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院近日收治一名TOBS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睾丸消退性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睾丸G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0岁,因乏力3年余,右腹股沟肿块半年,增大1个月入院.盆腔MR平扫示右侧睾丸异常结节伴弥散受限,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考虑恶性肿瘤伴转移.结果 镜下观察右睾丸...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血管支架置放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壁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变化过程.方法 对16只家兔进行颈动脉内膜损伤及支架置放术.于术后即刻、7、14、28 d,4个时间点处死.处死后取出支架部位及球囊损伤部位颈动脉血管段,进行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包括电镜检查,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结果 HE染色显示内膜损伤及支架置入血管在各时间点,血管壁全层均表现轻度不均匀增厚.PCNA在支架置入组与内膜损伤组都表现为术后即刻为阴性,术后7 d为阳性表达,术后14 d表达最强,术后28 d表达为阴性;正常血管PCNA表达为阴性.电镜检查,内膜损伤及支架置放术都表现为较多胶原基质及纤维,细胞成分较多,可见含丰富分泌颗粒的细胞,可见吞噬细胞,术后28 d标本可见凋亡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p53,正常颈动脉组织可见p63表达;支架组术后即刻可见表达,术后7 d表达减弱,术后14 d表达可见,术后28 d表达最强;内膜损伤组术后即刻、术后7 d均较弱,术后14 d表达稍有增加,术后28 d表达最强;bcl-2,正常颈动脉组织未见表达;支架组术后即刻未见表达,术后7 d表达增强,术后14 d及术后28 d未见表达;内膜损伤组术后即刻未见表达,术后7 d表达增强,术后14 d有微量表达,术后28 d未见表达.结论 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可见异常的凋亡现象,术后早中期细胞增殖活性较高,后期出现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男性胸部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男,52岁,19年前因左侧先天性胸大肌缺如行胸部硅胶假体植入术,1年前发现左侧胸壁肿块。CT检查示假体后方可见2个相邻的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邻近肋骨骨质破坏;假体周围见多发囊性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囊内分隔轻度强化。MR检查肿块T ...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与CT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06~2017-12就诊并行EGFR基因检测的149例肺腺癌患者(突变80例,野生型69例)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比较EGFR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的CT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结果临床特征:女性、无吸烟史、癌胚抗原(CEA)升高的患者EGFR突变率高(P 0. 05)。CT影像学:肿瘤伴有毛刺、胸腔积液的患者EGFR突变率高(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CEA、毛刺对EGFR突变有预测价值。结论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GFR突变状态与性别、吸烟史、CEA、毛刺及胸腔积液有关联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CEA升高、毛刺是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6.
不典型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X线表现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典型乳腺癌全数字化(FFDM)乳腺x线摄影表现规律.方法 从2003年4月至2007年7月对门诊及体检者中影像表现不典型的134例乳腺癌或癌前病变进行分析,探讨其FFDM影像表现规律.全部病例采用GE平板2000D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体位常规采用头尾位(CC位)、内外斜位(MLO位),必要时加摄侧位及局部点片.对临床未触及包块的乳腺癌均行术前定位.结果 (1)影像表现为边界光整的肿块以浸润性导管癌(22/106,20.8%)、黏液腺癌(8/10)及髓样癌(5/6)最多;边界光整的肿块表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30~40岁年龄段占其病例总数的13.3%(4/30),81 和90岁的2例均为此类型;边界光整的肿块表现随病变局部腺体致密程度减少而增多,依次分别占各自病例总数的14.0%(12/86)、34.5%(10/29)、84.2%(16/19).(2)粗乱条索影、结构紊乱、结构紊乱伴条索影及伴片状高密度主要见于浸润性导管癌(65例),并主要见于30~40岁(22例)及41-50岁(34例)两个年龄段和病变局部为致密型的腺体组织(55例),其中粗乱条索影最多见于30~40岁,占其病例总数的33.3%(10/30).(3)全乳房密度增高伴皮下水肿及类肿块影主要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均为7/8)及41~50岁(5/8)年龄段;全乳房密度增高伴皮下水肿(8例)及未见异常表现(4例)仅见于致密型腺体.结论 不典型乳腺癌FFDM影像表现类型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及病变区腺体的致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E)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遗传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对伴纵隔B3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PEHE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内多发或孤立性病灶;镜下显示黏液样或玻璃样变的背景中瘤细胞呈短索状或小巢状排列,可见胞质内空泡;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标记。