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成人成肌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从成人正常颞肌分离培养成肌细胞,体外诱导成神经前体细胞。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并分组:A组移植肌源性神经前体细胞,B组移植成肌细胞,C组为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7 d后进行细胞移植。采用肢体放置和感觉刺激试验在细胞移植前1 d和移植后1、2、3、4周对大鼠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半乳糖脑苷脂(Galc)的表达变化。结果细胞移植后2~4周,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A组较B、C组提高明显(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大鼠脑内移植细胞至少能存活4周,移植的肌源性神经前体细胞表达MAP-2和GFAP。结论脑梗死大鼠脑内移植成人成肌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后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和感觉功能。成人成肌细胞取材简单,来源丰富,在体外能够直接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其自体移植可以解决免疫排斥问题,且能避免伦理学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DRAGON[dense cerebral artery,mRS(改良Rankin量表),age,glucose level,onset to treatment time,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试验(EAST)中接受机械取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为发病至治疗时间≤6 h,于术前经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和(或)DSA证实。根据治疗后90 d mRS评分,将14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时间、卒中前mRS评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DRAGON评分、治疗方式的差异。对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不同预后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RAGON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14(11,18)分比18(14,21)分],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71.1%(59/83)比50.0%(33/6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卒中史、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征象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及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1.5)mmol/L比(8.2±3.3)mmol/L,(4.4±1.3)分比(5.2±1.4)分;均P<0.01];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卒中前mRS 0~1分比例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预后良好者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血糖水平、基线DARGON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10,16)分比19(16,24)分,168(126,134)min比239(210,295)min,199(183,285)min比275(260,345)min,(6.4±1.2)mmol/L比(9.0±2.4)mmol/L,(4.3±1.5)分比(6.1±1.2)分;均P<0.05];二者间其余基线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基线DRAGON评分预测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截断值为6分,其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1.7%。结论入院时DRAGON评分可能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通过特异性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的表达,观察其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金属蛋白-2(MMP-2)、金属蛋白-9(MMP-9) 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用脂质体法将以CTGF 第483 号编码区为起始设计的小片段干扰核糖核酸(CTGF483-siRNA) 对细胞进行转染,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MP-2、MMP-9 的表达.结果 经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特异性染色呈阳性反应.转染组的CTGF 表达明显降低,MMP-2、MMP-9 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结论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下调CTGF 的表达,可以抑制VSMC 中MMP-2、MMP-9 的表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有望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44.
自动化CTP是通过自动化灌注处理软件处理CTP原始数据的一种灌注成像方式,能快速、 精准地定量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核心梗死和缺血半暗带体积,评估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及识别闭塞 血管类型,帮助临床医师更精准地选择能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急性脑大血管闭塞患者。本文就自 动化CTP参数的具体意义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评价自动化CTP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方向。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为基因治疗载体表达外源性IL12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转染大鼠MSCs(AdIL12MSCs),RT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AdIL12MSCs中IL1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AdIL12MSCs分泌的外源性IL12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 的影响,光镜下观察外源性IL12对C6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成功转染MSCs形成AdIL12MSC,其IL12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明显表达。AdIL12MSC分泌的外源性IL12显著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转染IL12的MSCs(AdIL12MSC)能够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外源性IL12基因,显著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为基因治疗载体表达外源性IL-12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转染大鼠MSCs(AdIL-12-MSCs),RT-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AdIL-12-MSCs中IL-1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AdIL-12-MSCs分泌的外源性IL-12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下观察外源性IL-12对C6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成功转染MSCs形成AdIL-12-MSC,其IL-12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明显表达.AdIL-12-MSC分泌的外源性IL-12显著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转染IL-12的MSCs(AdIL-12-MSC)能够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外源性IL-12基因,显著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7.
人胆固醇酯水解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胆固醇酯水解酶(hCEH)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扩增。方法将hCEH基因整合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hCEH,线性化后与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获得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Ad-hCEH,酶切后用脂质体转染HEK293,包装成重组体腺病毒Ad-hCEH,经扩增和纯化得到高滴度重组病毒。采用PCR法进行鉴定,绿色荧光蛋白(GFP)追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Ad-hCEH病毒滴度。结果重组穿梭质粒及其载体经鉴定后,电泳结果与预期相符。Ad-hCEH-EGFP感染HEK293后,随时间增加,HEK293表达绿色荧光的量也增加。hCEH碱基序列经测序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完全吻合。Ad-hCEH电泳结果显示1 700 bp附近有一条带,与目的片段相符合。最终测得Ad-hCEH滴度为1.2×1010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hCEH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羧酸酯酶1(carboxylesterase 1,CES1)对大鼠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CES1组使用球囊导管制备颈总动脉损伤模型,在术后0 d、1 d、2 d尾经脉注射载有CES1的慢病毒载体促进CES1高表达;空载病毒组颈动脉损伤后注射空载病毒;空白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于术后第14天取材,HE染色后计算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RL-4基因表达。结果HE染色表明CES1高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血管内膜损伤后的内膜增生,降低炎症反应,减少血管狭窄,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ES1高表达能够降低血管内膜中TLR-4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论 CES1高表达能够下调损伤血管内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损伤后狭窄。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 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 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 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 (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 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 结果 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 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 <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 mRS评分≤1分比例(30.9% 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 =0.423)及mRS评分≤2 分比例(38.2% 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 =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 意义。 结论 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 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