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迎辉  马彩云 《中原医刊》2000,27(10):41-42
目的:观察以较高尿蛋白排泄量为表现的继发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蛋白及脂类变化情况。方法:对继发肾小球疾病乙肝肾炎、此癜肾炎患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含量及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5),但又有别于原发肾病综合征。结论:在以较高尿蛋白排泄量为表现的继发肾小球疾病患儿机体内同样存在有蛋白及脂类代谢异常,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2.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辨证及手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14d、30d,0.5a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14d、30d,0.5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中药汤剂及手法14d-0.5a的治疗,VAS评分改善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改善疼痛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本文探讨康复训练强度对住院脑瘫患儿的功能预后的影响和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42例,临床诊断和分型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采用训练师训练结合家长正确护理,医生指导性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74例病人显效43例,占58%,对照组68例病人显效20例,占29.4%;观察组有效28例,占37.8%,对照组23例,占33.8%;观察组无效3例,占4%,对照组25例,占36.7%.总有效率观察组95.9%,对照组63.2%.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χ2=24.280,P<0.001).结论:脑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期不间断地操作,经两组对比研究发现:①在治疗中家长情绪及心理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他是患儿能否坚持治疗的关键.观察组因经常与医师交流情况,家长情绪心理稳定,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正确抱姿、睡姿的保持,使观察组患儿异常姿势纠正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手足徐动型非对称姿势及痉挛型四肢瘫及双瘫的尖足和下肢的硬直伸展方面.③家长对患儿的鼓励及指导,使患儿情绪稳定,配合治疗,主动运动增多,大大改善患儿的移动能力.④训练中发现,对于肌张力低下型CP,训练强度的增加,需循序渐进,提倡以主动运动为主,逐渐改善患儿运动能力.⑤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易激惹性经抚触等脱敏治疗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4.
马彩云  王进萍  包芳 《包头医学》2001,25(4):147-147
我院耳鼻喉科自1998年10月开始使用声频共振耳鸣耳聋治疗仪电刺激治疗耳鸣,对20例30耳耳鸣耳聋患者进行了耳鸣电刺激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儿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干预组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IgG、IgA及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IgG、IgA及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率更高,降低患儿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效果更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分析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10—2016-10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机器人辅助的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定2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D区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区、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区、E区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患儿的日常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不同肌内效贴(KT)贴扎方法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A组25例和观察B组24例。3组患者儿均给予常规上肢康复治疗,观察A组和观察B组则在常规上肢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两种不同肌内效贴贴扎方法进行治疗,肌内效贴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上肢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和前臂旋后角度。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评分、FMFM评分和前臂旋后角度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的MAS评分、FMFM评分和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治疗后的MAS评分与观察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B组治疗后的FMFM评分为(82.96±5.08)分,显著优于观察A组治疗后的(73.08±4.73)分,前臂旋后角度为(30.17±2.35)°,却显著低于观察A组治疗后的(36.76±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T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且贴扎方法不同,疗效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小鼠淀粉样β蛋白42(Aβ42)的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20只作为对照组,APP/PS1小鼠40只分为APP/PS1组、APP/PS1+喹硫平组,各20只。APP/PS1+喹硫平组小鼠通过腹腔给予喹硫平溶液2.5 mg/(kg·d),连续给药2个月,对照组和APP/PS1组小鼠每天腹腔给予等量双蒸水。通过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三组小鼠的记忆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三组小鼠海马脑区Aβ42蛋白、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海马脑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小胶质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P/PS1小鼠对新事物的探索时间显著降低(P<0.05),小胶质细胞明显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Aβ4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APP/PS1组比较,APP/PS1+喹硫平组小鼠的探索时间显著延长(P<0.05),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β42、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喹硫平能降低Aβ42蛋白的产生,促进AD小鼠的记忆功能恢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NF-κB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8例在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根据2次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冠状动脉进展组(86例)和无进展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BMI、LDL、TG、TC、HDL-C以及两组糖尿病患者Hb A1c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结果:与无进展组相比,进展组男性比例更高(70%vs.42%,P<0.05),吸烟者比例更高(34.9%vs.11.5%,P<0.05),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65%vs.31%,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比无进展组明显升高[(8.2±1.0)%vs.(6.4±0.8)%,P<0.05]。两组LDL平均值无差异,但无进展组LDL-C<1.4 mmol/L的比例明显高于进展组(23%vs.9%,P=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800,95%CI:4.250~5.160,P=0.021)、吸烟(OR=3.966,95%CI:3.345~4.532 P=0.046)、糖尿病史(OR=4.048,95%CI:3.827~4.324,P=0.008)、Hb Alc(OR=59.44,95%CI:56.34~62.56,P<0.001)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吸烟、糖尿病、Hb A1c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DL促进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戒烟、控制Hb A1c水平以及控制LDL-c<1.4 mmol/L对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