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在血管转基因方面的实验方法和治疗意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尤其对在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系统的基因表达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第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11月 7~ 10日在湖北武昌召开 ,会议由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新德主持并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 2 8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4 0 8名 ,列席代表 2 0 0余名 ,大会共收到论文 90 0余篇 ,入选论文 62 9篇 ,其中大会发言有 3 6篇 ,分组发言 3 18篇。会议期间邀请了国内著名神经病学和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专家作了 8个专题报告和学组总结报告。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神经疾病治疗相关的卫星会议五场。 11月 8日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海宁主持下 ,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在血管转基因方面的实验方法和治疗意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尤其对在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系统的基因表达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第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于2000年11月7~10日在湖北武昌召开,会议由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新德主持并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408名,列席代表200余名,大会共收到论文900余篇,入选论文629篇,其中大会发言有36篇,分组发言318篇.会议期间邀请了国内著名神经病学和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的专家作了8个专题报告和学组总结报告.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神经疾病治疗相关的卫星会议五场.11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海宁主持下,进行了换届选举,成立了第二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选举陈清棠任主任委员,朱克、王纪佐、吕传真和陆雪芬任副主任委员,王新德任名誉主任委员,学会常务委员共15名.整个会议期间学术气氛浓厚,大会和分组讨论热烈,现就一些有代表性学术研讨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分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心脑血管危险事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血压心脑血管危险事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本文对 8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 5年随访 ,结果显示脑卒中为其首要伴随事件 (发病率 14.6 9% ) ,高于心脏事件发生率( 12 .98% )。同时分别将其与 7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血清胰岛素、血糖等比较 ,均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心、脑事件伴随组病人中胰岛素相对抵抗占 10 .15 % ,高血压组病人中胰岛素相对抵抗占 4.0 1% ,而正常对照组则胰岛素相对敏感。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为高血压乃至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 ,有利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跨膜型、跨膜稳定型肿瘤坏死因子-α(TM-TNF-α,TM-TNF-αm)的基因表达对脑恶性胶质瘤的影响是否与细胞凋亡有关,应用了基因重组、细胞培养、凋亡检测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通过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染、表达TNF-α基因,在体外观察了TNF-α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M-TNF-α组和TM-TNF-αm组中Bcl-2免疫反应阳性肿瘤细胞的数量、胞体截面积、周长、平均光密度皆明显减少;Bax免疫反应阳性肿瘤细胞的数量、平均光密度皆明显增加。同时还发现跨膜稳定型TNF-α的杀瘤效果较跨膜型TNF-α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TNF-α可增加肿瘤细胞内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使Bax与抑癌基因Bcl-2的比例失调,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脑血流的阻断将引起神经元的一系列变化并最终导致其衰竭、死亡。研究表明,在此情况下,一些神经元通过一系列生化的活动选择了自杀,即功能意义上表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或形态上表现为凋亡(AP),而同时一些胞外(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和钙离子等)和胞内(...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86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时机,结果显示:再出血以青壮年多见,多发生在首次出血后10天内,病死率为66.28%。再出血可能与纤溶亢进,颅内压增高及血管内压改变,血管痉挛和血小反聚集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治疗以抗纤溶,早期手术为优选方法,是预防和阻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