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国产脑复康对神经外科昏迷病人意识恢复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1981年12月~1982年12月,应用国产脑复康治疗神经外科昏迷病人,结果表明该药有促进意识恢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78例病人为我所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所有病人在伤后或麻醉后(6小时以上)持续意识不清,即不能在口令下自然张眼、活动肢体,以及无自发语言或呓语。病人分三组:(1)一般治疗组27例,计脑瘤  相似文献   
12.
脑脓肿早期的准确诊断及治疗较困难。自应用CT后,脑脓肿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现将我们在1979年12月~1983年7月收治的33例脑脓肿作一分析。并与我们1960年1月~1977年4月收治的288例脑脓肿资料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寻找一种途径.方法采用开颅手术及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结果本组共36例,存活28例,死亡8例.随访6~18个月,其中康复10例,一侧肢体偏瘫18例,运动性失语3例,无植物生存状态.结论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例手术证实的垂体脓肿。垂体脓肿极为罕见,据所查文献,国外报告58例,国内报道7例。现就本文2例结合文献对垂体脓肿的感染途径,放射学检查,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法作一讨论。 病例报告 例1 女,49岁。1982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1974年3月开始发作性头痛、呕吐、发热,体温最高达40.5℃,平均每隔15~30天发病1次,历时半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与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患者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观察组的颅内压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20.97%低于对照组的39.5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的MMSE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9例(62.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例(43.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较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尽早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电针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电针组42例,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电针治疗,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30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电针治疗。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电针组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早期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可调压式分流泵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后脑积水31例.手术前,根据腰穿测压或CT、MRI将分流泵压力进行预调.术后根据病人的症状将分流泵压力做相应调整.发现其治疗方法从功能学和影像学上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4例P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采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症状问卷评分量表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8.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PCS,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寻找一种途径。方法 采用开颅手术及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结果 本组共36例,存活28例,死亡8例、随访6~18个月,其中康复10例,一侧肢体偏瘫18例,运动性失语3例,无植物生存状态。结论 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报道例1:男性,54岁.因行走不稳,头晕5年,加剧1年人院。检查:双眼水平、垂直震颤,行走不稳,轻度共济失调,双下肢肌力4级。头颅MRI示枢椎齿状突向后向上突出,颈髓与延髓明显成角.小脑扁桃体下缘突致枕骨大孔。诊断颅底凹陷,*hiaris畸形。全麻下行后颅减压术,经过顺利。术后8/l’时,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SaOZ下降至80%-82%,说话较费力,双下肢肌力l-2级。给予气管切开,以呼吸机辅助呼吸,随访9个月,至今仍有呛咳,呼吸较费力,双下肢肌力2级。例2:女性,49岁,因行走不稳,双上肢麻木2年余人院。检查:行走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