率、血淀粉酶值及空腹血糖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观察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前后S-100β、SjvO2、乳酸、PF、PLT等指标的变化,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在颅内血管手术围术期脑保护的作用。方法择期行颅内血管手术成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银杏叶治疗组(Y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银杏叶治疗组经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 mg/kg(用生理盐水250 ml稀释),30 min滴完;对照组同速度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1 h(T1)、手术2 h(T2)、手术6 h(T3)、手术后12 h(T4)抽取颈静脉球部血测S-100β、SjvO2、乳酸、PF、PLT。结果两组T2、T3、T4的S-100β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Y组T2、T3、T4的S-100β较D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T3、T4的SjvO2、乳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PF、PL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血管疾病手术中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具有脑保护的作用,且对血小板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全麻;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APB+常规全麻;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APB+单次给予1 ...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阳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蛋白(CCC)阻断剂在辣椒素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大鼠脊髓700μm厚切片,分成空白对照组、辣椒素组、呋噻米组、辣椒素+呋噻米组,予以相应药物处理后固定,再行冰冻切片,进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程序.对脊髓背角Ⅰ、Ⅱ层的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传导激酶阳性(pERK IR)细胞计数,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辣椒素组、呋噻米组、呋噻米+辣椒素组pERK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19±0.42;26.83±1.14;12.31±0.90;12.14±0.72(P<0.001).呋噻米+辣椒素组阳性细胞数比辣椒素组减少(P<0.001).结论:呋噻米可抑制辣椒素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具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37.
喷他佐辛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患者镇静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喷他佐辛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患者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C组(生理盐水+丙泊酚组),P1组(喷他佐辛0.5 mg/kg+丙泊酚组)、P2组(喷他佐辛1 mg/kg+丙泊酚组).全麻诱导前启动丙泊酚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5μg/mL,5min后P1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5 mg/kg(30 s),P2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1 mg/mL(30 s),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记录丙泊酚TCI启动前(T0)和丙泊酚TCI启动后1 min(T1)、3 min(T2)、5 min(T3)及分组给药后5min(T4)、10min(T5)、15 min(T6)各时点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静脉靶控丙泊酚1.5 μg/mL后3~5 min,3组患者的RE、SE及OA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3与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2组静注喷他佐辛1 mg/kg后RE、SE及OAA/S评分继续下降,T5~6与T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HR在T6时点轻度升高(P<0.05).P1、P2组在静注喷他佐辛后SpO2明显降低(P<0.05),C组的SpO2则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波动(P>0.05).结论:喷他佐辛与丙泊酚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静脉注射喷他佐辛1 mg/kg可加深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5 μg/mL的镇静程度,患者由清醒镇静状态进入睡眠状态,可降低RE和SE值.  相似文献   
38.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和阐明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间差异的产生机制可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产生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因素还是药物代谢和处置的遗传差异和药物作用靶点的遗传多态性。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23条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序列都已测定,许多功能蛋白的结构以及编码它们的基因都已基本弄清,根据病人的遗传结构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片类药物也不例外。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受体和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是引起阿片类药物效应和副作用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米力农(milrinone)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扩张血管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为观察对移植心脏早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肠癌切除术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D组诱导前静脉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并以0.3μg/(kg·h)维持至术毕,C组为空白对照组。两组术后接镇痛泵,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患者定向力恢复时(Ta)、接泵后1 h(Tb)、3 h(Tc)、6 h(Td)、12 h(Te)、24 h(Tf)的VAS和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的PCA总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Ta、Tb时,D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BCS评分高于C组(p<0.05);D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和PC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D组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 ug/kg负荷剂量麻醉前给予和0.3 ug/(kg·h)持续维持,能减轻患者瑞芬太尼麻醉苏醒后早期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