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1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较少见。随着 CT 扫描的昔遍应用,已有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83年10月应用 CT 以来,经 CT 扫描或手术证实外伤性颅内血肿443例,其中 DTICH 31例,占同期颅内血肿住院病人的7%,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1例首次 CT 扫描正常或仅有脑挫裂伤伴点状出血灶,经再次 CT 扫描或直接手术证实为颅内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 在新生儿外周血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干细胞的动员、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coll hypaque分离液分离新生儿外周血,收集单核细胞层,接种于6孔板.37℃饱和湿度的CO2孵箱培养,7 d后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免疫细胞化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 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β-tubulin及NF)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结论神经细胞标志物β-tubulin、NF及GFAP 在新生儿外周血中表达阳性,新生儿外周血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这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自我修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例小脑上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10例(11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其中采用瘤颈成型技术6例(支架辅助2例,双导管技术3例,导丝辅助技术1例)。结果行开颅手术的9例中,死亡1例,治愈4例,好转2例,残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行血管内治疗手术的11例中,死亡1例,治愈7例,好转1例,残废2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微型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手术和栓塞治疗的风险均较高,但采用适当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经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前下动脉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小脑前下动脉(AICA)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6具尸头,经乙状窦后入路,用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观察AICA的行程、分支、分布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 共观察到15支AICA,无AICA缺如,AICA发出四组重要的分支:桥延支、内听动脉、回返穿通支和弓状下动脉。AICA紧贴面听神经腹侧行走,并发出分支营养神经。结论 AICA与脑干、面听神经关系密切。听神经瘤手术中应妥善保护其主干及分支,以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75.
川芎煎剂对损毁大鼠下丘脑诱致的胃粘膜损伤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首先观察了川芎煎剂(dLwF)对电解损毁后部下丘脑诱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之影响,并将其与甲氰咪胍、阿托品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然后观察了dLwF对损毁后部下丘脑后大鼠血液比粘度、血浆皮质醇水平和胃酸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dLwF,甲氰咪胍,阿托品对这种消化道损伤有明显抑制作用;dLwF的抑制效果与阿品托相近,但优于甲氰咪胍,dLwF且能防止这种大鼠全血比粘度的上升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下降,但对其血浆比粘度和胃酸分泌无明显影响。这表明,dLwF对这种大鼠胃粘膜有细胞保护作用及能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76.
1986年3月13日我们成功地抢救了一例罕见的左颈部横断伤的病人,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肖诗强,男性,29岁。于1986年3月13日11时35分左右,因汽车相撞致伤。当时伤者坐在驾驶员旁边,汽车相撞后,伤者头颈部将挡风玻璃撞破,造成头、面、颈部十余处切割伤。于中午12时送来来我院急诊室。  相似文献   
77.
有人认为,纳曲酮减少冷冻——限制应激所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是增加了胃粘膜血流的结果。我们以往的实验研究也提示,胃酸可能是神经源性应激性消化道损伤发生的条件,而不是重要因素。胃粘膜血流减少在这种消化道损伤中起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不同时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和内皮细胞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武汉总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取普通级成年健康家犬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2~22kg,平均15kg。采用二次注血法建立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完全随机分组,引流组10只,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14d,每日引流100mL左右;腰穿组10只,即对照组,1次/d腰穿,抽取脑脊液8~10mL。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前后不同时期,脑脊液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观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同时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脑动脉血液流速,根据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判断和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①脑脊液中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的变化:犬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有明显增高,第7天达到高峰,且腰穿组较引流组升高明显[(57.95&;#177;17.95),(34.15&;#177;7.19)ng/L,t=6.108,P〈0.01];②脑脊液中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出血后第3,7,10天两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浓度均下降,腰穿组较引流组下降明显[(1.20&;#177;0.25,1.20&;#177;0.25);(2.29&;#177;1.43,1.02&;#177;0.29);(3.26&;#177;1.43,0.88&;#177;0.28)μmol/L:t=15.624,P〈0.01]。③两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腰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10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比出血前和出血后3d明显增高[(39.67&;#177;14.76),(38.97&;#177;9.76),(10.97&;#177;4.85),(18.68&;#177;13.55)cm/s,t=8.231,P〈0.01],引流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7天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与出血前和出血后第3天比较无明显增高[(15.15&;#177;4.83),(13.59&;#177;4.64),(10.89&;#177;3.67)cm/s,t=1.879,P〉0.051;基底动脉出现平均流速〉40cm/s的重度脑血管痉挛时,脑血流出现涡流或湍流。④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正相关(r=0.95),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呈负相关(r=-0.97)。结论: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破坏是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关键因素之一。②引流组犬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而腰穿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较重,原因在于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速了内皮素和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排出,缩短了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降低了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证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胎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培养液中加入SD14d胚胎大鼠纹状体区神经干细胞,探讨其分离、纯化神经干细胞操作技术的改进。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1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SD大鼠20只,取孕13~14d的SD大鼠胚胎纹状体,吸管吹打(不超过10次)后,用组织剪剪成1mm,块状,以1.25mL/L的胰酶,在37℃下消化20min,以S—Dulbeeeo改良的Eagle培养基-F12中止消化,采用1000r/min离心10min,显微镜下细胞记数,以1&;#215;10^4/cm^2接种到改良的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铺被的12孔培养板上,培养液为Dulbeeeo改良的Eagle培养基-F12加上B27,加入血清和20μg/L表皮生长因子。7d后用吸管吸取漂浮的细胞球,机械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按每培养孔1&;#215;10^4/cm^2细胞行传代再培养,此后5~7d再传代,方法同前。②利用神经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贴壁之间的差异,使细胞分为贴壁和漂浮的两层细胞.分离去掉贴壁的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部分的神经干细胞,得到漂浮的细胞球。③机械吹打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再传代培养,细胞重新增殖成细胞球,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特异性抗原巢蛋白检测最初的细胞球、吹打后的单细胞和重新增殖的细胞球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阳性表达表明神经干细胞的存在。结果:①原代培养的纹状体细胞第2天叮见贴壁生长的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增殖的细胞球(约10-16个细胞大小),漂浮的细胞开始出芽并增殖;第3天贴壁的细胞球继续增殖(约50个细胞大小),漂浮的细胞则增殖成4-8个大小的细胞球;第4-7天贴壁的细胞球开始分化,漂浮的细胞则继续增殖成约30个细胞大小的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②漂浮的细胞,吹打后行传代培养,加入表皮生长因子、血清和多聚赖氨酸,细胞仍漂浮生长,1周后增殖成约70-80个细胞大小的细胞球,吸管吹打继续再培养,细胞仍漂浮增殖成细胞球,巢蛋白抗原表现阳性。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原代培养中贴壁的细胞球、吹打后的单细胞、漂浮的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吹打后的细胞若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则细胞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丝蛋白阳性。分离纯化后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结论:利用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加入的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球巢蛋白表达阳性,具有纯化度高,存活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白三烯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疗效.方法:83例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观察的轻中度毛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3组患儿均按毛支常规治疗,Ⅰ组为对照组不用激素及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Ⅱ组加用孟鲁司特4 mgd-1,Ⅲ组加用强的松1~2 mgkg-1.d-1分3次口服.观察患儿的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患儿喘息消失天数分别为5.14±1.73、4.81±1.56、7.39±1.94, Ⅱ组的治愈天数最少,与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白三烯拮抗剂治疗小儿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激素,提示轻中度毛支患儿不宜加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