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温州卒中登记库为基础,前瞻性连续登记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发病到入院时间<24h,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脑桥出血的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生存状态。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41例,男性27例(65.9%),女性14例(34.2%)。截止随方终止时,死亡患者共25例,总病死率为61.0%,中位生存时间为(80.0±54.4) d(95% CI0~186.64)。不同部位的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1年病死率比较,被盖型(2/11)与基底型(16/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800,P=0.003),被盖型(2/11)与混合型(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7,P=0.003)。1年生存组平均血肿体积为(3.043±1.718) ml,死亡组平均血肿体积为(5.984±2.707) ml,两组相比,t=3.661,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1年死亡的主要冈素有:血肿部位(RR =2.428,95% CI1.055 ~5.587),血肿体积(RR= 1.283,95%CI1.044- 1.577),入院时GCS 评分(RR= 3.389,95%CI 1.177~9.756)。结论 原发性脑桥出血患者血肿位于脑桥被盖部、血肿体积<4 ml、入院时GCS评分>8分时1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血脂水平与其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59例,经病因学分型后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n=310)和非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n=149),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不同病因分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高,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0.018,0.015)。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0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05~0.897)。结论 较高的HDL-C水平是非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建立可靠的Lewis大鼠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Lewis大鼠脚垫皮下注射豚鼠全脊髓匀浆(spinal cords homogenate of guinea pigs, GPSCH)和含有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 BCG) 10mg/ml的完全福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诱导EAE,从临床症状评分、光镜、电镜下病理学改变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Lewis大鼠EAE的发病率为9/10,潜伏期为12.6±1.01天.百日咳疫苗(bordetella pertussis vaccine, BPV)可提高EAE的发病率,缩短EAE的潜伏期(P<0.05),加重其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P<0.05).结论 GPSCH和CFA免疫Lewis大鼠建立的EAE是成功可靠的;BPV对EAE有显著的促发作用,可诱导形成超急性EAE.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各病因学亚型的发病时间规律。方法 :记录发病7天之内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发病状态,并于患者出院时进行TOAST病因学分型。以3小时为一个时间段共分为8个时间段,统计各亚型各时间段在剔除睡眠中发病的患者前后的发病例数,对各亚型的发病时间分布进行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结果 :剔除睡眠中发病的患者前,LAA、CE、SUD三型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χ2分别为18.69、38.67、25.92,P均<0.01,发病频率最高时间段依次为:06:00~09:00和18:00~21:00、09:00~12:00和18:00~21:00、06:00~09:00和18:00~21:00;SAD型χ2为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睡眠中发病的患者后,LAA和CE型χ2分别为33.01、31.60,P均<0.01,发病频率最高时间段依次为:06:00~09:00和15:00~18:00、09:00~12:00和18:00~21:00;SAD和SUD型χ2为31.60、78.64,P均<0.01,发病频率最高时间段依次为:09:00~12:00和06:00~09:00。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四种病因学亚型发病时间均存在昼夜节律;LAA和CE型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双峰,SAD和SUD型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单峰。  相似文献   
3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21 d"于2009年6月1日收住我科.患者入院前21 d下午6点左右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欠清,于次日至我院门诊,头颅MRI(2009年6月4日)示"右侧丘脑血肿,右侧额叶新鲜梗死、右额顶叶陈旧性梗死灶"(图1~3),诊断"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收入院.  相似文献   
36.
我国神经疾病防治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现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我国神经疾病防治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对我国可能刊登上述RCT的6种中文杂志进行人工查阅并根据国际标准对其RCT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查阅杂志314期,共含文章11527篇,检索出并分析RCT报告78篇。结论我国神经疾病防治性研究RCT的数量与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更多地开展高质量RCT研究对于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21 d"于2009年6月1日收住我科.患者入院前21 d下午6点左右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欠清,于次日至我院门诊,头颅MRI(2009年6月4日)示"右侧丘脑血肿,右侧额叶新鲜梗死、右额顶叶陈旧性梗死灶"(图1~3),诊断"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收入院.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咪唑克生(Ida)对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豚鼠脊髓匀浆加完全福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观察Ida 0.5、1.5和4.5mg&#183;kg^-1剂量组对大鼠的EAE发病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应用苏木精-伊红和Kluver & Barrera髓鞘染色方法观察大鼠CNS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CNS内MCP-1、MIP-1α表达的变化。结果:Ida 1.5和4.5mg&#183;kg^-1组的EAE发病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Ida3个不同剂量Ida干预组的CNS内MCP-1、MIP-1α的表达呈现不同程度地减少。结论:不同剂量的Ida能改善EAE,以1.5和4.5mg&#183;kg^-1组的效果更显著。推测可能与咪唑啉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57例RA继发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4例,女43例;年龄46~79岁(61.8±12.4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5~36.8年(17.5±3.7年),诊断RA后出现上颈椎相关症状时间为1.5~19.4年(8.9±2.4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颈部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3例,C级12例,D级20例,E级22例;JOA评分4~14分(8.7±1.8分),VAS 4~10分(7.4±1.5分)。寰椎前向脱位44例,其中寰齿前间距(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10mm者8例;寰椎后向脱位9例;寰椎前后向脱位4例。6例合并下颈椎不稳,10例合并枕颈部其他畸形。13例枕寰关节先天性融合及骨性融合无枕寰关节活动度者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A组);44例有枕寰关节活动度的患者采用寰枢椎融合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16例寰枢椎脱位牵引不能复位的患者先行前路经下颌下寰枢椎关节松解术再一期后路行寰枢椎融合术治疗(B组),28例寰枢椎脱位牵引能复位的患者直接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定期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观察寰枢椎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18.2±13.5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190.5±42.8ml);B组手术时间180~240min(221.4±20.3min),术中出血量100~260ml(157.3±36.1ml);C组手术时间100~130min(109.4±12.1min),术中出血量100~200ml(124.1±32.7ml)。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复查颈椎CT及MRI显示寰枢椎序列重建满意,齿状突区域脑脊液线清晰,脊髓无压迫,术后AADI为2~3mm(2.4±0.4m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84个月(34.4±10.3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2例ASIA分级B级患者恢复至C级,C级患者6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9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患者无变化;JOA评分改善至10~17分(14.6±3.5分),VAS评分降至1~5分(3.6±1.4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患者植骨块发生自发性部分吸收,随访1年半时植骨块吸收停止并部分融合,未再次行植骨术;其余患者植骨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寰枢椎再脱位、失稳现象。结论:RA累及上颈椎时会造成寰枢椎脱位导致脊髓受压,依据枕寰关节活动度情况采用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0.
发生于肩胛骨的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如下. 男, 5岁.因拍片发现左肩胛骨病变1个月收住.患者患枕骨肿块1年,外院枕骨CT、MRI示枕骨局灶性溶骨性病变,并周围软组织增生反应,术前常规拍胸片发现左侧肩胛骨溶骨性病变,行枕骨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表皮样囊肿,恢复良好.为继续治疗肩胛骨病变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