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青  罗俊生  关宁  霍晓川  冯旭 《中国药房》2012,(17):1565-156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G)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源性泡沫细胞中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xLDL(100 mg.L-1)组和oxLDL(100 mg.L-1)+RG(10μmol.L-1)组,后2组先加oxLDL培养48 h,最后1组再加RG培养4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每组细胞内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每组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1、ABC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xLDL组FC、CE含量明显升高,ABCA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oxLDL组比较,oxLDL+RG组FC、CE含量明显降低,ABCA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RG可能通过上调THP-1巨噬细胞ABCA1、ABCG1的表达,减少FC在细胞内的蓄积,促进细胞内胆固醇代谢,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方法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0),模型再灌注组(n=30),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p5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再灌注组(p<0.05);p53和p21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模型组表达少于模型再灌注组(p<0.05),术后48h达高峰,72h后逐渐降低。结论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海马区p53和p2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症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3.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邓一鸣 高峰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3) : 226-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3.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SRT)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施血管内SRT术的LVO-AIS患者,共167例。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CE)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闭塞组125例。比较两组的血管开通率、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的差异。结果167例患者中,130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77.8%。其中CE组30例(71.4%),LAA闭塞组100例(80.0%);CE组穿刺到开通中位时间为82(45~132)min,LAA闭塞组为53(40~90)min;CE组中位取栓次数为3.0(2.0~5.0)次,LAA闭塞组为2.0(2.0~4.0)次;术中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3.6%),其中CE组2例(4.8%),LAA闭塞组4例(3.2%);死亡11例(6.6%),其中CE组4例(9.5%),LAA闭塞组7例(5.6%)。术后90 d预后良好者69例(41.3%),其中CE组15例(35.7%),LAA组54例(43.2%)。两组比较,除穿刺到开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23 ),取栓次数、开通率、术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SRT术治疗CE、LAA亚型AIS-LVO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4.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且具有较弱的免疫抗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强大的迁移力和趋瘤性,因而逐渐显露其具有作为抗肿瘤基因治疗负载体系的优越性.目的:拟应用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质粒AdEasy-R细胞介素1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表达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2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的开放性实验,于2008-06在辽宁医学院实验中心及中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辽宁医学院外科学实验室构建,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载体AdlL-12由辽宁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构建.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允质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应用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m Blotting技术检测,结果证实白细胞介素12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而未经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无白细胞介素12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应用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质粒成功构建了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总结Dyna-CT在穿刺卵圆孔,确定球囊位置及形态,进而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使用Dyna-CT进行三维重建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在穿刺时确定穿刺针与卵圆孔的关系及角度,在压迫时确定球囊的位置、形态,测定体积,并进行随访.结果 穿刺针在正位与中线成角15.17°~35.48°,平均25.28°,侧位与Reid基线成角37.46°~ 53.18°,平均46.09°.球囊的体积为568.2 ~891.4 mm3,平均766.1 mm3.20例术后症状均完全缓解,4例出现咬肌无力合并面部轻度痛觉减退.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术后并发症消失.结论 Dyna-CT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能够不依赖患者体位,方便地观察卵圆孔,确定穿刺方向,准确地对穿刺针方向及深度进行调整,立体全面地观察及测定穿刺针的角度、球囊的位置、形态和容量,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的现状。方法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协作组(Acute Ischemic Stroke Corporation Group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ANGEL)的首批中心中,采取调查问卷方式,对各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中心110家,遍布国内25省,64个城市,三级甲等医院90家,三级乙等医院13家,二级医院7家,61.2%的医院由神经内科实施AIS血管内治疗,18.0%由神经外科实施。所有中心均可实现24 h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24 h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仅为59.1%,24 h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查为30%。调查中心过去1年内治疗患者的总例数为2522例,完成50例以上的中心16家(14.5%)。AIS年治疗10例以上的中心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比率5%最多,占45.7%。血管内治疗后的再通比率81%~90%最多,占32.9%。90 d良好预后比率50%~60%最多,占33.8%。再通率60%以下的中心占8.6%,术后颅内出血10%以上占24.3%,90 d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0~2]在40%以下占8.8%。培训内容排名前3位的为术中决策及突发问题处理,急诊治疗材料选择和技术规范,以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结论近年,国内AIS血管内治疗数量在显著增加,24 h可及的多模式的影像检查仍有待普及。血管内治疗出血并发症、再通率及良好预后仍有待改进,开展规范的培训及质量监控是关键。  相似文献   
27.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血管同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动脉瘤,与单发性颅内动脉瘤相比,破裂机会更多,诊断治疗更加复杂,且预后更差。为此,尽早明确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恰当的治疗时机,将对颅内多发性动脉瘤诊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头颅CT、3D—CTA、全脑DSA影像学进行分析,探讨了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28.
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经CT证实血肿量为20-30 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5例,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80.3±19.2)mmHg和(100.8±17.6)mmHg。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入院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控制在(140.0±12.2)mmHg和(80.0±13.5)mmHg,对照组43例不控制血压。发病24 h后两组患者复查CT,分析控制性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肿扩大6例、对照组血肿扩大17例(P〈0.01),观察组治愈好转率较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控制血压可显著减小血肿扩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202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数量、分布及特点.方法 通过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介入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调研及上报方式,对中国2020年开展AIS-EVT(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Toll 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 拮抗剂依立托仑四钠(E5564) 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 的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60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20 只。模型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 模型。对照组枕大池内注入0.9% 氯化钠注射液。E5564 组SAH 模型建立后,E5564 静脉给药。血管造影及经颅多普勒评估血管痉挛情况,造模后第7 天取材,HE 染色观察基底动脉痉挛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基底动脉Toll 受体4 的表达。 结果 SAH 后血管痉挛模型造模成功,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底动脉直径明显降低(P < 0.01) ;E5564 组基底动脉直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 < 0.01) ;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 显示E5564组基底动脉TLR4 表达较SAH 组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可能与Toll 样受体4 信号通路有关,E5564 可以明显降低SAH 后基底动脉TLR4 表达,缓解SAH 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