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ngiostatin K(1-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入AngiostatinK(1-3)基因在原核细胞表达并鉴定其活性。构建和鉴定AngiostatinK(1-3)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脾性杆菌DH5α内表达,诱导表达蛋白用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采用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抑制实验和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试验验证其活性。AngiostatinK(1-3)功能区基因在原核细胞获得成功表达,目的蛋白牛菌全总蛋白15.7%。该表达蛋白捅抑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复杂性颅-眶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进行颅眶肿瘤病例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采用经眶开颅及经颅切开眶顶的手术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本组49例肿瘤(80.3%)获手术全切除,12例(19.7%)为次全切除,无死亡。对50例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期6~108月(平均43.2月),其中41例(82.0%)恢复满意,余9例(18.0%)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复杂性颅-眶肿瘤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肿瘤起源的部位与大小,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本类肿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
王国鼎  高大宽  党俊涛 《陕西医学杂志》2022,(10):1210-1214+1218
目的:总结鞍区Rathke囊肿的临床特点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6例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优越性。其中38例行单鼻孔入路,8例行双鼻孔入路,观察组采用囊肿引流29例,采用囊液引流后囊壁部分切除17例作为对照组,依据不同手术进行颅底多层重建。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7年,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头痛症状缓解24(96.2%)例,视力改善12(92.3%)例,内分泌症状缓解26(92.9%)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中出现4例(8.7%)脑脊液漏,不同入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例出现嗅觉减退,1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1例在术后3年复发,给予临床观察,随访无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病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的发生。结论:经鼻内镜治疗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核微球蛋白58(MSP58)低表达对垂体瘤细胞AtT-20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垂体瘤AtT-20、HP75、GH3、GT1-1细胞,Transwell法观察侵袭情况,将AtT-20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NC-siRNA组(转染对照siRNA)和MSP58-siRNA组(转染针对MSP5...  相似文献   
9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6/2 0 0 1 0 6收治闭合性颅脑损伤经CT证实的tSHA共 4 8(男 2 7,女 2 1)例 ,年龄 12~ 70岁 ,平均 3 5 .7岁 .交通事故伤 3 2例 ,钝器击伤 9例 ,坠落伤 4例 ,跌伤 3例 .4 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 ,弥漫性脑挫裂伤 2 0例 ,脑内血肿17例 ,硬膜下血肿 7例 ,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入院时GCS(Glasgowcomascale ,GCS)评分 :6~ 7分 8例 ,8~ 12分 2 9例 ,13~ 15分 11例 .4 8例患者伤后均出现颈抵抗 ,脑膜刺激征阳性 ,肢体运动障碍 15例 (8例为一侧肢体不全瘫 ,4例为四肢肌力…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双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内镜下双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疗效、并发症,总结该方法的优越性。结果 53例(88.3%)全切,6例(10.0%)次全切,1例(1.7%)部分切除。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39例头痛症状明显缓解;27例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术前泌乳素增高的26例中,16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降低50%以上;生长激素增高的15例中,11例术后降至正常,2例降低50%以上。结论内镜下双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能够在有效的切除肿瘤组织,提高了切除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中颅窝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以及肿瘤切除程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4例中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取额颞开颅,根据肿瘤暴露的需要进行断颧弓或改良眶颧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根据Simpson分级判断。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者15例、三叉神经功能障碍11例、步态障碍4例、癫痫发作4例。其中达到SimpsonⅠ/Ⅱ级切除者18例,SimpsonⅢ级切除者5例,SimpsonⅣ级切除者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例患者为SimpsonⅣ级切除,复发后再次行手术治疗;另1例患者为SimpsonⅢ级切除,病理诊断WHOⅡ级(不典型脑膜瘤,Ki-67指数15%),再次手术治疗后给予适形分割放疗。结论 中颅窝底脑膜瘤手术的入路,在额颞入路的基础上进行断颧弓或改良眶颧入路的个体化设计;尽量行SimpsonⅠ/Ⅱ级切除。对不能达到SimpsonⅠ/Ⅱ切除、非典型或间变性脑膜瘤患者,可早期行适形分割放疗,以防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间变性脑膜瘤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50例间变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34例出现肿瘤进展,PFS为3~64个月,中位PFS为18个月;22例死亡,OS为5~65个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低是间变性脑膜瘤PFS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是间变性脑膜瘤PFS较长是有利因素(P<0.05)。本文纳入的因素与OS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间变性脑膜瘤术后容易复发,PFS和OS较短。年龄大是间变性脑膜瘤PFS较短的危险因素,术前KPS高、肿瘤全切除和术后放疗是PFS较长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9.
白藜芦醇抑制SHG-44胶质瘤细胞生长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在体外诱导脑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量不同剂量的Res作用6h、24h和48h后对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HE染色、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DNAladder检测细胞DNA裂解情况,流式细胞仪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Annexin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检测凋亡率,并测定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Res明显抑制SHG-44细胞的生长和增殖(P<0.01),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反应;Res所致的SHG-44胶质瘤细胞凋亡为浓度依赖关系,随着浓度的增高,凋亡更明显。此凋亡细胞周期主要发生G1期比例升高,S、G2期比例降低。结论Res明显抑制SHG-44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为Res用于治疗脑胶质细胞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999年至2005年共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4~68岁(平均38.1岁),病程2个月~9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49例,Ⅲ级8例,Ⅳ级3例。早期42例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29例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59例(83%),大部分切除12例(17%)。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1例(72%),星形细胞瘤19例(27%),恶性小圆细胞瘤1例(1%)。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者40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31例(44%)。随访6个月~6年,52例(73.2%)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13例(18.3%)可自理生活,6例(8.5%)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者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者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