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治疗该症伴随焦虑的疗效。方法共收集抑郁症患者211例,安非他酮组(治疗组)107例,氟西汀组(对比组)10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安非他酮片300mg/d或氟西汀片20mg/d,疗程6周。结果治疗6周后,安非他酮组和氟西汀组的HAMD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75±6.66)、(11.91±5.43)(P=0.843);有效率分别为69.2%、74.0%(P=0.432);疾病严重度和总的进步评分(CGI)相比,P=0.295,0.245;治疗该症伴焦虑的HAMA总分减分评价疗效分别为(8.71±6.15)(、8.75±5.57),P=0.952。以上结果提示各项指标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为主要为口干、头昏、恶心。结论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和/(或)伴随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盐酸氟西汀相似,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比较氯丙嗪、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7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服用7种药物之一、病程≤5年稳定期的122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1年的维持治疗,以治疗中断率、中断前治疗时间并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抗精神病药的总体有效性,采用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每间隔3个月评估1次.结果 随访1年,1227例患者中共有541例(44.1%)患者中断治疗.7个药物组间治疗中断率(P=0.283)及中断前治疗时间(P=0.4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5例(40.3%)患者完成1年随访并达到临床痊愈标准,临床痊愈率在7个药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1,P>0.05).7个药物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3%~9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45,P>0.05),但镇静作用(χ2=100.836)、锥体外系不良反应(χ2=68.074)、月经紊乱(χ2=71.295)及体质量增加(χ2=13.527)等不良反应在不同药物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0.05).结论 7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的临床疗效相当,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23.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应用英国Oxford工厂生产的Medilog多导睡眠图记录仪,对9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和正常人对照进行整晚的多导睡眠图记录。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对照中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均较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生率略高(男:女为1:1.13),与正常对照中男性的发生率(1.16:1)较高的趋势有所不同;女性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结论:精神科临床中应注意睡眠呼吸暂停的存在与危害性;不同性别中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具体机制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本文就国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进展做一综述。首次急性发作的治疗;再次急性发作的治疗;维持治疗和难治疗性分裂症的治疗。最后,还列出了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规范程序。  相似文献   
25.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评价二类新药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阳性药氯丙嗪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221例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114例与氯丙嗪组107例.剂量均为200~800mg·d-1,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有效率喹硫平组68.1%,氯丙嗪组69.5%;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活动减少、震颤、扭转痉挛、静坐不能、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喹硫平组显著少于氯丙嗪组(P<0.05).结论国产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6.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的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配偶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45&;#177;6和39&;#177;7,分别明显高于国家常模(t=5.0,2.58,P&;lt;0.01);男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显著高于女患者配偶的得分(t=3.49,P&;lt;0.01),SAS得分两者无差异(t=1.48,P&;gt;0.05);农村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3.59,P&;lt;0.05),而SAS得分两者患者配偶的得分无差异(t=1.52,P&;gt;0.05);在SCSQ得分中。男女患者配偶间及农村城市患者配偶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无明显差异(t=0.78与1.8,P&;gt;0.05);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中,男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女患者配偶得分(t=3.43.P&;lt;0.01)农村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2.43,P&;lt;0.05);相关分析可见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分与抑郁和焦虑得分均呈正相关(t=0.507,P&;lt;0.0l和r=0.215,P&;lt;0.05),积极应对方式分与一般状况及焦虑抑郁等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可导致配偶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尤以男患者配偶和农村患者配偶为重);配偶的情绪影响(尤其是抑郁)会加重其消极应对方式,建议给予其适当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估不同的社区照管模式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4-06在广州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诊断标准确定痴呆患者及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222例,分为综合干预组(n=16)、心理社会干预组(n=29)和对照组(n=177),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对照料者和社区医生进行痴呆卫生宣教,对患者和照料者实施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在心理社会干预的基础上另加药物干预,①改善痴呆症状给予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富马酸奎硫平;③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氟西汀胶囊。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分别采用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结果:各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综合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心理社会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对照组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初次评估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初次评估提高。②综合干预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与心理社会干预组、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值相比,降低更多;综合干预组和心理社会干预组生活质量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值相比,评分升高更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值降低更多。③干预得分与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差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P<0.001);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差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01)。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8.
我们对广州市三个街道12017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框架人群)随机抽样334人进行一系列心理测验和症状评定量表测查,结果报导如下: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广州市海珠区三个街道334人,其中男性115人,年龄69.11±5.94岁,女性219人,年龄67.97±7.20岁。职业构成:科  相似文献   
29.
对氧磷酶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D组与对照组PON1 基因Gln192Arg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按ApoEε4携带状况分层后,各亚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中国广州汉族人群的早老素1(PS1)基因内含子8多态性与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关联分析。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4例迟发性AD患者(AD组)和106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的PS1基因内含子8的多态性,并对AD与PS1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 (1)AD患者组的PSI等位基因1的频率(0.60)高于对照组(0.48),等位基因2的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