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6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尤其在脑卒中方面,从消极等待(不死则残)的悲观态度到时间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梅毒患者脑脊液及临床资料,其中,神经梅毒组30例,潜伏梅毒组25例,两组分别测定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螺旋体明胶凝结试验(TPPA),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正规全程青霉素驱梅治疗;对两组患者门诊复诊或进行电话跟踪随访2年,并进行预后评定,同时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PRP及TPPA均为阳性;神经梅毒组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较潜伏梅毒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神经梅毒组无变化5例(16.7%),改善21例(70.0%),进展4例(13.3%);潜伏梅毒组无变化15例(60.0%),改善8例(32.0%),进展2例(8.0%).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TPPA滴度升高,与FIM评分呈负相关(分别r=-0.480、-0.504、-0.465及-0.550,均P<0.05).结论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TPPA升高程度,均与预后密切相关,脑脊液改变越重,则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3.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脑梗死的超早期CT征象。文章综述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出现时间、发生机制和诊断要点;评价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44.
临界关闭压及其与脑血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血流自动调节过程中,小动脉平滑肌的收缩或舒张,主要通过改变临界关闭压(CCP)调整灌注压,从而维持脑血流量的恒定或相应的调整脑血流量。因此,通过测定脑血管CCP可以了解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改变和脑血管的病理生理变化。指导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测定CCP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5.
施普善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疗效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施普善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其中施普善组 199例 ,给予 10 0mL的氯化钠注射液 ,内含 30mL施普善 ;对照组 185例 ,给予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 ,均iv ,gtt,qd× 2 8d。结果 :治疗后施普善组智力检查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提高 3.3分±s 0 .6分 ,与对照组 (提高 2 .3分± 0 .7分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治疗期间 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施普善对改善缺血性卒中后早期恢复阶段病人的认知功能有一定作用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6.
脑出血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及其影响因素(附4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列民  黄如训 《新医学》1995,26(1):15-16
应用血肿穿刺吸引流术治疗40例脑出血患者,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生存率67.5%,病死率32.5%,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临床轻至中度及重型者手术组疗效较优;极重型手术组死亡率虽低于药物组,但差异显著性意义。临床分开与康复的观察结果表明Ⅱ级和Ⅲ级效果理想,Ⅳa和Ⅳb级一定疗效,Ⅴ级最差。CT分型与术后疗效分析表明:基底节区出血病死率高,尤以破入脑室更明显,而脑叶出血病死率低,康复好。死因分析表明,其中11  相似文献   
47.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疼痛,特别是慢性疼痛与抑郁症常常同时存在,而抗抑郁剂缓解疼痛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澄清。把慢性疼痛作为抑郁症的症状谱之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本文试从疼痛与抑郁之间解剖结构的关联性、神经递质改变的相似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面的特点对两者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8.
临床诊断延误的常见原因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是相当常见的颅内疾病,约占全身肿瘤的2%,在儿童期则约占7%。近20年来颅脑疾病的诊断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术(CT)、磁共振成像(MRI)等的应用,能对脑肿瘤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利于及时治疗。同其他辅助检查一样,这些成像诊断技术的检查  相似文献   
49.
背景近来提出的临界关闭压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脑循环的有效下游压,可客观反映动态调节的脑血管紧张度,即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的功能状态.目的利用临界关闭压动态评价高血压对脑微动脉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损伤及其与病理形态改变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8在中山大学生理科学实验室进行.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每组80只.方法高血压组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除不上银夹外,其余处理同高血压组.两组动物在术后的第2,4,6,8,10,12,14及16周8个时间点各随机选取10只进行动脉血压、临界关闭压的测定.测定完毕后在麻醉状态下取大鼠额顶叶脑组织,制成切片,定量分析脑微动脉的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压、临界关闭压.②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脑微动脉形态参数.结果1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于术后第6周起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大鼠术后脑血管临界关闭压逐步升高,于术后14,16周明显高于对照组[(63.75±7.43),(37.28±3.68)mm Hg;(67.37±15.57),(38.39±7.41)mm Hg,P<0.05].③高血压组大鼠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增加非常明显,于第8周后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临界关闭压的升高与平均动脉压、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906 93,0.811 36,P均<0.05).并且血压升高的初期和血压较高后临界关闭压变化较明显,于血压上升明显期则改变不显著,呈倒"S"形改变(R2=0.996 2,P<0.05).结论高血压形成后脑微动脉平滑肌的收缩程度随动脉血压的动态升高而加强,血管紧张度相应提高,并且在高血压初期和血压较高后改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西比灵、阿米替林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将SAS或SDS评分在40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组(A组)、西比灵组(B组)和阿米替林组(C组);比较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抑郁者69.3%,焦虑者53.7%。治疗30天后,A组SDS及S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B组和C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A组及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对生活的影响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对比以A组防治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无效。结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对偏头痛有预防效果,且对其伴随的情绪障碍改善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