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4篇
内科学   315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1063篇
预防医学   50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16篇
  5篇
中国医学   537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助产士与准父亲导乐陪产共建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入医院产科待产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3月入院)与试验组(2019年4月—2019年6月入院)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接受助产士与准父亲导乐陪产共建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产时疼痛评分、总产程耗时、产后24 h出血量、自然分娩率、产后舒适度评分、分娩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率。结果:试验组初产妇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产时疼痛评分、总产程耗时、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产后舒适度评分与分娩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助产士与准父亲导乐陪产共建模式对初产妇施加干预,可明显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产时疼痛、推进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提升产后舒适感,深受初产妇认可。  相似文献   
102.
1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世界上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医院管理和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问题,医院感染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医院感染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管理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现状进行综述,为预防医院感染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TIO)临床及病例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1例TIO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全身骨痛、病理性骨折、血磷减少、尿磷增高,骨质疏松,人院后经鼻窦CT检查诊断左侧鼻腔内血管瘤可能性大,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报告证实为血管球周皮细胞瘤,术后3天复查血磷开始升高,尿磷下降,术后1个月血磷正常,患者全身疼痛改善,双下肢乏力缓解,活动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结论 对表现为乏力、骨痛、低血磷、高尿磷,骨质疏松或多发性骨折患者,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有占位或肿瘤时,应首先考虑TIO。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比较新的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筛选标记基因和经典CIMP筛选标记基因在CIMP肺癌筛选中的作用,并分析CIMP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科5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DNA,进行甲基化转换后,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对新的CIMP筛选标记基因(SHISA3、CTSL1、C1ORF103和TMEM200B)和经典的CIMP筛选标记基因(CACNA1G、IGF2、NEUROG1、RUNX3)的启动子CpG岛区域进行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甲基化状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发生明显的甲基化,所研究的8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4).其中RUNX3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及功能状态(PS)评分有关(P值分别为0.017、0.018).年龄>60岁的肺癌患者甲基化率高于≤60岁者(P=0.031).吸烟对CTSL1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也很大(P=0.018).结论 CpG岛甲基化表型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新的和经典的甲基化基因组合在CIMP肺癌筛选上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筛选太白洋参中化学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以太白洋参中桃叶珊瑚苷相对含量为评判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温度等因素对太白洋参中桃叶珊瑚苷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用水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90 min的效果最好。用乙醇提取: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120 min的效果最好。结论经综合分析提取最佳工艺为乙醇醇浓度60%,溶媒用量为6倍,回流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2次。该研究方法综合中药化学整体特征,为提取工艺评价方法提供借鉴。太白洋参中桃叶珊瑚苷提取工艺的优化,为太白洋参中桃叶珊瑚苷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经皮肾顺行途径高压球囊扩张处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从2003—2013年行经皮肾镜的患者225例,术中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4~61岁。22例患者既往有开放手术病史,6例患者有腔镜手术病史。患侧肾脏结石大小不等,均合并积水,其中肾盂积水>5 cm者5例、2~5 cm积水17例,<2 cm积水6例。术中先行PCNL术,最后根据顺行尿路造影的情况,采用顺行高压球囊予以狭窄段扩张。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放病例。其中5例因结石较复杂行双通道进行碎石取石,术中顺行造影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段均<1.5 cm,无闭锁患者,狭窄段斑马导丝均可通过,手术时间55~169 min,平均109 min。术中留置2条双“J”管23例,5例置入1条双“J”管。术后1例第4天肾脏出血,保守无效后选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痊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手术后随访6~32个月,失访1例,肾积水明显减少23例;肾积水无明显变化2例,再狭窄2例,总治愈率为25/28(89.28%)。结论经皮肾镜术中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拟先行处理肾结石,后根据狭窄段情况行狭窄段扩张,高压球囊扩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中国肺血管扩张药物上市后第Ⅰ大类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750例确诊的第Ⅰ大类P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心导管检查等,平均随访(2.3±1.7)年,评价第Ⅰ大类PAH的治疗及预后,对比分析中国靶向肺血管扩张药上市前后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第Ⅰ大类PAH患者平均确诊年龄(30.39±17.54)岁,女性占65.6%。心功能Ⅲ或Ⅳ级29.2%,6MWD(422±96)米。第Ⅰ大类PAH中IPAH 12.4%、HPAH 0.7%、CTD-PAH 4.8%,portalHT-PAH 0.5%、CHD-PAH 81.6%。不同亚类PAH性别(c2=24.551,P<0.05)、年龄(F=3.973,P=0.003)、BMI(F=11.005,P<0.05)、6MWD(F=2.537,P=0.041)、SPO2(F=4.129,P=0.003)、尿酸(F=7.654,P<0.05)、总胆红素(F=3.737,P=0.005)、SvO2(F=3.298,P=0.011)、PVRI(F=11.132,P<0.05)、心排指数(F=3.506,P=0.008)、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F=14.9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数据 。PAH中仅基础治疗16.3%,心功能Ⅲ~Ⅳ级联合应用两种肺血管扩张药51.6%。平均随访时间为(2.3±1.7)年,终点事件135例,其中死亡30例。IPAH、HPAH、CTD-PAH、CHD-PAH死亡者分别占8.6%、60.0%、11.1%、2.5%。PAH第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96.0%,较非靶向药物治疗时期分别提高30.8%、57.1%。结论 靶向治疗时代我国第Ⅰ大类PAH患者早期生存率较前改善。低龄患者药物选择种类少,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需提高标准靶向治疗率。  相似文献   
109.
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增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存在肺循环障碍与右心高负荷,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PAH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远期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PAH在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8年[3]。其中右心室功能(RVF)在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PAH)中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4]。因此了解PAH发展过程中肺循环及右心室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