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材料及置入后炎症因子变化的关系。 方法:以“冠状动脉支架,生物相容性,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血栓”为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网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Mata分析类文章。 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有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的损伤,促进体内细胞释放炎症因子,通过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很好的反映支架置入后局部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水平。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但显著增加晚期支架血栓形成。通过凝血系统各因子水平评估,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前后充分地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 结论:支架置入体内后与血液及血管壁接触可产生炎症和致敏反应,因此支架置入前后应充分控制炎症状态和抗凝血治疗。  相似文献   
102.
T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T cell receptor,TCR)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表面的MHC-肽复合物结合识别外来抗原.TCR由异源二聚体α、β或γ、δ组成.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T细胞是α/βT细胞,占外周T细胞库的90%~95%[1].  相似文献   
103.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将自然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入患者体内[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身上联合使用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CLT)、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和IL-2能产生50% ~ 70%反应率.但是,特异性的肿瘤活性淋巴细胞的扩增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限制了这项治疗在癌症患者身上的广泛运用[2].  相似文献   
104.
重组激活基因(RAG)能被诱导再次表达引起T细胞受体(TCR)二次重排,进而在TCR库的形成和丰富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次重排发生于外周者称为受体修正(receptor revision),发生于中枢者则称为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研究发现,TCR编辑/修正可存在于肿瘤、感染、移植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状态下,且与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利用动物模型或人类细胞研究TCR编辑/修正,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5.
腹部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在腹部闭合性损伤时,腹腔实质性器官的损伤以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多见。如诊治不及时易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2004年至今,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2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6.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7.
重组激活基因(RAG)能被诱导再次表达引起T细胞受体(TCR)二次重排,进而在TCR库的形成和丰富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次重排发生于外周者称为受体修正(receptor revision),发生于中枢者则称为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研究发现,TCR编辑/修正可存在于肿瘤、感染、移植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状态下,且与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利用动物模型或人类细胞研究TCR编辑/修正,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制备HLA-A*0201型NLVPMVATV肽四聚体,用于检测病人的巨细胞病毒(CMV)特异CTL,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工程菌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HLA-A*0201型α链和β2m,对包涵体进行洗涤、变性后,在NLVPMVATV肽存在的情况下,在复性液中加入适量的α链和β2m,共同复性形成单聚体,单聚体浓缩后进行生物素化,再纯化浓缩,与PE标记的链亲和素反应,形成四聚体。结果用制备的四聚体-PE和购买的CD8-FITC能双标记CMV特异CTL,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论成功地制备了四聚体-PE,可用于病人外周血的CMV特异CTL检测,由此可知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9.
背景:淋巴细胞特异性重组激活基因编码的重组激活基因1与重组激活基因2蛋白是参与V(D)J重排机制的重要的重组酶。除参与V(D)J重排以外,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激活基因介导的转位作用可能与染色体易位及淋巴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迄今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检测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的发生情况。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材料: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和6T-CEM购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102,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和Daudi以及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均由本实验室保存。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0.05CO2条件下培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组激活基因1,重组激活基因2,非同源末端连接装置途径中的DNA修复因子Ku70/Ku80,以及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采用巢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和T细胞受体β链重组信号序列两端的断裂点。了解参与V(D)J重排过程的基因表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中间体的产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激活基因1mRNA在4种T细胞株中均被检测到,在两种B细胞株和两种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重组激活基因2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仅在Jurkat,Molt-4和6T-CEM3种T细胞株中检测到,但在6T-CEM表达较弱;除HL-60细胞未检测到Ku80表达外,所有细胞株均检测到Ku70和Ku80表达。对4种T细胞株T细胞受体重排中间体检测结果表明:仅在Jurkat细胞中检测到Dβ2-Jβ2sjTRECs与Dβ25’端和3’RSS断点,表明Jurkat细胞发生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同时发现JurkatTCRDβ2-Jβ2重排删除环结合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结论:重组激活基因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Jurkat细胞有可能成为研究重组激活基因与T细胞淋巴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10.
胎头高直后位是严重的头位难产之一,对母儿危害很大,易发生滞产、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确诊即行剖宫产术,以免危及母儿安全。本文回顾分析94例高直后位的临床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