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颈椎管成形术(即门轴侧不植骨,术后颈围固定时间缩短为4~6周)治疗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38例资料完整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平片,计算机辅助下测量颈椎的活动度与稳定性。结果38例获得随访,时间6~51(26.8±3.0)个月。按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54.6%,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前平均颈椎活动度为(37.1±10.6)°,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活动度平均减少(27±5)%,稳定性良好。结论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肿瘤在椎管内占位节段长,病变范围广,常常发展到椎管内外或者造成严重的脊椎结构和破坏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方法 本文总结了两例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一例采取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全部切除肿瘤。另一例采取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两例患者随访半年效果优良。结论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在切除肿瘤时应注意操作仔细防止神经损伤,同时应解决脊柱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53.
在骨转移癌中 ,以乳腺癌骨转移最为多见[1] 。乳腺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后 ,通过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从而造成骨破坏。体外实验建立乳腺癌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培养破骨细胞 ,对于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细胞与试剂 :5~ 8周龄雄性DDY小鼠 ,日本SLC公司。α MEM培养液 ,美国Invitrogen公司。小牛血清FBS ,美国GIBCOL公司。抗酒石酸染色试剂盒 ,日本Hokudo株式会社。鼠乳腺癌细胞系Balb/MC ,日本Riken细胞库 ,大阪大学医学部骨科学系保存。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及其中性抗体 …  相似文献   
54.
下腰椎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预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下腰椎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问题,实验用24只家犬,每只做5~6处椎板缺损,将戊二醛交联人胎羊膜、冻干人胎羊膜、戊二醛交联猪腹膜、猪油随机植入椎板缺损处,并留空白对照,自体游离脂肪做标准对照。双盲法观察,1、2、3、4、6、12周瘢痕生长及硬脊膜粘连情况。观察手段包括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成纤维细胞计数、计算机图像分析、脊髓诱发电位检查。结果:(1)硬膜外瘢痕源于骶棘肌创面及骨断端。(2)预防硬脊膜粘连可在两侧骨断面下硬脊膜与骶棘肌间衬垫适当阻挡物。(3)膜的衬垫要以衬垫于骨面下,与骨面很好贴附,不留空隙为宜。(4)戊二醛交联人胎羊膜能防止硬脊膜粘连,减少瘢痕向椎管内侵入。  相似文献   
55.
维生素D3和华法令诱导的大鼠动脉钙化模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联合华法令对大鼠动脉钙化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康复预防措施介入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实验选用12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钙化组和正常组,每组6只。钙化组给予皮下注射维生素D3 3&;#215;10^5U/(kg&;#183;d),持续3d,同时华法令15mg/(100g&;#183;12h),持续4d,制备大鼠动脉钙化模型。取腹主动脉制成石蜡切片von 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情况,同时取胸主动脉按RT-PCR方法检测骨保护素的表达,另取右侧胫骨测量骨密度。结果:钙化组大鼠主动脉von Kossa染色见中膜有成片或局灶黑色深染区域,为主动脉的钙化部位。正常组主动脉壁骨保护素mRNA相对含量[(45.6&;#177;0.6)%]明显高于钙化组[(24.6&;#177;0.4)%](P&;lt;0.05)。正常组大鼠胫骨骨密度[(0.108&;#177;0.032)g/cm^2]高于钙化组[(0.082&;#177;0.038)g/cm^2],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华法令和维生素D3能诱导大鼠主动脉中膜钙化,钙化的主动脉局部骨保护素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 4例,L48例,L5 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三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l,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l,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l.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 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克隆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OCIF)编码区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法得到OPG/OCIF的编码区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OPG-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经G418压力筛选建立稳定转染人OPG/OCIF的细胞系,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核酸杂交方法检测OPG/OCIF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的人OPG/OCIF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核酸杂交证实稳定转染人OPG/OCIF编码区cDNA的小鼠成肌细胞系中有OPG/OCIF,mRNA的表达。结论:获得人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编码区全长cDNA并证实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58.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 3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病人行椎板减压后 ,对囊肿的处理有 3种方法 :13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后 ,重新缝合残余的囊肿以包绕囊内神经根 ;8例囊肿大部分切除后用肌肉填塞交通孔 ;2例囊肿切开旷置。平均随访 3 0 2个月 ,观察疗效。并对其临床表现 ,手术中的病理特点 ,手术后的并发症 ,以及X线片 ,CT ,CTM ,MRI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可清楚显示囊肿呈长T1及T2信号 ,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 ,囊肿与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囊肿切除后重新缝合包绕神经组与囊肿切除肌肉填塞组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有皮肤糜烂和颅内感染。结论 :MRI是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的硬膜缺隐所致。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 ,肌肉填塞封堵交通孔最为合理。术后不宜放引流及平卧。  相似文献   
59.
大鼠脊髓损伤松质骨神经SP免疫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大鼠松质骨中神经末梢P物质(SubstanceP,SP)免疫反应性的变化及在脊髓损伤(Spin al Cord Injury,SCI)后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方法:3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SCI组与对照组,SCI组于T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6周处死动物测定血钙,碱性磷酸酶,尿钙、尿机苷;对股骨髁松质骨行SP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SP免疫阳性神经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血尿生化结果SCI组各时间段骨吸收显著增强;分布于小梁骨内的SP阳性神经的免疫反应性在1、3周组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SCI后松质骨内SP的增加可能与SCI早期破骨性骨吸收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0.
囊虫病的免疫诊断常用囊液抗原和虫体抗原。前者的敏感性优于后者,但得量有限,且有批间差异。虫体组分来源丰富,但常规的水溶性抗原敏感性不高。经过提纯,虽可以使敏感性提高,但制备复杂。我们曾发现,去氧胆酸钠(DOC)提取的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