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36篇
神经病学   23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神经发生及其对实验性卒中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年哺乳动物脑内有神经发生现象。海马齿状回,脑室下区和大脑皮质等处有一群具有增殖能力并能分化成神经元的前体细胞,卒中后可见其增殖和分化。环境,激素,细胞因子。递质和受体等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神经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实验性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有助于指导卒中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2.
脑卒中是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组疾病,脑组织损害是产生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脑损害有一个发生、进展的动态过程,在临床上可划分为不同的病期,有相应的主要病理改变,在治疗上必然各有其侧重点。在急性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更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最关键的是依据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进行分型。总之,脑卒中的治疗目标是减轻脑损害,恢复正常功能,因此脑卒中的治疗必须选择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方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分型分期是个体化治疗的核心。1缺血性脑卒中 目前的治疗主要有改善脑血循环…  相似文献   
23.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和发病三个月时的Barthel生活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所有病人均进行头颅MR检查观察脑内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脑白质改变的程度和腔隙性脑梗塞的数目及部位。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 22例患者(27%)存在脑内微出血,数目由1~42个,分布于脑内不同部位包括皮层-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和脑干。微出血的数目与腔隙性梗塞的数目以及脑白质改变的程度显著相关(r=0.297,0.552;P=0.007,<0.001)。3个月时微出血组病人的MMSE和BI有低于无微出血组病人的趋势(22.56 vs 24.53,16.71 vs 19.11),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2,0.052)。结论 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脑梗塞中发生率较高,且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腔隙性梗塞的数目相关。提示脑内微出血是另外一种微小血管病损的标志,可能代表着更为严重的小血管壁的损害,更为直接地提示出血倾向,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予以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的脑血流 (CBF)自动调节下限及其最低耐受压。  方法 用氢清除法测定RHRSP和正常SD大鼠在不同低血压水平时 ,一侧顶枕交界区皮质和海马的局部CBF(rCBF) ;72小时后计算RHRSP和SD大鼠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 (CA1 NC)线粒体的体密度 (Vv)、比表面 (δ)、平均体积 ( V)和数密度 (Nv) ,   结果 正常SD大鼠在平均动脉压 (MABP)为 1 0 67kPa、9 3 3kPa和 8kPa时 ,rCBF值无显著减少。在MABP为 1 0 67kPa时 ,RHRSP的rCBF值显著减少 ;超微结构观察发现CA1 NC无明显缺血改变 ,当MABP为 9 3 3kPa时 ,CA1 NC缺血明显 ;细胞形态分析发现 9 3 3kPa组与 1 0 67kPa组比较 ,前者线粒体的Vv和 V显著增大 ,δ和Nv显著减小。  结论 RHRSP的CBF自动调节下限上移至 1 0 67kPa,并与其最低耐受压十分接近 ,表明RHRSP是一种研究高血压脑血管损害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5.
局部脑梗塞再灌流边缘区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局部脑梗塞再灌流边缘区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改良的Longa氏方法,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获得可靠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灌流模型,观察梗塞灶边缘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局部脑梗塞早期恢复血流对病灶边缘区并没有加重BBB损害,多形核白细胞阻塞毛细血管也是加重微循环障碍和BBB损害的因素。结论必须重视BBB损害在脑梗塞时的重要作用,注意对BBB损害的防治,早期主要是恢复供血,提示溶栓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皮质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与康复效果间的关系。方法:60例累及上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35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5例,并与20例健康者做对照。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2周和1个月时,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被动运动肘关节时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并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结果:对照组和2组脑梗死患者正常肢体被动运动时均为对侧MCA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且3次结果类似。患侧肘关节被动运动时,治疗前除对侧MCA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外,同侧血流速度也明显增快(P<0.05)。但治疗2周和1个月时,单纯药物治疗组同侧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而康复治疗组则一直维持在较快的水平。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得分,单纯药物治疗组与同侧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89341,P<0.05),康复治疗组则与双侧流速均呈正相关(r=0.99139,0.88812,P<0.05)。结论:正规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机理可能与募集皮质范围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27.
胰岛素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胰岛素( Ins)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大鼠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0 只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 H R)复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 M C Ao)模型,随机分4 组: A 组12 只( Ins 21 U/kg), B组12 只〔 Ins 21 U/kg+ 50% 葡萄糖(2 g/kg)〕, C组 12 只〔 Ins 45 U/kg+ 50% 葡萄糖(4 g/kg)〕和 D组 14 只(生理盐水 4 m l/kg)。各组均于 M C Ao 后即注射胰岛素, M C Ao 后 4 小时和24 小时检查神经功能,24 小时处死大鼠取脑,测大脑体积和梗死灶体积。结果: A 组的血糖较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 P均< 001), C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级、梗死灶体积及其与大脑体积的百分比的减少都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01), A、 B、 D组间比较则无差异( P 均>005)。结论:胰岛素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不依赖于其降糖作用的直接保护作用, R H R M C Ao 后注射胰岛素在较高剂量时才显示疗效,这可能与高血压致脑血管发生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8.
很多急性脑梗死溶栓研究在评估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时,并末考虑出血性转化(HT)的分型和程度等,从而不能正确地判断HT对预后的影响。实际上,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变化很广,表现为从细小的斑点状出血到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脑实质出血等不同亚型,而不同亚型的预后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要坚持动态观和平衡观。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并评价其对高血压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 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为研究对象.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PCO2.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吸入混合气体前后的临界关闭压(CCP).分别计算两组吸入混合气体后流速增加率和CCP变化率.结果 两组试验对象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CCP在吸入混合气体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008,P=0.318;t=0.059,P=0.437).吸入混合气体后,高血压组的流速增加率低于对照组的流速增加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25,P=0.000),但两组的CCP减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59,P=0.648).结论 传统的流速变化率对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价要优于CCP变化率,进一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仍宜测定流速变化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改良NIH评分OCSP分型法 (简称评分法 )的临床应用和效度。方法 对 1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评分法分型 ,并与传统的OCSP分型法 (简称传统法 )和影像学结果相比较 ,计算其效应。结果 评分法的总有效率为 6 7 2 7% ,影响其效度的因素主要是急性期病情的变动 ,去除此因素的影响 ,总有效率可达 82 73%。结论 评分法可较好地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OCSP分型 ,操作简单 ,客观性强 ,适于在国内推广和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