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6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脑出血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常在严重感染或创伤后发生,近年来也有见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报告,尚无脑出血并发MOF的专门报道。现特收集我科1985年1月至1990年12月住院的脑出血270例,选择其CT检查血肿范围明确并有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35例作一分析。 一般资料 全组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51~89岁,其中61岁以上19例。既往有高血压史28  相似文献   
62.
近年研究发现由于凝血因子先天性异常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而这些先天性异常中尤其是由凝血因子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引起的功能变化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就几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治疗并发的缺血性脑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电解式可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的缺血性脑损害及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以有效地防治GDC术中或术后的脑缺血事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行GDC栓塞治疗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行GDC术43例次,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脑缺血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脑缺血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43例次GDC术中,发生术中或术后脑缺血事件的11例次.经相应治疗,9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宽颈动脉瘤是继发缺血性脑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损害是GDC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见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微循环分子标志物的改变与脑梗死临床分型和病情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的诊治。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病人 4 7例 ,分别测定 4 8小时内、第 3天和第 5天的血清MMP 9含量 ,然后分析它与病情轻重、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后MMP 9的含量升高 ,升高幅度和变化规律在OCSP各亚型不同 ;MMP 9在大梗死组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 ;MMP 9与NIHSS呈正相关 ,r=0 4 87;Logistic回归显示 4 8小时内的血清MMP 9含量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MMP 9水平升高 ,并与病灶大小成正比 ,但与病变部位关系不大 ;此外 ,MMP 9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65.
脑血管疾病的痛死率及致残率仍相当高,成为当今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出血占相当重要地位。临床实践证明,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大大减少死亡及致残。近10多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运用于临床之后,显示脑出血的发病决非曾经认为的那样较低,而非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并不少见。在诊断上较难与脑梗塞相区别。这里介绍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不当的一些病例,指出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以期有助于日常医疗工作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6.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再灌流模型 ,1 82只大鼠分为 :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缺血 3h再灌流 (3h、6h、2 4h、72h) ,缺血 6h再灌流 (3h、6h、2 4h)组 ,缺血再灌注组分为治疗组 :再灌流前 30min尾静脉注射降纤酶 (8U Kg) ,对照组 :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 ;脑组织TTC染色 ,计算梗塞灶体积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缺血 3h再灌注大鼠降纤酶治疗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5) ,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小 (P <0 .0 5)。缺血 6h再灌注组降纤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降纤酶组未见脑内出血加重的倾向。结论降纤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 3h再灌流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在肺炎时可见脑病症状,有时为脑血液循环障碍。作者在300例大叶性和局灶性肺炎中见到12例具有卒中特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患者42~18岁,9例经尸解证实,6例在高血压合并全身和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急性肺炎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的过程是严重的,其特征是弥散性侵犯广泛的皮层区、皮质下部和脑干。急性肺炎有大脑半球卒中时,脑电图可在弥散性改变的背景上出现固定的局限性改变,在右额—颞呈现多数高波幅慢波。治疗后神经病症状缓解,脑电图复常。在脑深部结构损害时脑电图改变具弥散性特征,呈爆发双侧对称性高波幅慢波,伴半球间不对称,此系间-中脑结构机能改变所致。这说明脑生物电活动障碍的程度反映了急性肺炎时脑卒中临床征象的严重性,及其病变部位。急性肺功能不全伴大脑不同部位局灶损害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其轻瘫肌肉的肌电图改变为:上下肢“静止”时电活动降低或增高,同由大脑局灶损害所致的肌张力降低或增高相一致;被动和协同运动时生物电活动增加;最大用力时,生物电活动降低和曲线结构改变,与轻瘫程度相符。在上肢肌肉:“静止”时肌反应性过高,健侧上下肢协同运动时,亦出现反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有效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名为研究对象。用TCD、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两组MCA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CO2分压。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的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高血压组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17)mmHg,较对照组[(60±11)mmHg]高约10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12);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临界关闭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傅立叶变换法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是可行的,可望将来应用于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及病死率,为防治卒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59例住院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高血压、并发症及病死率,并进行x^2检验。结果3059例卒中患者血压升高者1970例,以轻度居多。在脑出血中,重度高血压有增高趋势,其中接受过降压治疗者897例,坚持治疗者244例;并发症主要为生化代谢异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等;病死率以脑出血患者最高,脑梗死最低,均有随年代下降趋势,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无明显下降。结论预防卒中必须坚持降压治疗,及时纠正生化代谢异常和防治肺部感染,是减少卒中并发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0.
癫痫的基础和临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癫痫的基础和临床现状。近年来癫痫的发病率并无下降。各国对癫痫的定义尚未统一。其分类仍按 Gastaut 分类修正方案。对发病原因的研究重点放在免疫学方面,微电极技术给癫痫的基础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在治疗方面,各国均重视在监测血药浓度下行单一用药。已肯定了外科治疗行皮质病灶切除术的效果.较新的手术方法有大脑联合切开术、CT 控制下立体定向毁损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