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49篇
内科学   14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670篇
预防医学   296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95篇
  3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71.
摘要:目的 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
2 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
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有
1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
2 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 儿童完成
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
2 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犘值
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
犗犚值(95%犆犐)分别为24.36 (14.46~41.05)、1.71 (1.28~2.29)和2.35 (1.68~3.30)。城区儿童完
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犗犚值分别为0.59 (0.45~0.77) 和0.36 (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
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 分别为68.09和5.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01)。结论 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关键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疫苗全程免疫;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4 05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老年结肠透析患者中药灌肠的保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03名老年慢性肾脏病行结肠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个人资料、结肠透析相关资料和灌肠相关资料,同时抽取50名非老年结肠透析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老年结肠透析患者灌肠保留时间平均(56.99±26.91)min,灌肠保留时间短于对照组(93.58±37.31)min,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灌肠保留时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灌肠体位和有无腹泻、灌肠后卧床休息。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关注老年结肠透析患者灌肠保留时间的各种影响因子,以最优的卫生资源应用到不同需求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73.
郭英  谭秋红  黄丽 《安徽医药》2020,24(4):842-84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株洲市中心医院 2例卡马西平致 DIHS病例,结合文献对卡马西平致 DIH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人因治疗癫痫或预防癫痫服用卡马西平片 0.2 g,1天 3次;用药 2~3周出现 DIHS。2例病人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例 1单用糖皮质激素即缓解,病例 2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病情缓解。 2例 DIHS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不同。结论卡马西平致 DIHS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病情缓解后糖皮质激素减量应缓慢,并警惕复发。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选取的634名医院陪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问卷中“没有足够的证明洗手或擦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得分率最高,“洗手时做到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和“戴无菌手套洗手”得分率最低。陪护科室、年龄、陪护对象有无感染和是否经过培训是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现状不容乐观,医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群现况及其与临床常见血液指标的相关性,为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群的评估及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化疗患者210名,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量表对196名肺癌化疗患者进行了有效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肺癌化疗患者症状群严重程度与血液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肺癌化疗患者存在"情绪相关症状群""病感症状群""肺癌特异性症状群"三组症状群,且大部分患者三组症状群的严重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相关症状群与镁离子浓度呈负相关(P=0. 001,r=-0. 239),病感症状群与白细胞数(P 0. 001,r=-0. 474)和血小板数(P 0. 001,r=-0. 346)成显著负相关,肺癌特异性症状群与凝血酶原时间(P 0. 001,r=0. 336)、纤维蛋白原浓度成显著正相关(P 0. 001,r=0. 319),而与白蛋白(P 0. 001,r=-0. 273)、总蛋白(P 0. 001,r=-0. 27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存在"情绪相关症状群""病感症状群""肺癌特异性症状群"三组症状群,且其严重程度与血液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可通过血液检测了解症状群的发生和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76.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药学生产、经营、使用、质量控制以及药学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因此,在系统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锻炼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校前阶段设计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反复调查研究,最终将实现综合性技能训练的过程设计为“三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即各课程实验教学(“点训练”)→校内综合实训锻炼(“面训练”)→企业顶岗实习(“立体训练”)。通过一个周期的运行发现,这种技能训练的模式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正面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针对不足之处,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充、优化措施,尤其是根据专业特点引入了多种学生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实践教学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评价网膜填塞法闭合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胃壁瘘口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9只杂种犬经胃前壁内镜下全层切开(10 mm),经此入路完成NOTES腹腔探查术,其中12只应用网膜填塞法闭合胃壁瘘口(网膜填塞组),17只内镜钛夹闭合(钛夹组),闭合成功动物术后存活2周。比较两种胃壁瘘口闭合术的操作耗时、闭合成功率以及瘘口愈合和腹腔感染发生率。结果网膜填塞法闭合胃壁瘘口的成功率为91.7%(11/12),高于内镜下钛夹闭合方法成功率82.4%(14/17),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网膜填塞闭合法操作平均耗时(11.7±2.1)min/例次,明显低于钛夹闭合法(25.0±5.6)min/例次(P<0.05)。25只动物胃壁闭合成功后者术后均存活14 d,复查胃镜见胃壁瘘口愈合良好。处死后实验动物未发现腹腔严重感染及明显脏器损伤;网膜填塞组8只犬(72.7%,8/11)可见胃壁瘘口处胃壁浆膜面黏连,显著高于钛夹闭合组(14.3%,2/14,P<0.05)。结论网膜填塞法能有效闭合NOTES经胃壁瘘口,与传统内镜钛夹闭合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优点,但容易发生瘘口黏连是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7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克隆演变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应用IM治疗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G显带技术。结果:IM治疗前CML患者的核型除了典型Ph易位,还有变异Ph易位、Ph+附加异常(Ph+ACA)、Ph-附加异常(Ph-ACA)。少数IM治疗前未检出ACA的患者在治疗后可检测出Ph+ACA或Ph-ACA。伴有ACA的CML患者IM治疗后仍有可能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结论:CML患者在IM治疗前后核型均有可能伴有ACA,但是治疗后ACA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CCyR。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腌制食品摄入联合吸烟、饮酒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为食管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经病理组织确诊的645例原发性食管癌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5岁)匹配的同期在该院就诊的646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腌制食品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21.030,P0.001);腌制食品摄入5~7次/周且吸烟者食管癌发病风险为腌制食品摄入1次/周且不吸烟者的2.517倍(OR=2.517,95%CI=1.412~4.485);腌制食品摄入5~7次/周且饮酒者食管癌发病风险为腌制食品摄入1次/周且不饮酒者的3.683倍(OR=3.683,95%CI=2.101~6.456);腌制食品摄入3~7次/周且吸烟和饮酒者食管癌发病风险为腌制食品摄入≤2次/周且不吸烟和不饮酒者的4.455倍(OR=4.455,95%CI=2.502~7.931)。结论腌制食品的摄入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腌制食品摄入联合吸烟和饮酒会明显增加食管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顽固性耳鸣经鼓室利多卡因注射配合颞骨筛区甲强龙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式,从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接收并行利多卡因鼓室注射治疗的顽固性耳鸣患者中,抽取33例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利多卡因及甲强龙联合治疗的33例作为乙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前的耳鸣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一周、两周后,两组的耳鸣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乙组降低的程度高于甲组,具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6.06%,与乙组的3.03%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耳鸣经鼓室利多卡因注射与颞骨筛区甲强龙注射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耳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用药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