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以前后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4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后路减压、枕颈融合固定,再经口咽入路行齿状突磨除.术前、术后均行CT、MRI扫描并测量相关数值.结果 术前所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痉挛性瘫痪及感觉障碍均于术后短期内缓解.术后随访2~5年,平均3.5年.术后半年4例患者均生活自理.术后2年,2例患者已经能参加一般体育活动,另2例患者能参加轻体力劳动.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我科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颅内转移瘤33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中男性26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3.7:1,年龄最小20岁,最大72岁,其中<40岁4人,40~49岁7人,50~59岁16人,60岁以上6人。病程半个月至5年,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高压症状,占87.9%,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体征,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均在20%左右。其他症状体征尚有癫病政、展神经麻痹、呛咳、听力下降、复视、意识障碍等。颅内转移瘤的原发灶以肺癌首位,占42.4%,次为鼻咽癌及黑色素瘤,来…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告36例脑瘤术前颅内压(ICP)监护结果,发现高原波与基础ICP水平有密切关系,高原波的发生是ICP升高、颅内顺应性下降的结果。B波与压力容积指数(PVI)有密切关系,而与ICP水平无直接联系。B波与高原波类似,最常发生于0-6a.m,其次是6p.m-12pm。  相似文献   
24.
临床资料 女性,34岁,湖南岳阳县人,渔民。因“双下肢疼痛12d.排尿困难3d,行走不能1d”于2006年4月13日入院。患者于12d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疼痛,大腿外侧明显,持续性胀痛,开始时下肢活动尚可,亦无尿便障碍,3d前出现排尿困难,伴双下肢麻木,入院前1d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大便4d未解。查体:心、肺、腹无特殊,肝脾不大。脑神经、双上肢(一)。  相似文献   
25.
颅内肿瘤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形成的原因。结果 在20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的患者中,14例血肿位于原手术区。6例位于非手术区。所有病例均经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再次手术后,12例痊愈,3例残废。5例死亡。结论 术中颅内压骤降、止血不彻底、操作性损伤及术后再灌注损伤等是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血肿的主要原因。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术后严密监护,早期诊断是防治术后颅内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早发型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围生期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2005-2009年我院分娩的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生期因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GBS败血症7例,均为早发型感染,检出率为0.113‰.早产儿1例,生后即反应低下、呻吟、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WBC2.6×109/L,N 0.76,CRP 55 mg/L,需呼吸机治疗.足月儿6例,于生后48 h内发病,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精神反应差、青紫、发热、肌张力异常等,其中1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者出现惊厥;实验室检查:WBC 1.9~24.9×109/L,N 0.38~0.88,CRP 17~>160 mg/L,1例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呼吸.7例均合并肺炎,青霉素联合头孢吡肟或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 我国存在新生儿GBS败血症散发病例,病情严重.应重视围生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2007年以来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经验。方法采用脑沟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及切除病灶。结果出院优良者16例,轻残1例,死亡3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1周后在家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提高自发性非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再灌注, 半定量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受损情况。结果 实验组四血管阻断3 分钟( 预处理) 后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 天间隔6 分钟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受损较其他组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与全脑缺血预处理时间, 后续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及两者间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29.
枕骨大孔区侧方入路的显露与骨质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枕骨大孔区腹侧的病变位置深,毗邻生命中枢,手术治疗困难。后入路处理病变时常需牵拉脑干,可造成致死性损害,且不易全切除病变。侧入路从侧方到达延髓、上颈髓腹侧面,清晰显露病变与脑干、脊髓界面,无需牵拉脑干即可切除脑干前方病变。侧入路对脑干前方病变的良好显露,由硬脑膜外骨质切除获得[1,2]。但显露程度与骨质切除的关系,尚未被阐明。反映显露程度的客观指标是显露角度,即在施加轻微牵拉或无脑组织牵拉时对靶点显露的角度[3]。本研究对侧方入路的显露角度进行测量,探求无脑组织牵拉处理枕骨大孔区腹侧部病变的解剖学条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月,入选患者72例,共颅内动脉瘤73个,在我科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夹闭术,观察围手术期术后动脉瘤夹闭情况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观察出院后随访半年内再出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组成功夹闭动脉瘤65个,8个瘤壁加固包裹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肢体偏瘫、脑积水、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共11例(15.3%)。而术前Hunt-Hess分级和动脉瘤破裂情况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半年,无1例有再出血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解剖清楚,夹闭确切,临床疗效满意;术前Hunt-Hess分级和动脉瘤破裂情况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