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沙坦抗肝纤维化和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作用。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作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对照组6只和治疗组10只。治疗组给予氯沙坦2.5mg·kg-1.d-1。结果15d治疗结束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氯沙坦能够显著降低HVPG[(12.5±1.4)mmHg对(10.1±1.1)mmHg],其中肝静脉楔入压下降为著,且对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氯沙坦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结论小剂量氯沙坦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HVPG,减轻肝纤维化而用于肝硬化PHT的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寻找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最佳剂量,同时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柳氮磺胺吡啶(SASP)及两者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双歧三联活菌高剂量组(0.210×108CFU/d)、双歧三联活菌中剂量组(0.105×108 CFU/d)、双歧三联活菌低剂量组(0.053×108 CFU/d)、SASP组以及双歧三联活菌中剂量 SASP组。各实验性结肠炎组大鼠采用8%乙酸灌肠造模,各治疗组给予药物干预,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0、IL-1β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TNF-α、NF-κB、IL-1β表达增多、IL-10表达减少;②中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即为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最佳剂量,但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目的,其疗效与SASP相当;③双歧三联活菌联合SASP治疗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可用于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与SASP联用其治疗效果优于两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及AngⅡ/Ang(1-7)比值的变化.方法 复合因素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27只,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末处死模型组大鼠各6只,并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酶联免疫法测定肝组织匀浆AngⅡ、Ang(1-7)的水平.结果 随着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AngⅡ、Ang(1-7)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5);2、4周模型组AngⅡ/Ang(1-7)比值较8周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大鼠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AngⅡ和Ang(l-7)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4.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制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成模后将大鼠分为缬沙坦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及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治疗15d,各组于治疗结束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肝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PVP明显降低[分别为(9.2±1.7)mmHg和(13.3±2.3)mmHg,P<0.01];MAP和HR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0.7±28.9)mmHg比(88.5±11.8)mmHg,(367±56)次/min比(381±51)次/min,P>0.05],同时HA、PCⅢ和α-SMA表达水平也较模型组降低[分别为(409.70±196.41)ng/ml比(723.71±121.41)ng/ml,(82.69±20.06)μg/L比(118.73±31.81)μg/L,(0.27±0.09)%比(2.26±0.34)%,P<0.01]。结论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可能与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有关,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产生的网状结构, 由DNA骨架、组蛋白、颗粒蛋白和胞质蛋白组成。研究发现NET可以有效捕获并杀灭病原菌, 但过量的NET会加剧炎症反应、破坏肠黏膜屏障、促使血栓形成。现就NET在IB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做一概述, 并进一步探讨NET相关靶点在临床治疗IBD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进程中大鼠肝脏血管紧张索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索转换酶2(ACE2)水平AACE/ACE2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四氯化碳(CCI。)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15、30、45、60天处死模型组大鼠各6只,各组大鼠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匀浆ACE、ACE。蛋白表达。结果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ACE、ACE2水平呈上升趋势;第15、30天模型组ACE/ACE2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尸〈005),而第45天模型组其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时该比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ACE、ACE2均参与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CE2、Ang(1-7)的变化情况。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余30只制备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第15、30、45、60、75天随机处死6只,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ELISA检测肝匀浆Ang(1-7)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ACE2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ACE2及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肝组织中ACE2、Ang(1-7)、TGF-βl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但第60天至75天Ang(1-7)增加不明显,ACE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TGF-β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ACE2、Ang(1-7)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依那普利、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物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60 d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依那普利、缬沙坦灌胃15 d。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Smad3、CTGF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GFβ1/Smad3及CTGF mRNA表达。结果依那普利、缬沙坦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TGFβ1/Smad3、CTGF蛋白(0.51±0.10、0.49±0.11 vs.0.60±0.09;0.72±0.09、0.69±0.07 vs.0.98±0.13;0.51±0.05、0.47±0.13 vs.0.61±0.05,P均<0.05)及mRNA(2.77±0.83、2.97±0.48vs.4.07±0.97;4.15±0.98、4.17±0.98 vs.6.06±0.85;5.82±1.21、5.34±1.24 vs.7.63±1.25,P均<0.05)表达较模型组降低。结论依那普利、缬沙坦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0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莎联合培菲康较单独使用艾迪莎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提高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