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34篇 |
药学 | 54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 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10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72例,年龄(42.8±1.0)岁。比较唾液腺损伤患者与唾液腺正常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原发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并发糖尿病、131I治疗前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L-T4)时间、131I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WB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期望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结果 107例DTC患者中,37例患者发生唾液腺损伤,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为3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唾液腺损伤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大于唾液腺正常患者[(45.84±2.10)岁 对(41.11±0.97)岁,(127.59±3.10) mm Hg对(119.86±1.84) mm Hg],唾液腺损伤患者131I治疗前TSH水平低于唾液腺正常患者[(99.82±8.46) mIU/L对(122.59±4.03) mI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7、5.210、6.28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31I治疗前TSH水平、收缩压是唾液腺功能损伤的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7、0.989、1.023,均P>0.05)。 结论 年龄较大、131I治疗前TSH水平较低及收缩压较高是DTC患者行131I 治疗出现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IH)对人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中药益智仁(AOF)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膀胱逼尿肌细胞IH模型,IH模式为5%O260 min-20%O230 min,6个循环。体外培养人膀胱逼尿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孔,分别为P2X3受体拮抗剂+IH组(A组)、M3受体拮抗剂+IH组(B组)、β3受体拮抗剂+IH组(C组)、AOF+IH组(D组)、生理盐水+IH对照组(NC组)和空气模拟对照(AC)组。干预结束后普通光镜下细胞板计数比较各组细胞密度,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膜片钳法测定细胞钙离子表达变化。结果:(1)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密度增高、反应活跃,部分细胞出现突起、变圆,细胞边界模糊;A组和D组细胞密度较NC组有显著减低(P<0.05);(2)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与AC组比较;NC组的平均吸光度(MA)显著增高(F=3.25,P&...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4月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对病理产物进行病理诊断,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度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5.65%,其中1例主动脉瓣+三尖瓣瓣根处有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心室结节,另外1例瓣膜脱垂,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冠瓣穿孔。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诊断准确率高,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早确诊、早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行为活动模式暴露参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污染暴露的时间、地点和程度,因此行为活动模式参数在暴露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综述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局进行了全州的活动模式研究,在90年代中期开展了国家人类活动模式调查(NHAPS)。NHAPS为期2年,是规模最大的与暴露有关的美国人类活动的电话调查(n=9 386)。NHAPS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当前全面的广阔地域和时间尺度的暴露信息,特别用于人群暴露概率模型。NHAPS从1992年9月下旬至1994年9月间每天进行日常调查,通过马里兰大学调查研究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收集受访者24 h回顾日记和与暴露相关的个人问题的回答。由此产生的日记记录包含每个日记活动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即微环境)不同组合的开始和结束时间。48个州的340~1 713名各年龄段受访者接受了采访。接受采访的家庭有63%完成了采访。NHAPS结果显示受访者平均花费87%的时间在封闭建筑物里,6%的时间在封闭车厢内。这些比例对于美国加州和加拿大不同地区人口是相对一致的。在比较国内外行为活动模式参数的基础上,该文提出我国今后在活动模式参数研究和发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87.
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显著解决了支架内再狭窄,但是,支架内晚期及超晚期血栓带来新的难题加快支架内皮化,预防血栓形成成为研究的关键.目的:观察内皮细胞在经刻蚀并构建仿生的生物活性表面,整合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金属钛表面的生长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8/2009-01在西南交通大学先进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杂交犬6只,体质量15-20kg,纯钛(99.997%)为西安宝鸡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产品,切割成5mmx5mmx2mm圆片试样.方法:在已刻蚀的认表面通过自组装技术构建胶原-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内皮祖细胞膜蛋白抗体为组分的多层膜作为涂层组:未涂层的钛为未涂层组.成年杂交犬6只,涂层组样品置入右侧股动脉,未涂层组置入左侧股动脉内,获得2h,15d,3个月的样品.主要观察指标:乳酸脱氢酶实验测定黏附血小板的数量:酶联免疫法测定GMP-140以检测黏附血小板激活程度;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血小板的形貌;采用Sysmex CA-600凝血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在不同时间点,内皮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免疫荧光法观察置入2h的试片表面分化成熟的内皮细胞,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结果:①乳酸脱氢酶实验显示涂层样片的乳酸脱氢酶值比未涂层显著减少,说明涂层钛可以减少血小板的黏附(P<0.05).②附血小板激活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涂层上黏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显著小于未涂层上的表达(P<0.05).③扫描电镜可见涂层钛表面黏附血小板形貌的变形程度小于未涂层钛.④涂层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是(134.2±13.3),(34.2±5.7)s;未涂层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是(44.9±2.3),(17.3±2.4)s,可见涂层的凝血时间显著延长(P<0.05).⑤扫描电镜可见置入2h:对照样品被血凝块覆盖;涂层样品表面血凝块少而局限.置入15d:对照组大最纤维状物质沉积涂层样品表面均匀覆盖一层长梭形细胞.置入3个月:对照组表面增生特别明显,沿血流方向排列:实验组表面覆盖组织显示更加成熟,均匀覆盖一层细胞,细胞的形态也更加接近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⑥免疫荧光可见涂层样品表面黏附大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较少.结论:内皮细胞在仿生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中能迅速被捕获固定,内皮细胞生长必须以抗凝为前提.对于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构建有生物活性的仿生底物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8.
1910例剖宫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楠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7):49-50
目的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的原因,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1910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4年剖宫产率达到46.31%,明显高于WHO提出的剖官产率小于15%的目标。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脐带绕颈、是前四位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来自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