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处理(附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11例(8个髋,3个膝)。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细菌培养等作出早期诊断,其中10例(7个髋,3个膝)行清创翻修术,1例髋关节置换术行保守抗感染治疗,结果 随访3个月至5年,未出现感染复发,根据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处理后优6例(≥80分),良2例(≥60分);膝关节置换中除1例手术时机及合理手术方案,是解决关节置的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损伤,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股骨颈解剖关系的特殊性,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遭到损害,因而缺血性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依然是股骨颈骨折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目前认为缺血性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与最初创伤程度、供应血管破坏程度、以及骨折复位程度明显相关.由此,要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局部血液供应的修复;(2)准确的复位;(3)坚强的固定.有鉴于此,国内外学者不断设计和改良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以减少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本文就这方面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动物模型椎间盘退变全程基因变化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新西兰大白兔的纤维环损伤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用以证实和比较在人椎间盘退变中明显变化的基因变化情况。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L4,5及L5,6纤维环损伤作为实验组,4只作对照组未行损伤。2、4、8、40周分别行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扫描摄影拍片证实椎间盘退变情况同时取椎间盘行精确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MMP-2、MMP-3及它们的特意性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Timp-2的变化。结果: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扫描摄影证实了腰椎纤维环损伤后腰椎逐渐退变并与人类退变结果相似,基因表达情况MMP-1、MMP-2、MMP-3、Timp-1、Timp-2早期均上调,MMP-3、Timp-1在退变的晚期出现下调。结论:纤维环损伤可以成功制作出椎间盘退变的模型。在人类腰椎间盘退变中明显上调的基因在此退变模型椎间盘中被发现同样上调,从而在分子水平证实了动物退变模型与人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4.
Hansson针治疗股骨颈骨折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其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证。我院骨科于1996年1月起应用Hansson针治疗股骨颈骨折8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4~80岁。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3例。接骨折部位分类:头下型2例,头颈型2例,经颈型3例,基底型1例。按G盯den分类:D型1例,m型6例,w型1例。l石方法与步骤1.2.IHanasen针及其手术器械:1980年瑞典Hans.son报告了应用一种带钩状的股骨颈髓内外治疗股骨颈骨折l‘1,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结构和手术器械如下:…  相似文献   
65.
66.
下腰椎神经根管容积测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 ,为神经根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 2 0具 ,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 ,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 上缘至S2上缘 ,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 3D重建 ,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 ,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 ,可为临床神经根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 ;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管真实变化 ;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评估标准 ,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 ,且与椎间盘、神经根管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后凝血状况的动态变化,推测目前预防性抗凝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前瞻性纳入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行TEG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术后第1、4、7 d行TEG检查,对比观察各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根据筛选标准纳入研究患者100例,TKA 50例,THA 50例,术前血栓弹力图凝血检查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R值在术后4 d降至最低值,K值术后到第7 d呈持续下降趋势;a-angle、MA值术后第7 d升至最高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反应性高凝状态在髋、膝置换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高凝状态在术前与术后1、4、7 d之间的变化则有显著差异。根据术后R值、MA值及CI值的持续监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高凝在术后7 d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随时间的迁延,高凝类型比例变化,血小板型及混合型高凝病例出现并占比渐增。[结论]通过TEG对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例机体凝血状态的动态监测,不同病例及不同时间点间凝血状态均存在差异,需加强监测及因个体化特点进行抗凝调整。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单侧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注射鸡尾酒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1周、1月、3月、6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切口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术后48 h、1周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1周ROM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1周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1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切口并发症。以上指标在术后1月、3月、6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鸡尾酒注射在TKA术后早期镇痛疗效确切,可改善早期功能,改善住院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9.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不同观点,近年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这些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能更客观地反映情况,为临床工作所借鉴。目的: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50/2010-09),EMBASE(1979/201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09),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截至2010-09),收集所有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临床对照试验,包括1304例患者。其中4篇数据完善,可满足就置换后肢体等长组与非等长组关节功能差异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可影响关节的功能,平衡双下长度,对于减轻跛行步态,提高关节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随时间推移,肢体不等长者的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但与等长者仍存差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与并发症的发生,诸如脱位、神经损伤、磨损、松动等,由于纳入研究及病例数太少,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70.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不同观点,近年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这些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能更客观地反映情况,为临床工作所借鉴。 目的: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50/2010-09),EMBASE (1979/201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09),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截至2010-09),收集所有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临床对照试验,包括1 304例患者。其中4篇数据完善,可满足就置换后肢体等长组与非等长组关节功能差异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可影响关节的功能,平衡双下长度,对于减轻跛行步态,提高关节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随时间推移,肢体不等长者的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但与等长者仍存差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与并发症的发生,诸如脱位、神经损伤、磨损、松动等,由于纳入研究及病例数太少,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