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法制作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模型,4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7)、模型对照组(n=6)、三个治疗组分别给予10 mg/(kg·d)、5 mg/(kg·d)、2.5 mg/(kg·d)高、中、低三种剂量氯沙坦(各组n=10).结果 治疗15 d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剂量组平均动脉压(MAP)从(94.44±11.23)mmHg下降到(70.81±12.57)mmHg.治疗组均可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P<0.05).结论 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HVPG,减轻肝纤维化而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低剂量具有与高剂量类似的治疗效果,且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缬沙坦、普萘洛尔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HC)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微循环的影响,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备肝硬化门脉高压(PHT)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缬沙坦组、普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于第42天模型形成后分别予缬沙坦、普萘洛尔和两药联合灌胃,剂量分别为缬沙坦20mg/kg,每天1次;普萘洛尔22.5mg/kg,每天2次;联合组按前述方法同时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连续15d。各组于治疗结束后测门静脉压力(PVP),取结肠组织,光镜下观察、测定黏膜下血管面积及血管扩张量化值,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PVP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以联合用药组PVP下降最明显。各治疗组结肠黏膜下微静脉面积及微静脉内径量化值均下降(P〈0.01),尤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用药组结肠黏膜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密集、排列较整齐,断裂少见,普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腺上皮细胞线粒体较完整,缬沙坦和联合用药组分泌颗粒较多,尤以联合用药组显著。各治疗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减少,未见明显肌微丝。结论缬沙坦和普萘洛尔均可减轻大鼠PHC结肠黏膜下血管扩张,改善结肠黏膜血供,对PHC大鼠的结肠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野生型p53融合基因对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常的p53基因替代肿瘤细胞中突变的p53基因成为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与野生型p53的融合基因,根据融合蛋白的荧光强度来判断p53蛋白的产量与定位,观察p53基因在细胞内表达及促进凋亡作用,探讨恢复p53基因正常功能对肝癌治疗效果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观察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治疗的情况,初步探讨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3组大鼠: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辛伐他汀治疗(D)组,分别于实验第4、8周末,检测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Ccr)、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小球NFκB、ICAM1的表达。结果4周时,DM组及D组Ccr、24h尿微量白蛋白、NFκB、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D组与DM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DM组及D组Ccr、24h尿微量白蛋白、NFκB、ICAM1表达均显著高于NC组,D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DM组。结论辛伐他汀可引起NFκB、ICAM1表达下调,而发挥抗炎、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IL-13、IL-17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结肠粘膜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为UC患者的结肠粘膜和血清抗体,1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3及IL-17的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结果 UC组患者结肠粘膜阳性细胞数和血清中IL-17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IL-13结肠粘膜的阳性细胞数和血清中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6.
缬沙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结果发现,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等血管活性物质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细胞因子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发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观察缬沙坦对肝硬化PHT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NO、TNF α和肝纤维化指标TGF β 1、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的影响,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门静脉内径(DPV)和门静脉流速(VPV)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PHT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7.
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PHC)的发病率约为40.6%~([1]).霍丽娟等~([2])用缬沙坦对PHC大鼠进行治疗,发现其对PHC大鼠结肠黏膜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氯沙坦作为缬沙坦的同类药物,对PHC治疗具有较好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8.
肥胖与肝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的表现。引起肥胖的病因很多 ,临床上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非酒精、药物等所致的肥胖 ,称单纯性肥胖 ;继发于其他病因者 ,为继发性肥胖。本文重点讨论单纯性肥胖与肝脏病的相互影响。肥胖已在世界流行 ,美国约有 2 0 %的男性和2 5 %的女性肥胖 ;欧洲 3  相似文献   
59.
经颅磁刺激(TMS)是目前抑郁症物理治疗的常用方案,尽管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 实,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 TMS 治疗效果不佳,由于个体大脑结构和功能具有高异质性,部分患者对传统 定位和固定参数的 TMS 刺激不敏感。目前,神经影像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已被应用于 TMS 刺激靶点 的定位,以实现 TMS 治疗的个体化,提高抑郁症疗效。现对研究中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以 期为 TMS 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结肠镜检查是评估UC疾病和黏膜活动性的金标准,然而其有创、昂贵和耗时的特点使其不能频繁进行。因此,有效、获取简便、能够连续获得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判断UC活动性意义重大。本文对评估UC活动性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