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X线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的效果评价及护理。方法:对21例患者行内镜联合X线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及护理。结果:内镜联合X线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可有效解除十二指肠梗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积极主动配合医师操作,术后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病情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消化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37所医院的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27%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数量为1~3条,奥林巴斯品牌最多(72.97%),48.65%的医院内镜中心每日使用探头的患者例数为0~5例;83.78%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内镜超声探头,人员主要以护理员为主(51.35%);清洗方法以"酶洗-擦洗-擦干"为主(89.19%),清洗时间以>1 min为主(62.16%);83.78%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中以邻苯二甲醛(70.27%)和全浸泡消毒(48.65%)为主;消毒时间以≥ 5 min为主(56.76%);27.03%的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21.62%)和过氧乙酸浸泡10 min(10.81%)为主;消毒灭菌后的内镜超声探头主要放置在内镜储存柜(56.76%);78.38%的医院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再次消毒;56.76%的医院从未对消毒后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论 37所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制定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不同溶液预处理后延迟清洗时间对胃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 方法 根据析因设计表, 将预处理清洗液(A因素): 多酶清洗液(A1)、清水(A2); 延迟清洗时间(B因素): 预处理后0 min(B1)、预处理后30 min(B2)、预处理后1 h(B3)、预处理后3 h(B4)两因素全面交叉为8组(A1B1、A1B2、A1B3、A1B4、A2B1、A2B2、A2B3、A2B4)。按照使用胃镜先后顺序,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5—9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使用后的96条胃镜分配至各组, 每组12条胃镜, 于预处理后、清洗前、清洗后和消毒后四个时间点取样, 除A1B1、A2B1组缺少放置时间后清洗前采样外(两组胃镜各采样3次), 其余每组所有胃镜均采样4次, 共计360份标本。在预处理后各延迟清洗时间段采用管腔检测仪观察活检腔道内部情况, 并对胃镜后续再处理流程进行采样, 比较预处理后、清洗前后、消毒后胃镜微生物情况。 结果 多酶清洗液和清水预处理后, 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清洗时间内活检腔道一直处于潮湿状态。A、B两因素在延迟清洗前后、消毒后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B两因素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两种清洗液预处理后胃镜菌落数分布及消毒合格率比较, 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预处理后延迟30 min、1 h、3 h清洗对胃镜清洗消毒质量均没有影响, 在临床工作不可周转的情况下, 应立即清洗, 但当清洗消毒工作量大, 无法及时清洗时, 可有一定的清洗缓冲时间, 以不超过3 h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两种器械对内镜钳子管道表面粗糙度(Ra)及细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 截取等长全新聚四氟乙烯(Teflon)管弯曲固定后,分别使用清洗刷(A组)、活检钳(B组)在不同通过次数下模拟临床操作,检测钳子管道Ra与表面形貌;将铜绿假单胞菌接种于各组Teflon管上,检测表面菌落形成单位与细菌黏附量。结果 无器械通过的Teflon管表面光滑无划痕,随着通过次数增加,表面划痕逐渐密集,以清洗刷更明显。通过次数为0、50、100、200时,A、B两组间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次数为500时,两组间Ra比较,A组>B组(P<0.01)。两组内不同通过次数时的Ra比较,0次与50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0次时的Ra均<100、200、500次的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器械通过的Teflon管表面生物膜分布均匀,随着通过次数增加,A组Teflon管表面生物膜覆盖较为紧密,且可见划痕处黏附的菌落。A、B两组间菌落计数在0、50、100、200次的情况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00次的情况下,A组>B组(P<0.01)。A、B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软式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探讨刮痕对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综合性医院162条再处理后的内镜钳子管道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管腔检测仪观察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并对管腔进行微生物检测,最后将刮痕严重、反复培养不合格的管腔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刮痕内情况。结果 162条内镜的钳子管道中有刮痕的占91.36%(148条),其中黑色刮痕占18.24%(27/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18.52%(5/27);黄色刮痕占6.76%(10/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20.00%(2/10)。将1条刮痕严重、反复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的内镜钳子管道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纵横交错的生物膜。结论 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率高,刮痕为生物膜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影响内镜再处理质量,建议定期使用管腔检测仪检查钳子管道内刮痕情况,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6.
 内镜诊疗操作的侵入性和清洗消毒操作的开放性等特点,使内镜中心已成为气溶胶产生的重点区域,医务人员长期气溶胶暴露后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对消化内镜中心的气溶胶来源、医务人员暴露风险以及防控策略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内镜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保障人体健康提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面罩在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检查中B组采用内镜专用面罩供应纯氧(6-8 L·min^-1),A组采用鼻导管给氧(3-5 L·min^-1),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意识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2组检查过程中低氧血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成功率为100%。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3.3%比33.3%),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除少数病例偶有呛咳、躁动外,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内镜面罩给氧可明显减轻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时SpO2的下降,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液体加温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严重烧伤休克早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每组30例.在休克期间A组采用常温液体(乳酸林格液、代血浆、5%葡萄糖等)输入抗休克治疗:B组采用输液加温器将液体加热并维持至38~39℃进行输入抗休克治疗.输液8h后观察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尿量、休克指数、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及血气分析(pH、PO2、PCO2、BE)等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精神、神志、肢端皮温等一般情况在治疗后均有好转.A组:抗休克8h后平均尿量为(0.96±0.05) mL· kg-1·h-1;休克指数<1.0者21例(70.00%),1.0~1.5者9例(30.00%);BE正常7例(30.00%),血流黏度为(1.56±0.12)mPa·s-1.B组:抗休克8h后平均尿量为(1.33±0.07)mL· kg-1·h-1,休克指数<1.0者28例(90.00%),1.0~1.5者2例(10.00%);BE正常18例(60.00%),血液黏度(1.71±0.17)mPa·s-1.B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均P<0.05).结论 液体加温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能取得较好的辅助抗休克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胃镜胰腺感染包裹性坏死清创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策略.方法 分析22例胰腺感染包裹性坏死患者经皮胃镜下行胰腺感染包裹性坏死清创术的围手术期和术中相关护理管理策略.结果 本组患者中1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4例患者术中肉芽组织有少量渗血,经盐水反复冲洗及热活检钳止血后渗血停止;6例患者经1次彻底清创后CT提示坏死组织消失,感染控制,痊愈出院,13例患者经数次(2~4次)清创后CT提示坏死组织明显吸收缩小,感染控制,病情好转出院,2例患者经1次清创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经1次清创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经内镜胰腺感染包裹性坏死清创术治疗胰腺感染包裹性坏死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低于外科清创术的治疗方法,其成功的关键与周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后精心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研究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槽灌注循环管路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为提高其清洗消毒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技术,对江西省部分医院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槽灌注循环管路细菌生长情况进行定量检测与菌种分布调查。结果 56家医院共采集504份标本,其中98份检测细菌阳性,阳性率为19.44%,其中不可拆循环管路阳性率达57.14%。经过分离鉴定,检出细菌25种10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为48.00%。结论 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槽灌注循环管路中不可拆卸管路的细菌阳性率最高,检出细菌种类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提示应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