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报道头部外伤后并发尿崩症2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了讨论。作者强调对头部外伤患者,无论头伤轻重,都应注意伤者的饮水及排尿情况,特别是有颅底骨折及颅神经损伤者尤应注意,以免遗漏诊断。  相似文献   
7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过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 ,应用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愈加受到重视 ,现将这两方面情况作一介绍。1 恢复脑血管通畅的手术1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1951年Fisher[1] 等对 110 0多例尸体的颈动脉检查 ,发现血管内的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脑卒中。1953年Strully率先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 (carotidendarderectomy ,CEA) ,欧美国家在 80年代已作 10多万例。 4 0多年的临床验证证明该手术可有效…  相似文献   
73.
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的新技术。作者自1985年至1990年间共手术22例,随访1—6年,除8例偶有小腿酸胀痛外,其余症状消失,均恢复原工作。本文对手术适应症及手术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附2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预后的因素,以改善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21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疗效作为冈变量,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10项指标为自变量.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痊愈190例(87.7%),轻中度残疾22例(10.9%),死亡3例(1.4%).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术中临时阻断颈内动脉或载瘤动脉、术中动脉瘤破裂与预后有关,而性别、手术时机、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和动脉瘤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结论 动脉瘤手术预后受多个因素影响,而术中动脉瘤破裂与手术效果之间有更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p65亚单位(NF-кBp65)、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在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参照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备大鼠脑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h、1、3、5、7d5个时间点取出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F-кBp65、ICAM-1的活性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动物在任何存活时间点脑组织内均只能观察到很少的NF-κBp65、ICAM-1免疫反应;脑损伤后围绕损伤灶神经变性区,从伤后6h起,可观察到逐渐增加的NF-κBp65、ICAM-1免疫反应,伤后3d达到高峰(P<0.0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内NF-κBp65、ICAM-1活性微弱;脑损伤后NF-κBp65、ICAM-1活性逐渐增强,伤后3d达到峰值(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NF-κBp65、ICAM-1的激活与脑炎性反应有关,是继发性脑损害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6.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总结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正确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其中尿崩症32例,高钠高氯血症21例,低钠血症13例,高热13例。临床痊愈出院16例,好转出院28例,死亡2例。结论术后严密监测血电解质及尿量,手术前后补充糖皮质激素,积极处理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与手术本身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术前即有明显下丘脑功能损害者,手术风险较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77.
大鼠C6脑胶质瘤血-脑屏障的硝酸镧示踪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C6脑胶质瘤不同区域血-脑屏障(BBB)的超微结构特征及血-脑肿瘤屏障(BBTB)通透性增高的途径。方法 运用成瘤3周SD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取肿瘤中心、肿瘤边缘、距肿瘤边界2mm以内及2mm以外的同侧大脑半球和对侧大脑半球脑皮质等五个部位的脑组织,采用外源性硝酸镧透射电镜示踪法,观察BBB/BBTB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La^3+在肿瘤中心与边缘部充填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之紧密连接至血管腔外一脑间质裂隙内。距肿瘤边界2mm以内的同侧大脑半球脑组织也有La^3+渗出至局部基底膜,而其它观察脑区La^3+则完全封闭于血管腔内;各部位脑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均无La^3+;BM呈线状连续,管腔内无瘤细胞。结论 C6胶质瘤紧密连接开放导致BBTB通透性增高;C6胶质瘤诱导的屏障功能破坏随其至肿瘤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唤醒麻醉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我科近2年行唤醒麻醉开颅的24例患者,病变均位于功能区或紧邻功能区,回顾性总结唤醒麻醉开颅的手术技术及麻醉方法、术中皮质电刺激的结果、及术后结果.结果 整个唤醒麻醉过程均顺利,皮质电刺激在18例成功识别功能皮质(即阳性皮质图),有6例未识别出功能皮质(即阴性皮质图).有3例在术中引起局限性运动发作.在以癫痫起病的3例皮质发育不良、4例脑穿通畸形病人中,有5例术后3个月发作彻底消失,另2例术后仍有发作,但较术前明显减轻.2例脑囊虫彻底切除.在15例肿瘤中,有1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切除90%以上,另2例部分切除.有2例发生术后颅内血肿,均经降颅内压等处理好转.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例,其中在阳性皮质图中有5例,均为暂时性;在阴性皮质图中有3例,其中2例为暂时性,1例为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 唤醒麻醉开颅是安全、可行的,在术中结合皮质电刺激能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同时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
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快速、价格便宜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能检测到瘤体直径&lt;3mm的颅内动脉瘤。CTA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评价瘤颈部与瘤体、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模拟手术入路,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C6脑胶质瘤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瘤赖以生存的大量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脑血管,其内皮屏障功能不完善,但大多化疗药物仍不能通过肿瘤血管,在瘤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所以提出血-瘤屏障(Blood-tumor barrier,B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