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皮质和头皮脑电监测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发生缺血事件的情况。方法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患者(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和头皮的脑电监测。前者用于监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可能的皮质缺血,后者用于监测麻醉药物对脑电影响。综合分析术中双相脑电变化对手术决策及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对52例患者中的40个动脉瘤的41支主要动脉采用了临时阻断,其中34例皮质和头皮脑电均无明显改变,18例患者的19支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抑制,头皮脑电无明显变化。在皮质脑电明显变化的1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缺血事件9例,其中永久神经功能障碍5例。脑电信息影响手术策略19次,其中因皮质脑电明显变化改变吻合方式1例,预防性去骨瓣减压2例,采用分次阻断7例,快速夹闭7例,另有2例阻断30min皮质脑电无明显变化而安全永久性闭塞载瘤动脉。52例中有1例因未充分理解脑电明显变化信息而行术后二次手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可实时监测局部皮质血流,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重视并理解脑电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阻断血管相关并发症及避免复杂的血管重建、二次手术等。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索一种监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缺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2008年4-11月期间,对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5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58个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脑电图和头皮脑电图临测.根据国际10/20系统将头皮电极置于O1、02、P3、P4、15和T6,用于监测麻醉深度变化;条形皮质电极置于术中可能阻断动脉的供血皮质表面,用于监测町能的皮质缺血.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皮质脑电图出现抑制者与头皮脑电图变化进行比较,术后观察有无阻断血管相应供血区的缺血事件.结果 在58个动脉瘤中,有40个动脉瘤和41条主要动脉在术中采取了临时阻断,18例患者的19条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图有明显变化,而头皮脑电图无明显变化.术后仅在皮质脑电图明显变化组出现阻断血管相应供血区的缺血事件9例.麻醉深度改变对皮质和头皮脑电图影响一致.结论 同时监测皮质和头皮脑电图是监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皮质缺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有效辨别麻醉对脑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大因子受体(EGFR)、生存素(survivin)、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胸腺痛和B3型胸腺瘤(高分化胸腺癌)中的表达方法:9例胸腺癌和21例B3型胸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标记EGFR、surivin、P53蛋白和PCNA,光镜下观察结果:免疫标记显示胸腺癌对EGFR、survivin、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9)、88.8%(8/9)、77.8%(7/9)和100%(9/9):B3型胸腺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14/21)、71.4%(15/21)、33.3%(7/21)和85.7%(18/21):仅P53蛋白在该两类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腺癌和B3型胸腺瘤均呈完全性浸润性生长,用P53蛋白判断陔类肿瘤牛物学指标具有临床意义,而EGFR、survivin和PCNA则无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并评价垂体生长激素腺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系统.方法构建GE7系统介导的生长激素启动子调控的基因治疗系统,通过垂体生长激素腺瘤GH3细胞及对照细胞的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观察此基因治疗系统对GH3细胞的转染能力和靶向性.结果成功构建基因治疗系统,基因转染后GH3细胞特异性表达报告基因,对照的HO8910PM和U-2OS细胞报告基因的表达不明显.结论应用GE7转染的生长激素启动子调控的基因治疗系统能靶向性地将目的基因转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  相似文献   
65.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约占功能性腺瘤的40%~60%。近年来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本文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泌乳素腺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一、垂体泌乳素腺瘤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总结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左侧额颞入路手术切除的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脑膜起源的纤维黄色瘤.随访3个月,头颅MRI提示无肿瘤复发.结论 颅内原发性纤维黄色瘤罕见,病理学是目前惟一可靠的诊断方法,首选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全切肿瘤对于本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45例老年肺癌患者、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5例老年肺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15例,检出率为33.3%,而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RASSF1A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但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异常甲基化的频率无明显差异。RASSF1A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分期和治疗干预无显著相关。结论RASSF1A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8.
核因子-κB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核因子-κΒ(NF-κΒ)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予细胞氧化应激的信号传递,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它的异常激活或完全抑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炎症性疾病,伴有NF-κΒ转录活性的异常。近来的研究更显示无论糖尿病病程长短,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许多组织均有NF-κΒ的异常表达,而某些针对NF-κΒ的抗炎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因此,深入研究NF-κΒ和糖尿病的关系,对于人类最终战胜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出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肝脏局部组织肝脏组织氧分压(PtiO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在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提出初步的临床治疗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垂体瘤并入选研究的患者189例,均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其中82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作为研究组,其余107例患者采用传统临床路径作为对照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肿瘤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较传统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脑脊液漏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减少,而肿瘤切除率、术后尿崩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更利于接受经鼻蝶手术的垂体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