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23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慢性移植肾失功能(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对移植肾组织标本和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糖原(PAS)和马松三色(Masson)染色检查分析,观察两组肾功能?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检测两组肾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进一步以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体外研究对象,以TGF-β1(5 ng/ml)作用0~72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AD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AS和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C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CAD组中CD34阳性表达率降低而α-SMA及TGF-β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CAD组中部分肾小球和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α-SMA双重染色阳性?体外研究显示,TGF-β1作用于HUVECs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D34表达逐渐降低而α-SMA表达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在TGF-β1介导下通过发生EndMT现象进而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元月至1986年11月,笔者用自拟“面瘫方”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25例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7~45岁者18例,46~55岁者7例;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10天。治疗方法该方由桂校10克白芍10克川芎9克当归12克僵蚕15克制南星8克全蝎5克防风9克甘草5克等药物组成,小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0PN)靶向干扰对环孢素A(CsA)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向间充质转变的影响.方法 NRK52E细胞按以下方法随机分组:(1)空白对照(A)组;(2)4.2 μmol/L CsA(B)组;(3)0PN shRNA表达载体转染+4.2 μmol/L CsA(C)组;(4)阴性对照shRNA表达载体转染+4.2 μmo1/L CsA(D)组.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m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OP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B组相比,C组细胞形态学得到明显改善.B组细胞E-cad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组,而α-SMA、OP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C组细胞E-cad蛋白的表达高于B组,而α-SMA、OPN蛋白表达则低于B组(P<0.05).结论 OPN的靶向干扰可以减轻CsA诱导的NRK52E细胞由上皮向间充质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转换成含西罗莫司的四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维持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移植术,并在术后早期由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转换为含西罗莫司在内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61例,对换方案前后受者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尿蛋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换方案后随访1年,受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5);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较转换前升高(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丙氨酸转氨酶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钾及血钙水平较转换前有差异(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钠水平在转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方案前后受者尿蛋白阴性比率有变化(转换前为44.26 %,转换1年后为81.97 %)。此外,换方案后随访1年内受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肺部感染24.59 %,BK病毒(BKV)感染4.92 %,移植肾动脉狭窄3.28 %,急性排斥反应6.56 %。结论在受者肾移植术后早期转换为含西罗莫司的四联低剂量免疫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同种大鼠肾移植中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以及延长受鼠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和培养其MSC.以Wistar 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建立同种大鼠肾移植模型.根据受鼠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MSC组、高剂量MSC组、CsA组及对照组,低剂量MSC组和高剂量MSC组于移植前后分别多次输注1×106个和t×107个供者MSC,CsA组于术后2d开始腹腔内注入CsA 0.5 mg·kg-1 ·d-1,以腹腔内注射PBS作为对照.移植后,比较各组受鼠的存活时间,观察各组移植肾功能及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低剂量MSC组、高剂量MSC组、CsA组及对照组受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1.7±7.2)d、(31.2±14.3)d、(34.9±15.7)d及(9.0±2.3)d;低剂量MSC组、高剂量MSC组和CsA组存活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而低剂量MSC组存活时间明显短于高剂量MSC组和CsA组(P<0.05).术后第4天,高剂量MSC组和CsA组移植肾组织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对照组移植肾组织则表现出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出现广泛间质性浸润,肾小管炎症和片状坏死、出血,肾小球炎症浸润严重;而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MSC组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表现则要明显减轻.结论 同种肾移植大鼠输注供者MSC后,可以达到有效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可明显延长大鼠的存活时间,呈MSC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汪某某,男,33岁。因发热半月,尿血10天,于1987年10月2日住传染科,住院号:6234。患者半月前起病,发热,体温持续在39~40℃在右,疑为伤寒、疟疾,在当地医院服氯喹及伯氨喹啉治疗,药后第3天出现尿血,继而出现进行性贫血,因病情加重于10月2日转送我院传染科治疗。住院体查:体温39.2℃,血压88/55毫米汞柱,呈急重病容,表情淡漠,巩膜轻度黄染,重度贫血貌,心率95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二级收缩期染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呈棕色,蛋白(++);尿隐血(+++),尿胆元(+),胆红质(+);血常规:红细胞150万/立方毫米,血色素4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33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2000年1月20日在本院行肾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术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2005年1月14日受者因血肌酐(Cr)升高伴有低热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8℃;触诊移植肾肿大,质地偏硬;血Cr255μmol/L,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6.3×109/L,淋巴细胞0.148。行移植肾B型超声波检查示:移植肾大小为13cm×7cm×7.3cm,移植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RI)>0.7,移植肾内可见6.5cm×6.2cm的稍强回声团,边界清,内部血流不丰富,考虑为移植肾肿瘤。行CT水平扫描+增强示:移植肾体积增大,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亲属活体供者供肾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102名供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及评估,其中男性32名,女性70名,供肾时年龄为34~62岁,平均为51.7岁.采用腹腔镜切取供肾74例,开放手术切取供肾28例;其中取左肾90例,取右肾12例.术后对供者进行长期随访,收集术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的随访检测资料,检测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为3~99个月,平均37.85个月,供者均健在.供肾术后早期供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但分别在术后1周和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供者的血清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但未超出正常范围;除术后第1天供者的血清BUN水平较术前有所升高外(P<0.05),其他随访时间血清BUN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供者的GFR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术后2周开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术后3个月时的增幅最大;术后各随访时间均未检测出尿蛋白定性呈阳性的供者.结论 活体供肾后,供者的血清Cr水平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超出正常范围,GFR呈代偿性增高,活体供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背景:前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肾移植前或移植后注射4次1×10~7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诱导免疫耐受,延长移植物的生存时间,但是效果明显弱于环孢素A.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通过调整间充质干细胞的给予次数,并比较不同剂量的效果,进一步确定具体给药方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8-03/12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以雄性Wistar大鼠为供体,雄性Lewis大鼠为受体,共35对,建立肾移植模型.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由3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内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建模后,采用抽签法将受体随机分为4组:低、高剂量间充质干细胞组(n=10,11),于开放血流前1周及开放血流时分别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1×10~6,1×10~7,此后1次/d,持续2周:环孢素A组(n=8),移植后2 d腹腔注射经PBS液稀释的环孢索A,0.5 mg/(kg·d),1次/d至死亡;无治疗对照组(n=6),移植后直接腹腔内注射PBS液,1次/d至死亡.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第3,5,10,15,25,40天观察血清肌酐水平,移植后第4天各组中随机抽取2只受观察移植肾组织学改变,同时记录移植受体大鼠生存期.结果:受体大鼠35只均成功建立模型进入结果分析.与环孢素A相比,使用1×10~7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受体大鼠生存期有类似的延长作用.1×10~6间充质干细胞延长受体存活时间作用明显减弱.不同剂量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后第5天肌酐水平较无治疗组及环孢素A治疗组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高剂量间充质干细胞及环孢素A组移植肾间质浸润较其他组有明显改善,绝大多数肾小球及动脉均无特殊改变.无治疗对照组表现出典型的严重急性排斥反应,低剂量间充质干细胞组表现出的排斥反应明显缓和.结论:移植前及移植中给予2剂后,在移植后2周内每日给予1×10~7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达到有效地免疫调节作用,保护移植后早期移植物功能,延长动物的生存期,作用与环孢素A类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