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对4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10个变量用逐步回归法,建立COX模型,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D34细胞计数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供体性别的回归系数(参数估计值)均为负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回归系数(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值。提示cGVHD、男性供体、CD34细胞计数为影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aGVHD为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移植物抗白血病 (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清除白血病细胞和防止复发的主要机制 ,对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白血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丙氧鸟苷 (HSV TK/GCV)系统在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同时能否保留GVL效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对此作了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 主要试剂和仪器 :小鼠白介素 2 (mIL 2 )购自晶美公司 ,GCV为罗氏公司产品 ,分离小鼠CD34+ 细胞的单抗采用加拿大StemCell公司产品。2 携带TK基因和标记基因 (neo、GFP)的逆转录病毒上…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细胞膜磷脂各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磷脂组分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方法选用 Spherisorb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5%磷酸(100:10:1.8V/V/V),波长203nm。结果4分钟内完全分离膜的四种磷脂组分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和神经鞘磷脂(SM),最低检出限为1μg/ml,至少在4μg-2000μg/ml范围内标准品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线性关系,PS、PE、PC、SM的回收率分别为98.1±2.3%、99.8±0.7%、99.4±1.8%、90.6±2.2%。结论本法适于临床检测和科研探索。  相似文献   
14.
淫羊藿苷对小鼠放射性损伤后造血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辐照小鼠造血调控的影响。方法:小鼠接受^60Co照射后给予IC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骨髓和脾脏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计数变化。结果:应用ICA可促进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明显促进骨髓和脾脏CFU-GM集落形成。结论:ICA具有明显的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比较逆转录病毒载体 4种转染方法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转染率。②方法 应用衣霉素预处理包装细胞提高逆转录病毒滴度 ,运用标准法、离心法、共培养法和脂质体 病毒混合法转染T淋巴细胞。③结果 共培养法转染率为 32 .33%± 2 .1 2 % ,离心法为 1 8.72 %± 2 .97% ,脂质体 病毒混合法为 9.4 3%±1 .81 % ,标准法转染率为 6 .6 4 %± 1 .37%。共培养法转染率高于离心法 (F =95 .2 4 ,q =35 .0 6 ,P <0 .0 1 ) ;共培养法和离心法转染率均高于标准法 (q =1 8.79、1 7.5 9,P <0 .0 1 ) ;脂质体 病毒混合法和标准法的转染率无显著差异(q =3.1 1 ,P >0 .0 5 )。共培养法转染率最高 ,但易于混入包装细胞。 ④结论 离心转染法是一种较好的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血小板膜磷脂各组分进行测定。选用Spherisorb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5%磷酸=100∶10∶1.8,波长203nm。4分钟内完全分离膜的四种磷脂组分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最低检出限为1mg/L,至少在4~2000mg/L范围内标准品浓度与峰面积积分值呈线性关系,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的回收率分别为98.1±2.3%、99.8±0.7%、99.4±1.8%、90.6±2.2%。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10 9·L- 1以下时 ,加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 7d ;对 4例健康供者在采集PBSC前 5d予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d。白细胞升至 10× 10 9·L- 1以上时采集PSBC ,并进行CD+ 34 及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检测。结果 :一次收集单个核细胞计数 (3.9±s 1.7)×10 8·kg- 1;CD+ 34 (4 .8± 2 .3)× 10 8·kg- 1;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5± 3)× 10 4 ·kg- 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 CSF无论对病人自体还是对健康供者均能安全、高效地动员PBSC ,满足移植所需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8例脑梗死患者红胞膜磷脂各组分进行了测定,并与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红细胞膜总磷脂(TPL)、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胆固醇(CHO)、胆固醇与磷脂比值(CHO/TPL)升高,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直线相关分析表明,PC与红细胞膜微粘度、红细胞滤过指数呈负相关,PE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呈负相关,SM(神经鞘磷脂)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呈正相关。提示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膜存在以PC、PE变化为主的磷脂代谢障碍,并对红细胞流变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健康老年人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的测定陈春富贾海燕马焕文郭述苏冷贵生一、对象与方法我们于1990年12月~1995年12月测定健康老年人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RBC)膜微粘度(η)的变化。1.分组:Ⅰ组:健康老年人80例,男52例,女2...  相似文献   
20.
淫羊藿甙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ICA)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ICA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比试验。观察ICA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ICA可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对白血病细胞均有较明显的诱导分化和抑制增殖作用。且与ATRA合用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结论:ICA具有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