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13~30岁,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采用这种改良术式,其中8例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手术疗效:下睑赘皮及倒睫是否完全矫正,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并发症出现及是否复发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其中8例(57%)术中发现眶隔附着点较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中发现解剖特点为:所有患者均有下睑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向睑缘部堆积,10例睑缘部眼轮匝肌肥厚,8例眶隔附着点较高.术后27眼(96%)完全矫正,1眼(4%)残留轻度下睑赘皮.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下睑赘皮的有效方法,对于眶隔附着点较高者,需同时行眶隔整复术.  相似文献   
352.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50例(50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进行分析.术中获取玻璃体标本,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术中获取的玻璃体标本进行VEGF含量的定量检测,并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VEGF的表达情况.平均随访9个月(6~26个月).用成组t检验比较PDR组和正常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差异,以及硅油填充组与非硅油填充组VEGF含量差异.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PDR进展组、稳定组和好转组玻璃体VEGF含量有无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玻璃体VEGF含量对PDR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592.4801±587.4267)ng/L,正常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131.3022±26.9192)ng/L.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高于对照组(t=3.2315,P<0.05).术后PDR进展有10只眼(20%),稳定10只眼(20%),好转30只眼(60%).PDR进展组玻璃体VEGF含量显著高于PDR稳定和好转组(q=-3.3187,-4.0843;P<0.05).术前未接受视网膜光凝组玻璃体VEGF含量显著高于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或局部视网膜光凝组(q=-4.2187,-3.9672;P<0.05).结论玻璃体VEGF表达与PDR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术后PDR稳定或好转者玻璃体VEGF水平呈相对低表达.(中华眼科杂志,2009,45:206-209)  相似文献   
353.
目的 应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 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3、5、7、9、14、28d处死,以Trizol法提取新鲜视网膜组织的总RNA,以Oligo (dt) 18 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 并进行扩增,以T/A克隆法将纯化的目的 片断与T/A克隆载体(pTZ57R/T)连接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入E.coli DH5α.采用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经蓝白斑筛选、酶切、测序鉴定后,根据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靶基因mRNA的含量,并以靶基因和内参GAPDH 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靶基因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 由pTZ57R/T与目的 基因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可靠.P53和bax均在视神经损伤后3d mRNA表达明显增加,5d时达到高峰,7d后开始下降;伤后5d caspase 3 mRNA表达明显增加,9d时达到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三者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凋亡基因P53、bax和caspase 3在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4.
总结了80例症状性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排便护理以及尿潴留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 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56.
黄斑裂孔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颜华  Leland  Dhurj 《眼科新进展》1998,18(2):74-76
目的:评价转移生长因子(TGFb)、自体血清、或无眼内填充物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成功率。 方法对44例50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后部玻璃体脱离治疗黄斑裂孔。15只眼术中用TGFb,其中包括 3 只眼初次手术失败,20只眼用自体血清,15只眼术中无任何填充物。 结果50只眼中35只眼(70%)黄斑裂孔手术成功,其中 TGFb组 15只眼(100%),自体血清组11只眼(55%),无填充物组 9只眼(60%)手术成功(P<0.05)。 TGFb组术后视力均提高(P<0. 05)。术后并发症包括晶体核硬化 (11只眼, 22%),视网膜脱离(2 只眼,4%),眼压高于 4. 00kPa并持续1wk以上(7 只眼, 14%),自体血清组有 1例术后1wk发生感染性眼内支。 结论TGFb对治疗黄斑裂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57.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视网膜前膜,术后发生视野缺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所有病人于术后2个月后接受Goldmann视野检查,术前影响视野的疾病如青光眼不包括在本研究中。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术前术后视力、手术过程,以及术前术后眼压。结果:在48例病人50只眼中,共9只眼(18%)术后发生视野缺损,其中黄斑裂孔组21只眼中有4只眼(19%),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组13只眼中有5只眼(38%),视网膜前膜组16只眼术后均无视野缺损(p<0.05);视野损害与年龄及术前术后眼压无关。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野缺损多发生在术中有气液交换的病例,气液交换过程中,在吸除视神经表面液体时,器械对视神经损伤是导致视野受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58.
今年6月6日是第10届全国爱眼日,自爱眼日开展以来,我国对治疗眼病及预防保健工作更加重视,眼病治疗方法有了较快发展。值此爱眼日之际,本刊特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专家们撰写此组文章,以便指导读者正确认识并积极治疗眼病,爱护我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359.
目前,健康保险已开始进入我国医疗市场。各地正广泛进行试点,保健保险的发展形势方兴未艾。但是,健康保险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正在探索的卫生保健制度,还很不完善。尤其在对承保机构应收取的保险费的测算方法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设计、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以测算“母子健康保险”的保险费,以供参考讨论。一、测算方法的理论基础由于在同一人群中一定的患病和死亡概率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村民一旦入保,保险机构就将承担由这一患病和死亡概率所引起  相似文献   
360.
颜华  徐世文 《眼科新进展》1996,16(3):137-14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机制初步探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颜华,张福昆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徐世文,潘菊芬可溶性视网膜抗原(S-Ag)近年来关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进展较快,但主要侧重于证明视网膜下液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