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6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血粘度与脑血流量及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粘度与脑血流量及脑梗塞的关系是近年脑血管病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有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报告。在不少问题上也存在较大争论。本文试就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作概括介绍和评述。 血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粘度是表示流体流动性的物理量。粘度可定义为液体内各平行的相邻流层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这个内摩擦力使相邻流层间产生的速度差叫作切变率  相似文献   
32.
急性心肌梗塞继发脑梗塞——(附5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尸检证实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继发脑梗塞(CI)5例。CI灶位于大脑中动脉区4例(左3、右1),前动脉区1例;新鲜与陈旧心梗并存4例,心脏动脉瘤、左室内附壁血栓(MT)、二尖辨狭窄各2例;心主动脉、脑基底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Ⅲ~Ⅳ度5例。与同期AMI尸检无CI13例心脑病理临床资料作比较,认为CI发生除心源性脑栓塞外,低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因素,提出AMI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及时纠正心衰和低血压,避免MT的形成与脱落是防治CI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3.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以脑膜炎多见,但也可损害脑脊髓的不同部位而呈各种临床表现;有的因曾用抗结核药物,使临床和脑脊液改变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或延误诊治;尽管抗结核治疗已使病死率下降,但病残率仍甚高,且耐药菌株有上升趋势,使治疗较困难。故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仍为临床的重要课题之一。现选择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而临床较特殊的13例,着重探讨临床病理分型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于1982年9月16~18日在广州召开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16名,其中有来自医学院及专科医科的专家、教授,也有地、县的神经内外科及精神科的中青年医师,显示全省专科队伍的壮大。会议共收到论文134篇,其中在大会报告8篇,分科会上宣读90篇,内容涉及脑血管病、脑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和脊髓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告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伴发正常颅压脑积水,结合文献简单讨论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指出气脑造影是简易可行的确诊方法,应综合临床动态观察及辅助检查所见来决定治疗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36.
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细胞凋亡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造成缺血2h后分别再罐注1,3,5d,并于再罐注后开始使用胰岛素,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减少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或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37.
体温与脑出血病死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调查研究急性脑出血病人入院时的体温对院内病死率的预测性作用.方法对197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收入病房的1 30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应用多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了体温及其他因素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305例病人中院内死亡204例,病死率15.6%,高体温组病人较低体温及正常体温组病人的病死率高,高体温的院内病死率对正常体温的比值比(OR)为2.027,其他影响脑出血院内病死率结局的因素有昏迷、高血糖、白细胞增高、上消化道出血、肾损害、肺炎、尿失禁(OR>1);而当这些因素被控制时体温仍与脑出血院内病死率增加有关(OR=1.818).结论人院时高体温与脑出血院内病死率升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在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期间使用左旋精氨酸干预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方法]先后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和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MCAO/R)线栓模型(n=192),并设立MCAO假手术组(胆48)。入选MCAO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于缺血早期给予左旋精氨酸(n=72)、右旋精氨酸(n=48)和等体积生理盐水(n=72)。测定缺血侧脑组织NO代谢物含量、MPO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E-选择素表达。【结果】左旋精氨酸组缺血后至再灌注0、4和8h后NO代谢物含量(52±12、81±34、131±27)高于相应时间段的盐水组(43±14、40±17、105±39)和右旋精氨酸组(38±13、34±16、109±29)。左旋精氨酸组大鼠缺血及再灌注早期E-选择素表达及MPO活性低于右旋精氨酸组和盐水组。【结论】大鼠脑缺血早期使用左旋精氨酸可以增加缺血区域NO含量,减少缺血再灌注早期E-选择素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39.
脑出血与脑肿瘤均为常见的颅内疾患,然而两者同时存在较为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在收治的中风病人中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 例1 女,48岁。右耳鸣耳聋一年。无明显诱因突然头痛、呕吐、双眼凝视及意识丧失2小时左右即送郊区医病留观。CT示左顶后急性血肿,右小脑肿瘤。经降血压、脱水和止血等治疗3天后神志清醒,右上下肢轻瘫。15天后转我院。检查:血压17.3/10.7Kpa,神清,无失语,双视乳头鼻侧缘模糊,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较低,右上下肢肌力V_(0-),四肢共济运动尚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再次CT扫描:①右后颅窝脑膜瘤,5×6×4.8cm,与直窦和天幕均有密切关系,使四脑室变窄并推移向左前方,伴阻塞性四脑室以上中度脑积水;②左顶枕部血肿吸收期,增强扫描示血肿周围规则环状强化,与血肿高密度灶之间隔以一低密度带。4个月行后颅窝开颅术,发现肿瘤位于小脑后方硬膜,天幕下方,小脑被压向前方已萎缩,约6×6×4.8cm。完整摘除肿瘤,病理为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  相似文献   
40.
<正>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尤其在脑卒中方面,从消极等待(不死则残)的悲观态度到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