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摘要】 基底动脉闭塞病情重,致死率和致残率高,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时间窗较静脉溶栓治疗宽,但目前的研究并未证实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优于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是结合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治疗新模式,但其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本文将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相关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治疗等做一综述,以促进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一、microRNA概述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大小约为22个核苷酸.在结构上,编码miRNA的基因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只有少数由RNA聚合酶Ⅲ转录[1];接着原始转录本被RNA酶ⅢDrosha加工而产生Pre-miRNA:随后Pre-miRNA在Ran-GTPase依赖的转运蛋白exportin-5作用下易位到细胞质中[2],被另一个RNA酶ⅢDicer进一步加工,切割产生成熟的单链miRNA,其5'端最弱碱基配对区被优先装载入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中,miRNA与靶标mRNA的结合发生在RISC内,并且靶标的沉默需要Argonaute蛋白质家族的存在;随后miRNA与靶标mRNA 3'端配对并沉默其翻译成蛋白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发育和行使正常生理功能重要的调控机制,而miRNA的研究补充了这一调控,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3.
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是癫后重要的形态学改变之一,与性活动的反复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但其形成机制迄今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建立C57BL/6小鼠匹罗卡品慢性癫模型,选择ERK1/2特异性抑制剂SL327干预,观察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MFS形成中的作用。1资料1.  相似文献   
104.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脑梗死CT影像特征,并分析CT检查对改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中医里有"治未病"的说法,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不仅是中医,西医同样对预防倍加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对疾病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九五"攻关研究表明,在预防上花1元钱,可以节省8元多药费,还能相应节省约100元的抢救费、误工损失等。国家也早就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  相似文献   
106.
唑尼沙胺(zonisamide)是一种通过多种机制产生作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自1989日本上市,美国于2000年批准上市,欧洲是2005年被批准上市。唑尼沙胺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临床研究表明,唑尼沙胺是对多种类型的癫痫有效,包括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均有效。本文将阐叙唑尼沙胺作为添加用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JNK)对减轻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SE模型,其中24只鼠为单纯模型组;另24只鼠为抑制组,即在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之前,预先用特异抑制剂SP600125作侧脑室注射。另用6只鼠作正常对照,不制模,用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用二甲基亚砜(DMS0)溶液代替SP6001250。3组都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并将抑制组与模型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JNK极少活化;模型组在SE后30min时点JNK在海马神经元强烈激活,2h时达到高峰,6h后明显减少;抑制剂组JNK激活明显减少。模型组海马CA1区可见到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坏死,抑制剂组这种变化则较轻。结论:SE后JNK信号转导(transduction)通路被激活,并可致发作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剂SP600125则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对海马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要求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评估结果和能力领域。多个医学教育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人才方面尚存在不足,与GMER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9.
神经病学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氏病等,因此,神经病学教学显得愈加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为其成为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奠定基础.在神经病学教学活动中,本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0.
1概述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ATP(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的一组异质性疾病。ATP主要在线粒体呼吸链中生产,呼吸链由5个大型多亚基复合物组成,包含80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由核DNA和mtDNA(线粒体DNA)共同编码,使得线粒体疾病不仅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也同时遵循孟德尔经典遗传定律。人体生长发育中,由于不同组织对能量的需求量不同,线粒体的分布也不尽相同。所以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诸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肌肉、肝脏、肾脏等高代谢器官中更容易体现。线粒体病单纯引起神经肌肉的症状,称之线粒体肌病,若累及到脑部,称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病还可以引起糖尿病、贫血、耳聋、胃功能紊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