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FQ--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华  王淑琴  高建英  王宁 《检验医学》2001,16(6):363-364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1份和健康体检者血清116份的HBV DNA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以及抗-HBs、抗-HBe、抗-HBc同时或分别阳性的样品,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6.6%和12.3%,HBV DNA拷贝数分别为1.12×10s/ml、1.45×106/ml和6.61×104/ml.用ELISA检测HBeAg阳性率仅为FQ-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的55.4%.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考核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插管麻醉后刺激症状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插管麻醉后刺激症状42例高建英(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四病区护理部合肥230031)关键词气管插管麻醉,开胸术,刺激症状,川芎嗪,雾化吸入法开胸手术行气管内插管麻醉后,由于呼吸道和肺泡受到机械性刺激,病人可出现咽痛、咳嗽、咳痰等炎...  相似文献   
13.
高建英 《中医药导报》2012,18(11):67-68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疗法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确定抑郁级别。对照组27例,给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每次30 min,1次/d,1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26例,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及次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绪状态而定,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状态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配合应用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治疗中传统针刺疗法配合心里康复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埋线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埋线组取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每月1次,并配合艾灸少腹部及脱发局部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非那雄胺,1 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随访3个月的T、E2、T/E2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3个月时,埋线组血清E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随访3个月时,埋线组T、E2及T/E2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埋线配合艾灸及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T/E2值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链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中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已为人们所共识,然而当内膜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表达PDGF-B链病机尚未明确。因此本实验着重探讨内膜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PDGF-B链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利用中药对其的干扰后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动脉硬化,冠心病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验性兔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蛋白(PDGFB)的动态变化及中药穿心莲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球囊导管剥脱术,造成实验兔胸主动脉内膜损伤,分别于内膜损伤后1、2、4w处死,提取兔胸主动脉组织中蛋白质观察其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结果内膜损伤后1~2wPDGF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第3~4周逐渐减弱。结论当血管内膜损伤后PDGFB蛋白是血管内膜增殖早期主要调控因子,穿心莲对其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的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从而加速血管再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日前倍受关注,有潜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再狭窄是影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再狭窄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到许多病理改变的慢性过程,而这些过程均由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所调控。其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在血管平滑肌的移行;增殖分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不容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