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替硝唑预防干槽症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硝唑为新一代硝基类衍生物,是继甲硝唑后研制成的疗程短、疗效高、耐受性好的抗厌氧菌药物,该药具有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单剂量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干槽症是拔牙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多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病率国内报道为10%左右。近几年我们用替硝唑(胶囊或片)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发生率仅为2.08%,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参考弹性成像改良评分法,对105个乳腺病灶的UE检查结果进行规范评分,然后按乳腺病灶长径大小分为2组,Ⅰ组(肿块长径≤2 cm,n=64)和Ⅱ组(肿块长径>2 cm,n=41),比较UE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及Ⅰ组与Ⅱ组的差异。结果 ①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8%(39/47),74.14%(43/58),78.10%(82/105),72.22%(39/54),84.31%(43/51)。②Ⅰ组(d≤2 cm)的阴性预测值为94.12%(32/34),明显高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对诊断乳腺癌有较好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长径≤2 cm的乳腺癌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三阴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乳腺癌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情况和与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105例乳腺癌标本.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标本6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的VEGF-C表达情况及应用D2-40标记检测淋巴管密度.结果 VEGF-C在三阴性乳腺癌高表达64.2%,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淋巴管密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VEGF-C在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表达分别为64.2%和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肿瘤演进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保留组(保留ICBN)67例和切除组(未保留ICBN)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uchincloss术式,术后均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保留组术后1、3、12个月患侧ICBN支配区域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12个月患侧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面积范围均明显低于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2个月均未见肿瘤腋窝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可以明显降低术后ICBN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缩小感觉异常面积范围,改善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对乳腺癌治疗,当今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多采用纵行切口,采用手术刀游离皮瓣,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单根腋下引流管负压引流,整个皮瓣加压包扎。术后常易导致局部种植复发、腋窝积血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自2001-2003年,我们吸收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经验,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分为4型:隐匿型2例、肿块型52例、脓肿型9例、瘘管型4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包括乳管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肿块局部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乳腺瘘管切除术、单纯乳房切除术等,67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依据临床分型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7.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降低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1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咬肌筋膜, 23例腮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同时切除腮腺咬肌筋膜,随访0.5~2.5年,比较2组患者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组中有3例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13.3%;切除腮腺咬肌筋膜组有13例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2,P<0.01).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可有效减少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背景:对唾液腺胚胎细胞在体外自组装及形态发生过程的理解,将有利于在体外构建唾液腺器官样组织的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培养条件下SD大鼠胚胎鼠下颌下腺上皮细胞的自组装机制。 方法:将胚胎期15 d鼠的下颌下腺上皮细胞分为实验组(加入抗E-cadherin及抗β-catenin)和对照组(常规培养),在Matrigel中三维培养。 结果与结论:获得的胚胎鼠下颌下腺上皮细胞均表达CK19。实验组细胞未见分枝状及腺泡样结构出现;E-cadherin 和β-catenin荧光表达弱。对照组细胞在12 d出现上述结构;胞浆中E-cadherin、β-catenin荧光表达强表达。MOD值为实验组<对照组(P < 0.01)。提示E-cadherin,β-catenin在细胞的自组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了唾液腺组织中的确存在一类具有成体干细胞特性的唾液腺细胞,但是这类干细胞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的唾液腺,而人类唾液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较少。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唾液腺干/祖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 方法:从流产胎儿下颌下腺中分离、单克隆培养获得人唾液腺干/祖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上皮细胞标志CK19,Laminin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CD90.1和 CD117的表达。绘制人唾液腺干/祖细胞生长曲线,评价体外增殖能力。 结果与结论:人唾液腺干/祖细胞胞浆表达上皮细胞标志CK19及Laminin;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90.1,CD29及CD117的表达率分别为99.69%,98.83%及67.27%;体外培养也表现出高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和较高的传代数等组织干细胞特性。提示人胎儿下颌下腺中能分离出具有组织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穿颊器联合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5月间50例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患者,使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骨折线对应皮肤处作约0.3cm切口,将穿颊器经皮肤切口穿通至骨面,经穿颊器行坚强内固定术.同时期的另外21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下颌下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用穿颊器口内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明显手术瘢痕.传统口外入路6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下颌下区均可见明显术后瘢痕.结论: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骨折优于传统的下颌下切口法,是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