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行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5.6±3.3)岁。合并Ⅰ型脊髓纵裂11例、Ⅱ型脊髓纵裂1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3.4°±13.9°;柔韧性4.9%~28.3%,平均13.9%±7.1%。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患者,截骨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截骨矫形术,脊髓纵裂不予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44.5±17.4)个月。手术时间395~895 min,平均(554.7±118.4) min;术中失血量1 000~9 600 ml,平均(3 741.7±2 260.0) ml;术中输血量800~8 850 ml,平均(3 711.3±2 059.4) ml。术后矫正率47.2%~96.7%,平均65.9%±11.3%;末次随访矫正率40.7%~94.5%,平均62.7%±12.0%;矫正率丢失0.3%~8.9%,平均3.0%±2.4%。6例(25.0%,6/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暂时性神经损害加重3例(12.5%,3/24)、脑脊液漏2例(8.3%,2/24)、胸膜破裂1例(4.2%,1/24),无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3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并发症患者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或较术前改善。结论 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一期手术并未增加神经并发症的风险。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  相似文献   
62.
人骨形成蛋白-2和骨保护素在小鼠成肌细胞中的共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的共表达真核载体,研究其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的表达。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总RNA为模板,RT-PCR法获得人OPG的编码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的多克隆位点,再将入BMP-2的编码区cDNA克隆入pIRES2-EGFP中的BstXⅠ位点,构建BMP-2和OPG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2-OPG,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转染C2C1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和OPG的表达。结果:(1)获得人OPG编码区全长cDNA.。(2)构建人BMP-2和OPG的双顺子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 IRES2-EGFP-2-OPG。(3)经Western blot检测,pIRES2-EGFP-2-OPG转染C2C12细胞后,细胞可稳定表达BMP-2和OPG。结论:构建了人BMP-2和OPG的共表达真核载体,并可在C2C12细胞中稳定表达,为应用BMP-2和OPG进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内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内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验证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能否反应髓核组织在细胞水平的退变程度。方法取术中获得的患者的髓核组织,按腰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标准进行分组。组织切片甲苯胺蓝观察比较各组髓核内细胞的密度。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台盼蓝染色计算各组细胞活性比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MTT法绘制各组2代细胞的生长曲线。阿利辛蓝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蛋白聚糖含量,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随退变级别升高,标本内胶冻样物质含量减少,透明度降低,纤维化组织增多,Ⅴ级标本完全纤维化,并伴有钙化,无法区分髓核组织。Ⅰ级和Ⅱ级髓核内细胞密度明显高于Ⅲ级,Ⅳ级又明显高于Ⅳ级。Ⅰ级组髓核细胞的活性比率为(93.5±3.7)%;Ⅱ级组细胞活性比率为(91.6±4.3)%;Ⅲ级组细胞活性比率为(83.5±6.7)%;Ⅳ级组细胞活性比率为(74.8±5.9)%。除Ⅰ级与Ⅱ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Ⅰ级和Ⅱ级组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轮廓清晰饱满,折光性强。Ⅲ级组胞突较长,Ⅳ级组胞突更长,细胞轮廓模糊。电镜下Ⅰ级和Ⅱ级组细胞相似,胞浆内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Ⅲ级组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减少,出现小的空泡,可见溶酶体出现。Ⅳ级组细胞溶酶体大量聚集,可见巨大的空泡样结构。Ⅰ级组和Ⅱ级组细胞生长速率快于Ⅲ级组(P〈0.01))。Ⅲ级组细胞生长速率快于Ⅳ级组(P〈0.05)。Ⅰ、Ⅱ、Ⅲ、Ⅳ组细胞GAG含量分别为(423.19±41.21)mg/L,(408.23±29.25)mg/L、(273.05±52.44)mg/L、(91.73±38.06)mg/L,Ⅰ级组和Ⅱ级组细胞高于于III级组(P〈0.05))。Ⅲ级组细胞高于Ⅳ级组(P〈0.05)。结论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能很好的反映髓核组织在细胞水平的退变程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退变分级系统。  相似文献   
64.
