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尖锐湿疣(C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抽取63例CA患者和2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TLR9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TLR9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TLR9基因自翻译起始点第1 174、1635、1269、1724位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称为SNP1、SNP2、SNP3和SNP4,其中SNP3、SNP4为新发现位点,SNP1、SNP2为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位点,登录号分别为rs352139、rs352140.CA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的SNP1位点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0.690、0.609,等位基因G的频率0.309、0.39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2位点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0.302、0.369,等位基因G的频率0.698、0.6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1、SNP2两个多态性位点存在4种单倍体型,分别为AA、AG、GA、GG.每种单倍体型在CA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9基因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存在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别为SNP1、SNP2、SNP3、SNP4.SNP1、SNP2两位点与CA的发病易感性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红蓝光、光子嫩肤联合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费用。方法:将入选的150例痤疮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给予口服药物、面膜和光子嫩肤治疗;B组50例,给予口服药物、面膜和红蓝光治疗;C组50例,给于口服药物、面膜、红蓝光和光子嫩肤联合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0例中136例完成试验,疗程结束时C组的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A组(68.89%)和B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组的治疗费用平均分别为2 500元、1 020元、3 080元,3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 628.27、1 498.02、3 566.47。结论:红蓝光和光子嫩肤联合口服药物及面膜治疗痤疮,产生协同效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但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健康人、120例电灼术治疗前的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检测后对所有患者均行电灼术消除疣体并于3个月后复查相同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在电灼术治疗前外周血中CD^3+(62.81±9.21)%、CD0+细胞(31.72±8.29)%、CD^4+/CD^8+比值(1.22±0.63)及NK细胞活性降低(15.57±1.62%)(P〈0.05);而CD^8+细胞增高(30.53±8.34)%(P〈0.05)。应用电灼术消除疣体后3个月,复发46例,未复发74例。与未复发组相比,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组CD^4+细胞(29.86±6.3)%、CD^4+/CD^8+比值(0.87±0.67)及NK细胞活性降低(14.01±2.33)%(P〈0.05),CD^8+细胞升高(32.85±8.2)%(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提示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了解其抑制情况及程度,将对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评估、预防复发及免疫调节剂的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皮肤康洗液联合1%联苯苄唑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入选的真菌镜检为阳性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为A、B、C组。A组26例,给予皮肤康洗液外用,2次,d,连用4周;B组30例,给予1%联苯苄唑软膏外用,2次,d,连用4周;C组32例,给予皮肤康洗液联合1%联苯苄唑软膏外用,治疗方法同上,连用4周;所有患者停药后1周再次进行真菌镜检。结果:治疗4周结束时,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真菌清除率为84.38%,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康洗液联合1%联苯苄唑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可提高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5.
多发伤时腹部损伤的最佳剖腹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发伤时患者腹部损伤的最佳剖腹时机。方法对36例患者入院后作出快速正确的伤情诊断,当怀疑有腹部脏器损伤时,快速进行剖腹探查,并根据患者的伤情情况分别进行相应的术式,探查脏器要完整、细致,手术时间宜短不宜长,手术方法宁简勿繁。结果36例多发伤患者中2例非手术治疗全部死亡。34例手术探查患者中,治愈32例占94.12%,死亡2例占5.88%(8h内手术者死亡1例,超过8h手术死亡1例)。结论对多发性腹部损伤及早作出正确的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原则,掌握好合并伤的处理程序,可大大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6.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我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对本科1995~2002年间出院的5 180例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医院感染386例59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以下称发病率)7.45%,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以下称感染率)11.45%;高血压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分别高达67.36%和33.8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多见,占62.4%;痰和血液培养,致病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易感人群比例大,感染率高;医院感染部位不同,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辅助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戊酸钠辅助放化疗治疗,经6个月治疗评估患者预后,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查阅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辅助化疗周期等,并对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2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3.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突变型(β=1.213,OR=3.582,95%CI:2.482~6.313)、肿瘤最大直径≥4 cm(β=1.454,OR=4.083,95%CI:3.235~4.572)、MGMT甲基化阳性(β=2.934,OR=1.034,95%CI:0.283~4.394)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丙戊酸钠辅助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8.
对皮肤颗粒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7岁。因左上肢皮疹10 a余来我科就诊。10 a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肢出现米粒大小褐色丘疹,逐渐增大至花生大的半球形结节,质地硬,无自觉症状。查体: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专科检查:左上肢肘窝处可见一约花生大结节,呈褐色,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无破溃。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尖锐湿疣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63例确诊尖锐湿疣患者的外周静脉血4 mL,2 mL采用TLR9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TLR9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2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然后对比不同基因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TLR9...  相似文献   
80.
目的采用微创方法减小置入腰椎椎弓根钉时造成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方法采用定位针导航法,腰椎长短肌肌间隙入路等综合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8年9月~2011年4月,采用上述置钉方法,为231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椎弓根置钉978枚,947枚不用仪器监视,一次性正确置入。31枚需先置入椎弓根定位针,经X线透视确定位置、方向后再置钉,术后全部患者得到CT复查,发现有12枚椎弓根钉发生椎弓根切割穿透,2例发生神经根刺激征,无节段误置,根外置钉。置钉时不用剥离椎旁肌,出血少,对腰肌损伤显著减轻。置钉技术简易化。术后患者创伤反应减轻,恢复时间缩短,腰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多种微创方法进行椎弓根置钉,可使手术对腰肌损伤明显减轻,出血减少,置钉正确率提高,手术微创化,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