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和总结器官簇移植术后的监护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患者施行了上腹部器官簇移植,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胰腺癌肝转移3例,肝癌胰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切除的脏器包括全胃、肝脏、胰腺、脾脏、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移植器官簇包括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术后对患者的呼吸、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进行了监测和维护;对凝血功能状况定时监测并进行调整;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进行监测;采用施他宁预防胰腺炎;采用加强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对术后感染进行预防。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h清醒,8~14h撤除呼吸机;术后第3~7天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开始正常康复治疗。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素总量(TB)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C-肽、血淀粉酶、血清胰岛素水平在术后1~2周内达到正常范围,无胰腺炎发生;未发生排斥反应,无出血和血栓形成。结论严密监测及有预见性的处理器官簇移植术后发生的诸多问题是使患者顺利恢复、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应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营养支持的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中术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15例(1.2%),确诊后给予禁食、腹腔引流、抗感染、手术和营养支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其中营养支持采用三阶梯热量递减方案。第一阶:禁食状态下使用全营养混合液提供患者每日所需热量。总热量为167~209kJ.kg-1.d-1,其中蛋白质为1.3~1.95g.kg-1.d-1,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55%,脂肪占总热量的30%~35%,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热量比约为2:1。第二阶:经口进食流质后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所给肠外营养的总热量减为125~146kJ.kg-1.d-1,蛋白质为1.0~1.2g.kg-1.d-1;碳水化合物、脂肪所占总热量的比例维持不变。第三阶: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继续给予口服肠内营养素(瑞素)500mL/d,持续5~7d。结果 8例康复出院,随访12~48个月,无胃肠道漏再发;感染较重的7例(46.6%)综合治疗后仍死亡。结论肝移植后近期并发胃肠道漏的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三阶梯热量递减营养支持方案对治愈胃肠道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8%~47%,其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占整个神经系统并发症的50%。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4年11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487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脑血管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亲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方法实施1例母亲为供体的小肠移植。通过内镜与病理检查对移植小肠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移植手术过程顺利,受体生命体征稳定。术后第37天内镜和活检病理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第65天活检病理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经激素冲击、OKT3抗排斥治疗,结合抗病毒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至发稿时已存活18个月。结论小肠移植患者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加强监护和采用内镜活检及病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隐匿的病情,控制病情,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中供者器官切取手术方法的特点与技巧进行总结,观察器官移植后移植物的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DCD供者器官切取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切取供者器官.结果 26例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 min(1~10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27min(20~45min).共获得供肝22个,供肾44个,上腹部多器官(包括肝脏、胰腺和十二指肠)2个;所获取器官进行肝移植24例(其中2例供肝进行劈离式肝移植供给4例受者),肾移植42例(其中2例供者的双肾进行双肾移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2例.所有移植手术均顺利,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等并发症.结论 在DCD器官切取手术中,上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法和肝肾分别切取法的手术步骤简捷、安全可靠,要求术者掌握熟练的外科技巧,动作迅速准确,能最大限度减少供者器官的热缺血时间,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供者器官.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 5例供体器官簇的获取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道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供体器官簇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取自供体的髂内、外动脉预先行端端吻合,再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单口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受体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 5例患者移植术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均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出现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目前,除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4例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现均已存活达6个月.结论 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适当的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多脏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原位肝移植术中移植肝复流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livertrans plantation ,OLTx)已经成为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其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 ,手术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病肝切除期、无肝期及新肝期。许多学者注意到 ,移植肝复流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包括体循环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和心排出量升高等 ,称之为复流后综合征 (post reperfusionsyndrome,PRS)。本文将综述这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一、PRS的定义及发生率早在 1987年 ,Aggarwal等〔1〕 就指出OLTx 术中移植肝复流后常会发生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院1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病例,其抗排斥方案为:两剂量赛呢哌方案诱导,联合使用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抗排斥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肝、十二指肠、胰腺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有排斥反应。结论:使用赛呢哌诱导,联合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测C57BL/6J小鼠肝脏的解剖及建立70%、90%标准肝部分切除模型。方法60只成年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3组。A组小鼠称量体质量、全肝质量及各肝叶质量,计算全肝质量/体质量比、70%和90%肝比例。采用直视下分步单纯丝线结扎肝脏解剖功能单位后再切除肝叶的方法,B组行70%肝切除;C组行90%肝切除。观察术后动物生存情况。结果小鼠全肝质量为(1.325±0.029)g,体质量为(26.5±1.14)g,左外侧叶质量为(0.433±0.041)g,中叶为(0.411±0.035)g,右前叶为(0.140±0.011)g,右后叶为(0.175±0.015)g,尾状叶为(0.099±0.006)g,全肝质量/体质量比为(4.92±0.13)%。肝左外侧叶与中叶之和约占全肝比重的70%;仅剩余尾状叶则切除肝比重约为90%。B组和c组手术成功率为100%,B组术后1周动物存活率为100%,C组术后1d存活率为30%(6/20),2d存活率为0。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小鼠各肝叶比例。采用直视下分步单纯丝线结扎肝脏解剖功能单位后再切除肝叶的方法,极易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70%和90%标准肝部分切除模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围手术营养支持疗法的合理方案。方法我中心自2004年5月至2010年9月共实施了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行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进行器官簇移植,5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后行器官簇移植。对这1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术前经口进食辅以口服营养液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先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后转为肠外联合肠内营养,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观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营养状况、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现肠瘘,经TPN营养支持,2例死于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痊愈;其余7例患者均顺利由TPN过渡至EN,营养状况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4个月。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对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成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