股骨近端肿瘤合并病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病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3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8.5个月。结果 恶性肿瘤及复发性骨巨细胞瘤采用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假体置换,骨囊肿等行刮除植骨术,多病灶型骨纤维结构不良行外翻截骨及内锁髓内钉固定术,术后总评优良率76.9%。肿瘤复发、植骨吸收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病变的性质、侵袭范围、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等是手术选择的依据。良性病变瘤壁上残存肿瘤组织的灭活方法仍需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大小和短期疗效的差别.方法:2003-01/2006—12,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8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腰椎间盘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和观察.术后随访4mo~4a(平均21mo),按照日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临床随访结果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MED和开放手术相比,手术切k7小、术中出血少、对神经根刺激小,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轻、腰部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随访结果显示MED组优良率为92.1%,开放手术组优良率为94.4%.MED和开放手术相比,两者之间短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别.结论:ME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方法,和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就短期疗效而言,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介绍一种采用Photoshop CS16.0软件(PS软件)辅助下行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ASK)矫正术前截骨设计,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3月,对21例ASK患者行改良椎弓根闭合截骨术前,采用PS软件辅助设计截骨角度及范围。男16例,女5例;年龄23~50岁,平均34.2岁。后凸畸形节段:单纯胸段2例,胸腰段14例,单纯腰段5例。比较术前设计截骨角度及术后实际截骨角度;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位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颌眉角(chin brow-vertical angle,CBVA);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脊柱侧凸研究会-22项问卷(SRS-22)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损害症状1例;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5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ODI及SRS-22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计划截骨角度为(34.2±10.5)°,术后实际截骨角度为(33.7±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2)。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GK、SVA、PT、LL及CB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达理想范围;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无内固定失效及断裂,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通过PS软件术前辅助截骨设计,可精确恢复ASK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以及水平视角,有效避免矫正过度或矫正不足,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使用RNA干预来特异性减少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①构建由U6启动子引导产生小干预RNA的质粒载体mU6pro-dsRANKL。②按0.5,1.0,1.5,2.0,2.5,3.0μg的梯度将质粒mU6pro-dsRANKL及对照质粒mU6pro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48h后提取细胞总RNA。③采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以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与内参β-肌动蛋白扩增产物的吸光度比值来反映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mRNA的表达情况。④再将质粒mU6pro-dsRANKL按0,1.0,2,3μg转染破骨细胞,抗酒石酸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①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细胞中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mRNA的表达量随着质粒载体量的增加而减少。②破骨细胞抗酒石酸染色显示:破骨细胞的数量也随着质粒载体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U6启动子引导产生小干预RNA的质粒载体能有效的减低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总结 1985~ 1999年来再手术的 4 2例 ,通过术前检查 ,手术治疗及 3~ 15 a的随访 ,对治疗过程加以总结。结果 优良 16例 ,良好 17例 ,一般 5例 ,差 4例。结论 突出物摘除不彻底或未处理侧隐窝 ,神经根粘连、瘢痕化 ,髓核组织残留 ,椎间盘再突出或代偿性椎管狭窄最常见。定位错误、术后腰椎不稳和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对骨髓基质细胞RANKL/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后,45ng/ml的PTHrP刺激,第6天时观察破骨细胞生成情况。90ng/mlPTHrP刺激贴壁鼠骨髓基质细胞3d和6d,实时荧光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及骨保护素OPG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PTHrP的刺激下,大量破骨细胞生成。骨髓基质细胞在PTHrP的刺激下,RANKI基因表达升高,OPG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PTHrP刺激破骨细胞生成是通过上调RANKI基因表达,下调OPG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0.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患者行椎板减压术后,分别对囊肿进行处理。13例行囊肿大部切除后,重新缝合残余部分以包绕囊内神经根;8例囊肿大部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2例囊肿切开旷置。随访时间3个月~11年2个月,平均30.2个月,观察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术中的病理特点,术后并发症,以及X线片、CT、CTM、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RI可清晰地显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有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性硬脊膜缺陷所致。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肌肉填塞封堵交通孔最为合理。术后以不放引流条及忌平卧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