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45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 1d、3d、5d、7d、10d的C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浓度。结果 :血清CRP水平术后第一天即升高 ,第三天达峰值 ,以后逐步下降。血清CRP的峰值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RP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修复和机体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测定血清中的CRP对判定机体免疫状态、判定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额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额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先常规额下入路切除肿瘤的鞍上部分,然后磨除蝶骨平台、鞍结节、蝶窦前壁骨质,切除鞍内及蝶窦内肿瘤. 4例肿瘤近全切除,视力明显改善3例,PRL明显下降1例.脑脊液漏1例,无颅内感染及死亡 .额下-经蝶入路适合于肿瘤侵犯窦内的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一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对颅内动脉瘤破裂SAH患者早期手术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分析108例动脉瘤手术中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和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对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塞的发生和早期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 50例单纯控制性低血压中,术后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出现与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脑低密度区8例(15.7%).49例使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者中,出现症状性脑血痉挛11例(22.4%);CT示脑低密度区6例(12.2%);9例控制性低血压后改用动脉暂时阻断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和脑低密度区分别为2例(22,2)和1例(11.1%),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如能正确掌握,不会对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产生负面影响.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特别是完全孤立性阻断,对脑动脉粥样硬化者应谨慎采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对成人头颅标本相关解剖进行测量和分析,为下斜坡及枕大孔区病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干颅标及10具(20侧)成人湿颅标本的枕大孔区结构及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显露角度进行测量及分析.湿颅在模拟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解剖前、后均行CT扫描,从影像中获取相应解剖数据.结果 干颅标本测量结果包括:枕大孔面积(7.9 cm2),长(3.7 cm),宽(3.2 cm),枕髁前后径(2.4 cm),枕髁轴径(2.6 cm),枕髁磨除前、及磨除25%、50%后所显露的术野宽度a(2.4 cm)、b(2.7 cm)、c(3.1 cm)、角度A(38.5°)、B(49.2°)、C(54.2°):湿颅解剖前后分别行CT扫描后根据影像资料所得数据包括:枕大孔面积(8.3cm2),长(3.7 cm),宽(3.3 cm),枕髁前后径(2.2 cm),枕髁轴径(2.5 cm).枕髁磨除前、及磨除25%、50%后所显露的术野宽度a(2.6 cm)、b(2.9 cm)、e(3.3 cm)、角度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中随着枕髁磨除范围的增加,可提供更大的术野视角;CT扫描对于术前判断术中枕髁切除程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继发性颅脑损伤(SBI)的高危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恶性脑膨出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SBI的高危因素进行分组:非SBI高危因素组23例,SBI高危因素组89例,其中1级高危因素组27例,2级高危因素组28例,3级高危因素组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SBI高危因素组和非SBI高危因素组恶性脑膨出率分别为59.55%(53/89)和13.04%(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危因素组与2级高危因素组恶性脑膨出率分别为40.74%(11/27)和53.57%(15/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危因素组恶性脑膨出率为79.41%(27/34),与2级高危因素组恶性脑膨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I的高危因素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恶性脑膨出的重要因素,采取充分的术前评估,对合并SBI高危因素的患者辅以综合治疗,将SBI高危因素控制在2级以下,可有效预防及减少恶性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神经导航用于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2007-03~2013-11,应用神经内窥镜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经鼻蝶手术切除鞍上型巨大垂体肿瘤3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4倒,近全切除6倒,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术后5例出现尿崩症,其中1例需长期口服弥凝.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技术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肿瘤,具有对鼻腔正常结构损伤小、暴露清楚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传统显微镜手术不能暴露的鞍上结构显露满意.结合导航技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和作用以及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患者术后1天、3天、5天、7天、10天的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浓度,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发病时病情评分。结果:术后第一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即达峰值,第三天呈下降趋势,第十天已基本恢复正常,血清C-反应蛋白延迟于白细胞介素6出现,第一天即升高,到第三天达峰值,以后逐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增高程度都与病情密切相关(P<0.01)。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判定脑组织损害轻重,机体免疫状态和临床上判定疗效和预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现将我院2006-07/2008-06所收治的初诊颅底骨折的11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26例,年龄12~76(平均36.6)岁。均有外伤史:车祸伤94例,坠落伤16例,打击伤8例。临床表现熊猫眼征47例,B attle征14例,脑脊液漏85例,合并鼻腔大出血8例,神经损伤34例。排除颅底骨折6例:眶周软组织挫伤2例,外耳道皮肤裂伤2例,鼻黏膜损伤3例。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2 0例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 0例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肿瘤的体积从3×3×3cm到5×6×7cm。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Ⅱ级(根治性全切除) 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脑积水行V -P分流1例,一过性象限盲1例。随访2~6年,无复发。结论:枕下幕上入路及幕下小脑上入路是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最常采用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对小脑幕切迹区域暴露充分,距离近,手术并发症少。手术者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经验和对小脑幕切迹区域显微解剖的了解,是成功切除该区域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膨出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腰背痛组,临床试验资料库,Cochrane补充医学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光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20种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结果共5个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较高质量研究。纳入人数共547人。整体功能汇总OR2.11(95%CI 1.18 to 3.76)。VAS评分汇总OR-0.70(95%CI-1.00 to-0.41)。肌电图评分汇总OR4.16(95%CI 2.68 to 5.64)。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对改善疼痛、整体功能及电生理均较对照组有效,但因评价电生理的样本量较少,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补充。对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活质量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