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少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比研究经猪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与血管支架术后组织成分的异同,为TIPS与血管支架再狭窄的形成机制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对6只25 kg的家猪进行TIPS术,建立TIPS猪模型,并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4~28 d后处死,取出肝脏TIPS组织及支架段静脉绀织做病理检查,包括大体标本检查、电镜检查,病理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分析抗平滑肌肌动蛋门-α、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波形蛋白、肌球蛋白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转化牛长因子-β(TGF-β)表达.将TIPS组织与血管支架组织进行上述多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所获数据进行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动物处死时,6只猪有4只,TIPS通道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其中有2只TIPS通道完全堵塞,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静脉支架均通畅,仅见支架通道内壁为一薄层内膜组织覆盖,腔内尤狭窄.电镜检查,TIPS再狭窄组织较为稀疏,较多胶原基质与纤维,细胞成分少至中等量,细胞形态多样且不规则,可见平滑肌细胞、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细胞含丰富分泌颗粒;TIPS支架通畅组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含中等量的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细胞器幕本正常.支架段静脉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细胞成分较多,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较少.免疫组化检测:抗平滑肌肌动蛋白-α,TIPS再狭窄组织表达强阳性,TIPS通畅组织表达也较强,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较强,但阿性细胞明显稀疏;PCNA在TIPS冉狭窄组织表达强阳性,在,TIPS通畅组织表达也较强,在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明显较弱;波形蛋白在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较强,在通畅的TIPS支架通道组织中为阳性表达,而在TIPS支架再狭窄组织中表达减弱;肌球蛋白在TIPS再狭窄组织表达为弱阳性,而在TIPS通畅的支架组织与支架段静脉组织表达更弱.Western blot检测TGF-β,支架段静脉组织、正常静脉组织对照、正常肝组织埘照、TIPS狭窄组织及TIPS通畅组织的吸光度比值(TGF-β/β肌动蛋白)中位数分别为0.23、0、0、 0.57、0.30,对所获条带的光密度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8,P<0.01).结论 猪模型中,TIPS再狭窄组织中主要为抗平滑肌肌动蛋白-α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强,细胞型稳定件低;通畅的TIPS组织与支架段静脉组织相似,表达波形蛋白的成纤维细胞较多,细胞较稳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微卫星变异的遗传和分子特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25例伴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成对的血和肿瘤标本DNA提取后,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染色体1、19q和10q杂合性缺失。结果 54%少突胶质细胞瘤检出1pLOH,58%检出19qLOH,35%检出10q LOH,其中50%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出现10q LOH。1p/19q LOH相伴存,二者密切相关(P〈0.0001);40%GBMO检出1pLOH,仅4例1p LOH伴10q LOH;60%检出19q LOH,64%检出10q LOH。结论 1P和19q LOH是少突胶质细胞瘤分子和遗传特性之一,并且与化疗敏感和预后好有关,10qLOH是少突胶质细胞瘤进展标志。1PLOH与长PFS有关,10qLOH与短PFS有关。GBMO分子表型不同于GBM。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PET-CT在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细胞癌介入术后监测碘油沉积区内残留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 选取2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AFP降至正常,随访发现AFP异常升高,常规行上腹部CT、MR检查未能明确碘油沉积区内残留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或发现可疑影像学表现但不能确定其性质者行PET-CT扫描,依据PET-CT的结果进一步治疗,并用影像检查及AFP检查监测其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中,常规上腹部影像检查未发现肝外转移病灶而经PET-CT检出者10例,包括邻近腹壁转移4例,肺内直径约1 cm的孤立转移3例,肠系膜转移2例,手术切口转移1例;CT或MRI发现原碘油沉积区内有碘油沉积不均匀区域,但运用包括血管造影在内的检查方法均不能确定其是否为残留病灶而经PET-CT确诊者8例;CT扫描发现肝门区及腹膜后直径<1.5 cm的淋巴结但不能明确是否为淋巴结转移,经PET-CT明确者2例.采用外科手术及介入方法对检出病灶进一步治疗,除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AFP仍略高于正常外,其余患者AFP均逐渐降至正常,影像检查亦提示病灶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PET-CT对于AFP水平异常升高而常规影像检查未能发现碘油沉积区残留病灶及肝外转移病灶或无法确定可疑影像表现性质的肝细胞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