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6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312.
目的:为临床新生儿气管插管及支气管镜检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通过对44例新生儿尸体的气管、支气管进行解剖学观察及测量。结果:测得鼻孔至声门处的距离为(69.50±9.43)mm,至气管隆突处的距离为(116.40±9.95)mm;上牙槽突中点至声门的距离(53.10±10.86)mm,至气管隆突处的距离为(108.90±15.52)mm;气管内横径、内前后径、内周径分别是(4.35±0.58)mm、(3.58±0.51)mm、(15.52±1.43)mm;左主支气管内横径、内前后径、内周径分别是(3.42±0.56)mm、(2.35±0.45)mm、(10.52±1.45)mm;右主支气管内横径、内前后径、内周径分别是(3.85±0.45)mm、(2.81±0.45)mm、(11.82±1.29)mm;气管叉夹角为(82.34±1.89)°。结论:气管的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在气管后壁膜性部靠近隆突处有一三角形膜性部位,是气管的最薄弱部位,临床上行气管插管和支管镜检查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此薄弱区。 相似文献
313.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动脉铸型的三维重建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环氧树脂混合液-氧化铅填充剂对1例左侧下肢截肢残体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VI)标本进行灌注并铸型,并在铸型基础上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以容积再现法( 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果血管铸型和CT三维重建的左侧下肢截肢残体CVI动脉模型均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的分布及走行、内侧踝关节溃疡灶内踝网血供情况及局部区域性小动脉(微动脉)栓塞情况。结论下肢CVI动脉模型可为CVI确切病因和完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4.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虽然发病时的症状极为典型,对它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当,可以很快造成肢体的缺血性坏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999年4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15.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基因序列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DNA序列分析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建立排除污染、进行序列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通过对950份HIV-1样品DNA基因序列结果的分析,查找序列读取及序列分析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可能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在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时,两样本之间的基因距离为0;两样本所测区段的核苷酸或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或相差甚微;样本与实验室内所构建的克隆株之间的基因距离过近,同源性达到99%以上;两个独立传播的群体之间个别样本的互混等指标均提示存在污染的可能。结论构建基因进化树和将样本的核苷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后构建共享序列,是一种很好的发现序列质量问题、进行序列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6.
在HIV-1感染者体内针对病毒病原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病毒自身所携带的抗原表位是机体免疫系统直接作用的靶点,对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HIV的抗原表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宿主免疫压力下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HIV-1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之一。我们试从抗原表位的角度对我国HIV-1B’亚型毒株gag基因的变异进行分析,以期获得的抗原表位变化的数据资料可以为我国HIV-1B’亚型疫苗的研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17.
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福建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伎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HIV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福建省开展HIV-1抗病毒治疗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集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lpol区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选取74份流行病学资料及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酶基因的次要耐药突变广泛存在,以M36I、L63P、193L等多态性突变类型为主,未发现与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突变。逆转录酶区的耐药突变分布较为分散,发生率为20.27%(15.74)。依据耐药性解释,发现3例样本(4.05%)表现为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潜在或低度耐药。结论福建省未用药的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在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应当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1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于1998-06/2005-1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完成。①实验对象:对116例(128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3例(15髋),女113例(106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42.6岁。按Crowe分级:Ⅰ级57例(60髋),Ⅱ级20例(23髋),Ⅲ级16例(20髋),Ⅳ级23例(25髋)。②技术方法:髋臼侧均在真臼位置重建,除1例外均行生物型固定,常规置换83髋,小号髋臼假体27髋;颗粒植骨后使用常规髋臼11髋,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后,安置小号髋臼假体7髋。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119个,普通骨水泥假体4个(其中CDH柄2个),长柄骨水泥假体柄6个,S-ROM假体4个。③效果评估: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X线摄片观察假体位置情况。结果: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5分恢复到平均88.5分。②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和翻修:未发生此类病例,患肢长度平均延长2.3cm。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③随访X线摄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宿主骨对臼杯的覆盖良好,平均覆盖率为95%(90%~100%),2例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出现透光线,1例股骨假体出现透光线,但均无临床不稳。④不良反应: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4个月恢复,1例出现股神经牵拉伤,3个月恢复。4例遗留髋关节持续性疼痛。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尤应注意个性化的正确选择股骨侧假体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19.
目的 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0例经骶尾部或会阴切除肿瘤;18例经腹肿块切除;3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结果 骶前肿瘤患者常在出现压迫症状时就诊,直肠指诊结合B超、CT、MRI等是有效的检查方法.本组中28例完整切除,3例部分切除.其中2例慢性感染或窦道形成的患者分次手术成功.结论 骶前肿瘤确诊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应手术切除.术中注意保护骨盆神经丛,防止骶前出血.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20.
目的降低雅倍AXSYM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仪配套试剂的成本,探讨残留回收试剂的保存方法,评价其各项技术指标.方法收集残留试剂进行有效处理并破译试剂密码,对残留回收试剂进行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范围及定标曲线稳定性试验,并与标准新试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残留回收试剂的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范围及定标曲线稳定性试验,均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或符合该仪器规定的要求,并与标准新试剂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82.结论AXSYM残留回收试剂完全达到实验要求,可回收利用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